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和接收的过程,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同文本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情感因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造情感氛围,以课文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教师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让语文课堂精彩有味。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一、关心爱护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生长的关键期,他们心理不成熟,感情也比较脆弱,教师要关注他们的情緒变化,利用情感因素服务于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学会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还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因为爱是维系师生情感的桥梁,是教学的情感基础。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对学生充满爱,这样,当学生厌学、自卑时,他们才会亲近教师,从师爱中获取正能量,获得解决困难的好方法。教师的爱,能给学生最大程度的信任和理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二、引导学习语言,激发情感体验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揭示了作者进行文学创作的内驱力。情感体验是语文阅读的内在动力,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它贯穿于学习语言文字的全过程。只有对作者倾注于文中的情感有真切的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学习语言,完成阅读学习任务。
1. 品尝重点词句,激发情感体验。
所有的名篇佳作之所以能流芳百世,语言优美是原因之一。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多是名家名篇,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是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绝佳文本。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学习语言,尤其是对其中的一些重点词句,更是要加以赏析,这样才能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三年级下册《荷花》第二自然段,作者描写荷叶用了“挨挨挤挤”“碧绿的大圆盘”等词,生动地写岀了荷叶的数量之多,以及荷叶的颜色和形状。在描写荷花一句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拟人化地写出了荷花生机勃勃富有活力的姿态。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抓关键词、谈体会,来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入情入境的朗读,学生就可以更加形象地感受到荷花不同姿态的美丽了。
2. 提高朗读水平,激发情感体验。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努力做到以声传情,这是阅读教学时激发学生对语言情感体验的常用方法。人们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想让学生去意会文章不可言传之处,就要通过朗读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朗读水平的提高对激发学生的情感很有必要。朗读时,要求学生要融入情感,要读岀感情,这样才能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一文,学生只有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反复吟咏,才能感受到“巍巍乎若太山”的巍峨和“汤汤乎若流水”的宽广,才能领略到伯牙琴技的高超,才能获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受。
3. 鼓励想象画面,激发情感体验。
汉代著名学者扬雄说过:“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想象强调“循路入境”。例如,《荷花》第四自然段写了作者看荷花的感受,如何让学生也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呢?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朵荷花,你又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呢?于是,学生展开了想象。有的说:“如果我是荷花,我就会看到活蹦乱跳的小鱼在我身旁游动,就会听到小鸟的鸣叫声。”有的说:“假如我是一朵荷花,我就会看到青蛙在荷叶弟弟的身上跳来跳去,还会看到蜻蜓在池塘上空悠闲地飞来飞去。”还有的说:“假如我是一朵荷花,我就会听到人们对我的赞美——瞧,那荷花多美啊,真是出淤泥而不染!”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尽情地表达。学生跟随着作者一起徜徉在美妙的荷花池中,情感在所想象的美景中得到了熏陶和感染。
三、创设生动情境,走入文本深处
不论是艺术欣赏还是艺术创作,最普通常见的一种审美情趣活动便是触景生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地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唤醒学生的情感,并且借助情境,能升华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时,在指导学生朗读潮来时的这一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为了让学生读出浪潮渐强的气势,笔者适时播放了一段钱塘江潮来时的微视频,学生如临其境。之后,笔者从他们的朗读声中,感受到潮来时的恢弘气势。这样的朗读,让情感得到了升华,教师无须更多的讲解,学生已体会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象。
四、联系生活实际,追寻本真体验
联系生活实际是体验语言情感的基础,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才能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例如,在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一文中,四季最美的景物都只是一些普通的场景,为何这些场景在作者看来是最美的呢?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在寒风凛冽的早晨,自己坐在暖和的炭火边,手捧一杯热茶的感受。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作者笔下冬天早晨的闲适,从而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景物独有的韵味。
五、巧用文章背景,体会作者情感
语文课堂情感因素的渗透除了需要对课文进行品词析句和对主要内容进行把握外,有的还需要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来理解。语文教材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它们都寄托着作者深厚的情感。学完一篇文章后,学生要能够深刻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能够和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示儿》的前两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时,笔者问学生:“一个‘悲’字让你感受到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悲伤、遗憾。”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笔者结合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到,因为朝廷的无能,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随之,学生感悟到了诗人内心的愤怒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情感教育,积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美好,使学生真切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