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课堂有效合作路径探索

2022-06-15 00:22朱季平
求知导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

朱季平

摘 要:议题式教学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将其融入初中阶段的道德和法治课堂教学,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文章分析了议题式合作课堂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并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背景下的法治教学课堂为例,探究了在课堂上实施议题式合作教学的路径,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希望能为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未成年人保护法;合作型课堂

引 言

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未成年人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向和内容,这一内容能够让学生学会怎样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而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为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因此,为了促进初中生对相关条款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保护观念,教师应该注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中融合和应用相关内容。

一、议题式合作课堂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分析

议题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对应高中政治科目形成的新式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前设置一个教学议题,通过将其代入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化的讨论中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在当前的形势下,为了实现初高中教学的高效衔接,打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提高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现实价值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新课改方针下,素质教育突出了对学生课堂主体性的重视,而教师利用议题式合作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突破传统单向性教学模式的限制,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1]。

其次,对学生而言,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以说教为主,学生在被动的知识累积过程中,难以进行自主性的思考和探究。而利用议题式教学,学生的自主思考就有了保证,在议题式教学中,学生能够进行更加独立的探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课堂学习更加全面、生动。

最后,议题式教学一般会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而在初中阶段,合作探究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加深他们对团结协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有效合作的能力。总体而言,议题式合作课堂的开展对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进行相关的尝试和应用。

二、《未成年人保护法》背景下议题式合作课堂的开展路径探索

2021年6月,我国正式开始实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这套法例完善和补齐了相关条款短板,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夯实了制度基础[2]。学校是学生在未成年阶段主要成长和活动的地点,因此,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防卫意识,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初中教师可以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融入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学,再利用议题式合作课堂的设置,帮助学生对相关法例形成深刻的认识。教师要有效确定教学主题,巧妙设置有价值、有思辨性的法治议题,打开学生的法治视野,引导学生深入法治课堂;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和探究活动的开展,活跃法治课堂,完成子议题的教学;在思辨性的议题中构建法治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创新教学评价,点燃学生的法治学习热情,挖掘学生学习的薄弱点,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一)确定教学主题,融入法治教育

在议题式教学课堂开始之前,教师要聚焦教学目标,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议题和主题的选择,为后续的教学定准基调。首先,教师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不同模块具备不同的教学价值,因此,教师要明确制订每一个法例模块的教学目标。例如,网络保护模块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晰网络行为的一些基本原则;而政府保护模块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清楚政府对未成年人的兜底保障机制。其次,教师要合理地提出教学主题。主题的提出,一是要注意其和教学内容的贴合性,二是要注意对学生实际生活的指向性。例如,教师可以将学校保护模块的教学和七年级下册中的“青春时光”单元教学相融合,以“同学之间的交往”为主题,让学生明白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哪些行为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伤害,并了解遇到校园欺凌等问题时应该如何保卫自身权益。在明确主题的前提下,教师需要确定议题,通过环环相扣的追问呈现主议题,聚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体现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价值性,选取鲜活的时代话题,突出法治重难点知识的教学,彰显法治教育的时代价值,指向初中生法治素养的培养、法治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法律为我们护航》一课时,教师可从2021年的两会话题有效切入,确定“从最高法工作报告角度看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题,下设三个子议题:1.我为什么特殊?2.特殊的爱是否体现法律的温度?3.爱的主体谁之责?三个子议题紧扣主议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服务于整个课堂教学。这有利于推進议题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剖析现实中的法治问题,增强学生的法治认同,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深化法治认识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情感反应来营造教学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体验,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探究[3]。在议题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环节。一方面,当前很多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引入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教师要注意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加强情境创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现实的校园交往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被霸凌”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情感代入,加深他们的体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情境设置的生活性,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教学资源,提升情境的真实感,帮助学生进行更完整的想象和分析。例如,教师对八年级下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进行教学时,以“网红直播”为话题创设有效情境:1.《未成年人保护法》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禁止诱导未成年人打赏行为(遵守宪法和法律);2.河南暴雨致灾,部分网红为蹭灾害热度,偷窃冲锋舟,耽误救援(遵守宪法和法律);3.鸿星尔克捐款5000万后迅速通过抖音直播走红网络(维护国家利益)。教师创设具有生动性、生活性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法治认识。

(三)巧妙设置问题,提升法治思维

在课堂导入环节和学生思考环节,教师要利用课堂内容巧妙地设计问题,这样不仅便于学生抓住课堂的重点和难点,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方向。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课堂问题和实际教学内容的贴近性。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网络生活新空间》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网络保护部分产生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设计“未成年人涉足网络游戏是网络发展的福还是祸?”的思辨性议题,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进一步对网络游戏行业产生深刻的认识。学生可以在课前搜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针对沉迷网络游戏这一“重灾区”新出台的相关规定,并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议题的辩论。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注意,课堂问题的难度要合理、适中。对初中生来说,难度较大的课堂问题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而过于简单的问题设计则有可能会使他们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四)规划探究活动,带动法治课堂

议题式教学课堂中的探究环节是将课堂理论融入学生内心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助推器、润滑油。学生在实践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加真实的体验,因此,教师要注意合理规划探究活动。一方面,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教师可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堂活动。例如,在新增的未成年人案件审理的相关条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以下议题展开合作探究:1.为什么“未成年被害人、证人可以不出庭作证”?2.未成年人维权的有效途径有哪些?制定维权路线图,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其合理性。3.法庭的审判流程是怎样的?合作完成模拟未成年审判法庭。这些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探究法例背后的可行性,加深他们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提升探究活动的趣味性,注意议题式合作活动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将议题与合作课堂有效融合,将探究活动与法治教育相互嵌入,有效渗透。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单元的教学特点综合利用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对教学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法治思维。

(五)创新教学评价,根植法治素养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点。首先,学生讨论和研究结束后,教师应该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探究活动的结果进行总结,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其次,教师要对不同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多角度性和语言应用的情感艺术,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最后,教师要注意课后任务的布置。例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课后观看相关的视频,或者阅读相关的文章和材料;可以就《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相关话题,如“未经允许手机不能带入课堂”“校园欺凌学校不得隐瞒”“未成年人住酒店加强登记管理”“平台应限制未成年人上网消费、打赏”等,让学生自发合作讨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了解报刊文章、视频资料等,提出相关思辨性的议题并带入课堂合作讨论解决;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相关话题制作小品或者根据话题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教师给予学生肯定、鼓励的评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创新教学评价不应局限于课堂过程的评价,还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活动评价。

(六)培养法治思维,整合教育资源

开展法治议题课堂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化知识、了解法律、提升道德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避免其误入犯罪的歧途。教师要在教育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令其学会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培养其依靠法律途径解决遇到的社会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紧随时代的发展形势,结合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教学,开展丰富多样的议题式课堂教学活动,还应将议题式课堂内容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转变教学观念,以生为本,通过核心素养观念的转变、教育技术的转变、思维类型的转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法治道德观念,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应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进一步巩固教学目标。《未成年保护法》中不仅有学校、社会以及网络方面的保护法例,还涉及家庭保护,所以在进行议题课堂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家长邀请到课堂中,一同开展议题的讨论。在与孩子共同研究相关课题的同时,家长也能了解到孩子目前对法治知识的掌握情况,由此学会尊重未成年人的意见,将保护和教育充分结合。教师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利用5G技术与企业法律顾问和专家一同开展议题式课堂,专家组能够将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结合,将理论知識与实际生活充分融入课堂,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结 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取向和行为观念建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思维方式会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和生活产生关键性的影响。时代呼唤创新,因此,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观念,在《未成年人保护法》背景下的法治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利用议题式合作教学的方式,明确教学主题、创设教学情境、巧妙设置问题、规划探究活动、创新教学评价,将枯燥的法治理论与鲜活的生活现象融为一体,将法治的课堂从课内延伸到社会,让议题式合作课堂生动有趣、形象具体,以此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化学生的法治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法治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仲崇柱.议题式教学场景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我与集体共成长》一课的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21(Z2):45-48.

范志英.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与思考:以“共筑生命家园”一课教学为例[J].现代教学,2021(Z2):77-79.

姚平.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以《公民基本权利》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2):55-56.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
为议题式教学的三种“议”境喝彩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拨云见日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