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 刘友田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初心使命的重要论述有其深厚的哲学意蕴,它以唯物论为基础阐明了牢记初心使命是在以客观实际为前提的基础上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基于辩证法角度科学地以普遍联系变化发展为考察视角,同时巧用矛盾分析法,又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宏观视角上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同时深刻把握社会基本矛盾,因而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
关键词:习近平;初心使命;哲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6-0024-03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长河中,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赢得了光辉灿烂的无上荣誉,这值得我们骄傲、自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组织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如何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如何始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是我们党不断迈向胜利的关键。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1],明确共产党人应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2],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是一部坚守初心使命的辉煌史,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才能继续开创美好未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研究习近平新时代关于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论述,对于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初心使命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辩证唯物论:以客观实际为前提的基础上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告诉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当中,要基于世界的物质性,坚持以客观现实为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习近平总书记初心使命重要论述的起点。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性,并持续开展主题教育,这是基于我国面临的客观实际做出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我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不稳定、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大国关系调整和国际安全形势愈显复杂等,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了新风险、新挑战,同时我国处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新的社会矛盾变化带来的新要求,面临新的历史特点带来的新斗争,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挑战。在党的长期执政条件下,党内存在着一些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新征程上我们党仍然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背离马列主义、搞形式主义、贪污腐败、不担当不作为等依然存在,这些矛盾的尖锐性会逐渐失去人民群众,失去未来。面对新风险、新挑战、新任务,党能否始终坚守自身的先进性与纯洁性,能否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能否续写中华民族辉煌新篇章,对于党治国理政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此,针对新时代党内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的复杂形势特点,根据新时代党的建设任务提出要始终守初心、担使命,矢志不渝地坚定人民立场,勇于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私无畏,不懈奋斗。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初心使命的重要论述始终秉承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始终坚持以客观实际为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新时代的中国实际出发,多次指出在新时代的今天,全党上下仍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从意识的能动作用入手,指导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但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意识的作用,它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更重要地在于以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使之变为客观存在的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四个伟大”中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处于决定性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从初心使命的能动作用入手,作用于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发挥其指导作用从而转化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初心使命不仅仅是文字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人的意识活动。初心使命作为意识层面的内容,集中体现了党的宗旨性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坚守初心使命就是牢牢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意识不犹豫、不动摇,要坚定这个立场、主张、意志。初心使命的提出是党治国理政的建设要求所决定的,由我国的客观实际决定,而它的最终目的是以观念的力量武装全党,运用教育指导作用,在把握主题教育的实践中转化为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初心使命保持一致,逐渐解决全党上下存在的思想和作风问题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防备一切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积极推动自我革命,将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因此,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意义就在于转化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将初心使命变成全党上下真正为民服务的自觉行动,解决党内存在的背离初心使命的各种问题,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从而践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而保证国家各项事业顺利有序进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更美好。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初心使命的重要论述秉承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中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初心使命的意义在于指导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逐渐将党建设成一支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保障党和国家事业持续迈向胜利。
二、唯物辩证法:以普遍联系变化发展为考察工具的同时巧用矛盾分析方法
1.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整体擘画党和国家的未来蓝图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联系是普遍的,也是客观的,我们要以整体性、开放性、全局性的观念去看待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初心使命重要论述的提出更是以全局性观念整体擘画党和国家的未来蓝图。首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意义不仅仅是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更重要的是保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展工作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需要有担当作为和不懈的奋斗精神,需要全党上下牢记初心使命。因此牢记初心使命的提出是充分考虑兼顾各个方面,站在全局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此外,在牢记初心使命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整体性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1],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这四个方面都不可缺少、不可分割,它贯穿于主题教育整个过程,要全面把握,这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具体开展初心使命主題教育活动中的系统性思维、整体性逻辑。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初心使命的重要论述自始至终贯穿着系统性思维、整体性观念。其次,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变化发展的原理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初心使命的论述充分体现了总书记的长远发展眼光。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克服艰难险阻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也必须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1],坚守初心使命不仅仅是当前一个时期的课题,它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民族的未来,是百年永恒课题,这集中体现了坚守初心使命中蕴含的长远发展眼光,秉承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点。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 有关初心使命的重要论述秉承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事物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的观点,整体擘画了党和国家的未来蓝图。7E0DD87B-56B0-4708-AA1B-C0DF1EB86194
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具体抓关键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牢记初心使命工作的开展充分运用了唯物辩证法中矛盾分析方法。首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内容,而要根据不同时期党的建设任务,依照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要求、方法步骤以及任务目标等,要紧跟新时代党的建设任务,集中体现了主题教育工作的时代性。主题教育工作的开展也不是统一的模板样式,不可随意照搬,而要依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实际,针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不同矛盾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具体地提出主题教育方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充分体现了牢记初心使命主题教育工作的具体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牢记初心使命工作的开展秉承了矛盾的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谁应该牢记初心使命是初心使命工作开展必须明确的一个问题,牢记初心使命的主体是全体党员干部,全体党员干部都应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整体性把握牢记初心使命主体的同时找出了重点、抓住了关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1]在于领导干部起风向标作用,领导干部对于党员群众的引领作用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因此,牢记初心使命的关键也应在于党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始终坚守初心使命能够起到模范示范作用,以身作则,从思想上行动上引领党员群众,从而带动全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1],领导干部要做表率、做模范,带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带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这是对牢记初心使命主体的主要矛盾的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也把握住了其他党员干部这个次要矛盾,领导干部是关键,但也不可忽视其他党员干部,初心使命是党的领导干部带领下的全体党员干部的使命,这充分秉承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既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关键,也不能忽视其他党员干部这个次要矛盾,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分清主次,也必须全面把握。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初心使命的重要论述充分运用了矛盾分析方法。
三、唯物史观: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上深刻把握社会基本矛盾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矢志不渝地以人民为中心
唯物史观指出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作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它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要始终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初心使命的重要论述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矢志不渝地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1]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党的理想信念,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这些都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牢记初心使命的主体来看,全体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群众的一部分,是历史创造者的一分子,来自人民,根植人民,同时是有着共产主义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一切为了人民。牢记初心使命的主体根植于人民群众。从牢记初心使命的目的来看,首先是为了处理人民群众强烈反映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处理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真心对群众负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牢记初心使命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民群众。从牢记初心使命的内容来看,初心是指能够始终如一地坚定当初的信念,不随时间改变。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使命是指应尽的重大责任。党的使命就是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初心和使命的内容内在地包含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牢记初心使命的目标来看,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为教育引导全党上下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实际地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增进人民福祉,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综上所述,牢记初心使命的主体、目的、内容以及目标都始终紧紧围绕着人民群众这个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秉承着历史唯物主义有关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始终将人民群众置于心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渗透于牢记初心使命的全过程。
2.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从根本上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初心使命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对社会基本矛盾重要性地位的把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由此也决定了我国的政治思想。而政治思想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在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而它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这就需要自身加以完善,及时反映经济基础要求,从而解决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质上是影响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新时代把好政治思想这个大关,坚守初心使命显得尤为重要。新时代尚有一小部分人对我国的政治思想存有怀疑,极少数党员干部对政治思想理解得不透彻、不坚定,如果不加以巩固,很容易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威胁党和国家的命运,因此就需要全党牢记初心使命,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从而把好思想政治这个大关,完善观念上层建筑以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此外,政治制度作为政治上层建筑,来源于一定的意识形态,并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牢记初心使命需要制度的加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完善和发展党内制度,形成长效机制。”[1]构建完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让制度保障牢记初心使命的进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1]这充分秉承了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两者一道共同反映了经济基础的要求,秉承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运用把握。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 有关初心使命的重要论述始终秉承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上层建筑一定要及时完善来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四、结语
综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初心使命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正是由于这一整套逻辑严密的哲学意蕴,充分彰显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意义所在。我们必须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具体学习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初心使命重要论述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收稿日期:2021-12-09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立项建设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SDYKC19128);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对弘扬沂蒙精神助推乡村振兴的研究”(20CYMJ08);山东农业大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XM20203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曦,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发展研究;刘友田,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发展研究。7E0DD87B-56B0-4708-AA1B-C0DF1EB8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