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规模的数字化变革正发生在我们身边。过去十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翻了四倍,趋势不可逆转。201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9.5万亿元,占GDP总量20.3%;到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并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稳定高速增长的“发动机”。这场划时代变革中,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向着数字文明新时代的“世界发动机”转变。其中,能源、化工行业、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作为中国工业经济的三大代表领域,各自用数字技术实现了追赶与超越。这背后,拥有强大算力的科技公司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连接制造业和数字产业的“桥梁”,助力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能源:从资源属性,到制造业属性
能源行业决定所有工业的动力来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中国在部分关键能源上紧缺,依赖其他国家进口,这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隐痛。目前,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19年,中国的煤炭消耗量就已经超过40亿吨,全球占比近50%。中国虽然是全球第一大煤炭生产国,但仍无法完全自足,需要从国外进口。此外,石油紧缺也迫在眉睫。石油占中国总能源消耗近20%,为仅次于煤炭的关键能源。中国的石油消耗量在全球排名第一,但产量仅居全球第五,大量石油资源依赖进口。2017年中国的原油进口数量就已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
大力发展新能源,是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关键。2020年12月12日,中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在2030年达到25%左右。这意味着,能源正在从资源属性的行业,转变为制造业属性的行业。制造业是中国的优势,新能源转型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机会。而数字技术是实现能源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前提。大唐先一由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全额投资,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信息化专业公司。作为中国能源数字化变革的先行者,大唐先一一方面针对如今依然被严重依赖的火电进行了数字化升级,通过应用智慧电厂的解决方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煤炭成本;另一方面也通过部署远程集控和维护等数字化应用,让分布式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
近几年,分布式清洁能源成为一种新的能源业态。其主要特点一是分散,二是工作场地比较偏僻,要么是戈壁滩,要么是荒山野岭。按照传统管理模式,建设成本、投资成本、管理成本、人员管理难度都很大。大唐先一在成功搭建远程集中控制系统后,为新能源电厂配备了巡检无人机等新型智慧设备。例如新能源在山区的光伏电站或者风电站,干旱季节容易线路短路而引起着火,利用无人机巡检或者摄像头监控,即可通过图像识别协助员工灭火。
这一切都依靠数字驱动,建立在高性能服务器提供的强大算力基础上。“能源互联网是国家未来能源革命的战略,能源互联网必须要依靠数字驱动,必须要依靠信息化技术做支撑。”大唐先一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哲如是说。中国是世界发电量最大的国家,在传统火电和清洁能源方面都全球领先。大唐先一在数字化创新的推动和赋能下,帮助更多能源企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让传统火电厂变身成为“智慧电厂”,引领了整个传统能源行业整体效率的提高和创新,保证电力这一国家命脉行业高效、稳定发展,为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垫定了坚实基础。
化工行业:从规模优势,到技术优势
化工行业是一个国家工业经济的基础。目前,中国的化工行业在全球处于追赶者的状态上。2019年,中美化工产品贸易总额高达706亿美元。庞大的市场需求,孕育着众多数字化可能。进入新时代,化工行业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行业变革,朝着绿色、可持续和本质安全方向发展,亟需用数字化技术将生产流程、工艺、参数指标等“重做一遍”。
而在化工行业,所谓Know-How(技术秘诀)没有统一的标准,化工生产的经验很难固化,老师傅会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如何将Know-How固化成标准,也需要数字化的改造,才能做到精益化生产。中国中化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化工企业。中国中化旗下的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厂是具有高自动化“智能生产”能力的化工厂代表之一。
一个化工企业里,一个生产装置可能有几千个回路、几万个控制点,单靠改变某一个点的状态或者某几个点的状态无法改变全局。控制起来不容易,要想让它达到最优状态更难。怎么办?中国化工集团蓝星公司“蓝星智云”(中国化工流程工业服务大数据平台)研发完成的“蚯蚓盒子”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个装置会对历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数据积累,然后用计算機去寻找数据规律,也就是机器学习的无目标建模,以此取代以前的人工计算。
在数字化变革过程中,中化集团一方面利用以算力为基础的大数据、AI等技术研发“蚯蚓盒子”,支持安全优质高效的生产;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建立全球最大B2B化工电商,提升销售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中国中化电子商务体系,每年B2B网络销售规模接近1000亿,现在是全球化学工业界最大的B2B化工品销售平台之一。
“中国化学工业原来是一穷二白,一直讲自力更生,不断填补空白。过去一直都在强调规模效应,要做大,但是做大了以后,会发现是做大了,但是现在效益并不强。现在我们企业开始追求更加高端、更加高效率的产品,由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中说。传统化工行业的数字化变革,让以中化为代表的大型化工企业找到了摆脱“规模效应”桎梏的方法,开始走向以科技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让化工行业这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型行业开始焕发新生。
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中国既是制造业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我们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一头是900多万种品类、几十万的品牌商和制造企业,另一头是超过5亿的消费人群。然而,我们是世界制造大国,却不是世界制造强国。“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格局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30年。”2021年3月全国政协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直言中国制造业现状。中国供应链目前存在两大核心问题:第一,供应链效率较低;第二,供应链成本不断上升。
中国的物流总费用高达美国的两倍。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也就是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值,已经下降到14.7%。而美国物流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物流总费用只占GDP的7.4%。数字经济时代,也孕育了新的产业和工业制造模式。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电商市场,在重塑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价值上,数字技术将起到关键作用。
京东拥有世界上最快的4分钟送达时间和31天最短库存周转周期。这一世界级成果要归功于其业务全线上云。每年“618”都会产生万亿级的数据洪峰,这样的数据量达到了一秒钟能让数百个鸟巢体育场坐满人的级别。京东云不仅能安全、稳定地应对这些数据挑战,同时也有力支持了世界最快送达、最短库存周转周期的实现。除了原本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零售业务(如618购物节)之外,京东更进一步拓展反向定制模式(Customer-to-Manufacturer),从消费端需求侧的大数据,反推产品设计、产能投放、产品流通等各个环节,让制造者精准对话消费者,重塑最大数智化社会供应链。
借助数字化力量,中国社会物流的GDP占比从18%左右降到14%左右,意味着每年可以节约数万亿的人民币的成本。京东提出一个目标,希望能在未来的10年,通过“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的构建”,和合作伙伴一起把这个数字进一步降到10%以内,接近发达国家的7%-9%。全渠道零售行业具有数字化的领先优势。以京东为代表的智能零售巨头,转型跃迁成为了以供应链为基础,并具有反哺、重塑整个中国数智化社会供应链能力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京东是一家智能零售企业,在线上零售的企业。作为智能零售企业,我们的使命就是以高效率把商品交到消费者的手上。能把这件事情做成的话,我们是管理了中国最大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说。京东不再只是实体经济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而是根植于实体经济,成长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也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相辅相成提供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