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5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5--01
肺癌是当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靠前的恶性肿瘤,每年全世界有138万患者死于肺癌,足以可见研发与实施相关治疗手段的重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以了解到,在肺癌病例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病例80%左右[1]。因疾病起病隐匿、就医不及时等原因,大多数患者错过最佳手术时间,多采以传统放化疗等内科治疗为主的方法。当放化疗进入一个平台期后,将面临着预后较差、效果不佳等问题。随着分子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以分子靶向治疗为主的治疗手段逐渐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由此奠定了本次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
EGFR(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肾小球滤过率本身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一旦与表皮生长因子(EGF)组合可启动细胞核内的有关基因,从而促进细胞分裂增殖。由于EGFR在非小细胞型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高表达,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抑制剂(EGFR-TKI)成为NSCLG中引人关注的靶向治疗手段。在治疗EGFR突变患者中,一线EGFR-TKIs在生存时间和治疗疗效上显现出较大的优势,所呈现的治疗价值远超单纯化疗。在早期治疗晚期NSCLG患者中,常常应用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两种药物,这两种药物先后在2003年和2004年获批使用,最早应用于美国临床治疗中,后续出现我国自主研制的盐酸埃克替尼,这一种药物属于小分子EGFR-TKI,在85种激酶筛查中,该药物可有效抑制EGFR及3个突变体,但对其余81种激酶并未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特异性特点被印证。与早期使用的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做对比,发现三种药物在化学结构、作用机理等方面存在相似性,但是盐酸埃克替尼凸显出更强的安全、价位优势。国内鲍明亮等以48例NSCLG患者为研究对象,他们分别应用埃克替尼,最终探查不同时间的ORR、DCR和不良反映。研究发现,埃克替尼更适用于晚期NSCLG的二、三线治疗,不仅治疗效果突出,且安全性较高,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低毒靶向药物[2]。
二、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血管生成和肿瘤的生长、发展和转移关系密切。鉴于这种关联,一些学者研发了血管生成抑制剂药物,优势是疗效突出、不易耐药、副作用小,成为治疗NSCLG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现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与认识这类药物。
1、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可以选择性与VEGF异构体结合,可有效抑制VEGF活性,通过阻断肿瘤血管信号,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的目的。Sandler A等在研究中得出结论,北伐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提高转移、复发NSCLG患者的PFS、OS和ORR,所以可以将贝伐单抗用于复发转移的非鳞癌型NSCLG患者[3]。
2、血管内皮抑制素。这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癌药物,通过特异性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肿瘤发展。近期有研究表明,恩度与吉西他滨、顺铂联合使用,可以提升晚期NSCLG患者 客观有效率,这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4]。
3、MMPI(matrix metallo protelnase inhibitor,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它可以降低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分泌性的跨膜蛋白,在促进血管生成基础上,达到抑制和抵抗肿瘤的目的。当前已经合成了大量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内源性抑制剂、人工合成或表达的抑制剂、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抑制剂,部分已进入临床试验。MMPI促进了抗肿瘤活性的治疗与研究相继开展,但是在Ⅲ期临床研究中,并未发现有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作用。
三、EML4-ALK抑制剂
以往研究中发现,NSCLG患者中ALK基因重排比率为3%—6%,而全球视角内ALK突变阳性新发NSCLG病例高达6.8万人,EML4-ALK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用于NSCLG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被视为新的治疗手段,已经有几种小分子ALK激酶抑制剂应用于临床阶段并获取了不错的治疗疗效[5]。
克里唑替尼是辉瑞公司以靶向ALK和MET酪氨酸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早在2011年应用于美国治疗晚期NSCLG患者的临床中,作用是抑制NSCLG中的ALK激酶和ATP,也对两者结合后产生的的一系列反应进行抑制,达到降低激酶活性、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基本1年内产生获得性耐药,将这类药物联合化疗药物共同治疗晚期NSCLG患者,会起到较强的抑制肿瘤作用,后续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进入21世纪后,患肿瘤疾病的人群有所增多,尤其是肺癌,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有必要研究和研发相关治疗手段,可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迄今为止,靶向药物已经在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凸显了较强功效,可以给患者带去生的希望,为此,今后依旧需要在靶向治疗中加深探索与研究,进而助力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亢佳星,王静媛. 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及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基层医药,2020,(03):381-382-383-384.
[2]王淑云,孙玉萍.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 精准医学杂志,2019,34(02):99-104.
[3]王莹,朱玉龙. EGFR-TKI分子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6):91-92+95.
[4]陈文杰,李高峰.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2017,25(12):1994-1996.
[5]石遠凯, 孙燕, 丁翠敏,等. 中国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共识(2015版)[J]. 中国肺癌杂志, 2015, 19(7):489-494.
作者信息:全凌洁,女(2000.11-),汉族,籍贯:湖南永州,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