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洲
摘要:近年来,深化产教融合已经基本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共识。但具体到执行层面,关于产教融合的策略和路径研究还在探索之中。该文将结合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融媒体综合实训平台“数字融媒研创中心”的建设案例,分析高校传媒类专业产教融合的现实困境,研究总结传媒类专业产教融合综合实训平台的建设思路和实施路径,并给出了有益的参照系和建设经验。
关键词:产教融合传媒实训融媒体
中圖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5(a)-0000-00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Training Platform for Media Majors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ake the "Convergence Media Research and Creation Center"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Qianjiang College as an Example
LI Yizhou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Qianjiang College,Hangzhou,Zhejiang Province,310018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has basically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college education reform. However, when it comes to the implementation level, the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and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s still under exploration.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Media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Center", a comprehensive training platform for integrated media in Qianjiang College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to analyze the real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 media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study and summarize the integrated training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 media majors The platform's construction idea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and a useful reference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re given.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Media;Training;Convergence media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都加大了关于产教融合的路径、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笔者所在的传媒类专业,对于产教融合的需求格外迫切。该文将结合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融媒体综合实训平台“数字融媒研创中心”的建设案例,分析高校传媒类专业产教融合的现实困境,研究总结传媒类学科产教融合综合实训平台的建设思路和实施路径。
1 传媒类相关专业建设基于产教融合的综合实训平台的必要性
近年来,传媒行业经历了深刻变革,经历了从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再到当下融合媒体、智慧媒体的跨越式发展。这种来自“产业端”的变革和发展,加剧了高校实施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核心原因如下。
1.1 “产业端”的升级和进化,更加强化和凸显了“学界”滞后于“业界”这一现象
当前传媒技术进步带来的传媒行业变革日新月异。而高校相关传媒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实验实训平台目前基本沿用“传统媒体”时代建立起的理论框架,主要表现在:实验设置与实验内容更新不及时;人才培养沿袭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1.2 “产业端”的升级和进化,凸显了“教育端”平台建设的诸多问题
融媒体、智媒体时代的出现,对各高校实验平台的建设思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调研发现,目前高校传媒类实验平台的建设思路,很多依然遵从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范式,重技术指标(盲目追求4K甚至8K)轻数据传输(单机硬盘存储方式依然是主流),重硬件配置轻软件协同,重线下轻线上,这样的硬件配置模式必然导致实验教学体系难以对标一线融媒体时代的创作特点[1]。
笔者所在的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于2018年开始建设的“数字融媒研创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学校打造的一个融媒体综合实训平台,同时也是该校传媒类专业开展和推进产教融合的切入点和运行基地。
2 传媒类相关专业实施产教融合的现实困境
产教融合要落实,要求代表“教”的高校和代表产的“业界”,深度合作完成人才培养。而产教融合的现实困境,归根结底是由“产”和“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主体导致的。在宗旨目标上,高校的目标是人才培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教授和评定,而媒体更重要的是要完成宣传任务和舆论引导,并且在运营上争取最大程度的关注度,并进而转换成经济效益。在核心业务上,高校的核心业务在于教学,重点关注过程,因为只有在过程中才能真正贯彻教学和能力培养的目标。而媒体的核心业务是创作、研发各类媒体产品,重点关注结果。需要研判国家宣传政策和方针、了解社会热点和动态,根据当下受众的收视习惯来策划、研发、制作媒体产品。在运行管理上,高校管理重“规范”,着眼点在管理人。需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订科学而周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注重计划性、连续性、系统性。而媒体管理重“绩效”,着眼点在管理事。需要根据实际发生的新闻事件和社会题材灵活调整,弹性空间巨大,呈现出阶段性、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跟高校的运行管理模式南辕北辙[2-3]。
该校“数字融媒研创中心”在研讨设计方案的时候,对上述不利因素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部署和安排。
3 传媒类相关专业建设基于产教融合的综合实训平台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3.1 建设思路——基于“三元建设理论”,明确中心定位与相关责权利
“三元建设理论”,是国内高校在产教融合推行过程中探索出的一种实施策略,其核心观点为,鉴于高校和企业是不同主体,可以在合作中考虑引入第三方,高校和企业让渡部分权力,由第三方统筹实现产教融合的实施和落地。
三元建设理论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引入的第三方,既要了解高校的教学规律、学科纪律规范,又要深谙行业企业的核心业务特点和运作模式。这种要求近乎苛刻,目前三元建设理论更多停留在理论研讨层面,还没有真正推广实施。
“数字融媒研创中心”在建设之初,对“三元建设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改良和延伸。主要体现在学院对于中心的定位上——中心是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艺术传媒类专业的综合实训平台,主要负责大四学年相关专业的综合毕业实训。中心不隶属于任何专业教研室,有着相对独立的权限和管理体系。按照中心项目制的运行模式,以项目组的形式确定师生队伍,各项目可根据项目性质和类别,直接与对口专业实行学分互换。而在企业方面,由中心直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授权中心的项目管理权限。这样一来,中心就扮演了“三元建设理论”中的“第三方”这个角色,能够从执行层面很好地对接好高校和企业[4]。
3.2 硬件平台建设方案
搭建传媒类综合实训平台的技术思路,首先应该从理解当下传媒行业跨越式升级和发展的现状开始。融媒体时代来临的关键,本质上是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使然,其中,5G传输、智能终端、云端存储等核心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关键。
5G传输,带来的是实时的时效性与信息传输模式的颠覆性改革。融媒体时代各类直播模式和平台的涌现就是该技术的核心应用。实训中心的硬件架构设计,要紧紧抓住建立实时回传、远程上下载的通道和链路这个核心。
智能终端,让“移动为先”这4个字出现在了党中央对全国媒体行业提出的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里。将专业级和民用级的各智能终端嵌入实训中心的硬件体系中是硬件建设的另一要点。
云端存储,为线上开展制作流程提供技术保障,高校线下实验室完成基础技能训练,而综合实训平台的建设务必从线下转入线上,从硬件投入转入软件投入。
大数据分析,形成了万物皆媒的传播格局。大数据分析将渗透到媒体运行和创作的各个环节,将大数据分析系统融合到实训中心的技术方案中势在必行。
该校“数字融媒研创中心”基于融媒体时代技术底层逻辑、紧扣技术核心要点,制定了完整的技术方案。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总共分为“中央厨房总控平台”“融媒体云制作工具平台”“融媒体发布运营平台”“融媒体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融媒体直播、导播服务平台”五大平台,并且在各模块前瞻性预留了“人工智能”可介入的串行接口和可替代性模块,为后续“智慧媒体”的升级预留了必要空间[5]。
实际执行过程中,因为中心硬件依托于杭州市重点实验室“廣播影视与新媒体实验室”,制作工具比较完备,制作能力比较突出。所以,在此基础上,第一批硬件建设,中心选择更新建设了“融媒体制作工具平台”,强化了中心的固有能力,并为后期中央厨房总控的建设做好了前期土建和结构搭建的基础工作。中心在与“浙江日报”建立合作关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合作项目内,共用浙报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和发布运营平台的方案并最终通过。这样一来,在合作项目内,研创中心已经可以实现全套融媒体硬件平台的支撑服务。对于高校、企业和学生形成三赢的局面[6]。
3.3 运行机制创新举措
平台建设包含硬件与软件两方面内容,先进的硬件技术平台必须配套合理的运行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该校“数字融媒研创中心”因为学院和企业都让渡了一部分权限,创新性地建立起了一套参照一线媒体制作流程的运行管理制度,希望将平台打造成为:“既是一个平台、又是一个媒体;既承担教学任务,又实现社会连接;既是创作手段,又是创作成果”。
总体来说,核心创新点有三:项目制、双导师制与多层评价机制。
3.3.1 项目制
产教融合的视角下,中心的教学创作内容通常需要根据一线实际情况做调整。有鉴于此,中心采用项目制方式进行常规管理。结合一线情况对中心提请立项,确定项目负责人并招募成立项目组成员。经中心认定立项完成后,项目可跟对口专业实行学分互换机制,项目具体运营由项目负责人负责。
项目制的提出,直接在产教融合的具体执行层面给出了方案。并参照一线媒体“栏目组”的模式,对于认定的项目实行“制片人”(项目负责人)负责制。
中心在2018年年底,与浙江日报新媒体文化部合作开创人文视频专栏《思享汇》,成立《思享汇》栏目组并成为中心立项的第一个项目。思享汇栏目组于2019年6月在“浙江新闻”客户端播出,至今累计播出25期栏目,总点击量过百万。
3.3.2 双导师制
队伍建设方面,基于产教融合的特殊性,在实际运行层面一定涉及到高校与企业两个方面人员的融合问题。在项目制的框架下,有效处理队伍建设的方式之一是确立双导师制。给企业的专业人才认定其“导师”身份,明确其“导师”职责,赋予其“导师”权利。
在项目制的大前提下,各项目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建项目队伍。让一线企业的人才能够以更合理的方式在人才培养体系里找到对应的位置。中心立项的项目《思享汇》栏目组采取了高校和行业双导师制。栏目组运转顺畅,2019年一年下来,高校和媒体双方都对栏目给予了高度肯定。
3.3.3 多层评价机制
对传媒类学科和专业而言,如果不走产教融合的道路,那么高校的人才培养就只能停留在实验、实践的层面。而一线媒体要求的是具备实战经验的人才。引入一线媒体和高校合作,建设基于产教融合的综合实训平台,才能真正将人才培养体系里的实验与实践课程,上升到实战的高度。
相比于传统教学教师的单维度评价机制,基于产教融合的实战教学,在评价机制上也有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除了校内导师的课程评价,实践创作环节多了行业导师的过程评价,网络平台又多了受众对于媒体作品的结果评价。这种三维评价机制,显然较之前的教师单维度评价的机制要更符合融媒体时代的特征,也更加科学和全面。
4 结语
当下,深化产教融合已经基本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共识。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才是真正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对于传媒类相关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思路和实施路径,该校“数字融媒研创中心”的建设和探索,给出了有益的参照系和建设经验。
参考文献
[1] 周慧文.高校产教融合困境及其突破——一个综合性的理论分析框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1(1):59-72.
[2] 王仲民,董晓传,吴卫华,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視角下“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9(6):15-18.
[3] 李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困境、机理、方向[J].中国高等教育,2020(9):57-59.
[4] 凌菁.新闻传播教育产教融合的现实困境及出路[J].传媒论坛,2021,4(4):19-20,23.
[5] 张蕾.产教融合视域下转型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困境及其突破[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4(2):97-100,106.
[6] 董定乾,李辉.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实施策略研究[J].大众科技,2020,22(1):79-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