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霞
朗读有助于理解文字、记忆知识、启迪思考,是培养语感的有利途径。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提升语感,还有利于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朗读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的特点及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旨在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严格要求,培养朗读习惯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避免“无脑朗读”。教师要在备课时根据课文的内容设定相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边读边思考问题的条件;鼓励学生在朗读前积极提出问题。在朗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标准化是教学的最低要求,即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拼读方法,进行低起点“打草稿”式的练习,纠正学生原本错误的发音。而个性化是教学较高的要求,即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在确保有效技能学习的同时,增添丰富的个性化培养和朗读拓展,让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朗读技巧的学习和运用。
先理解再朗读,注重细节朗读和整体朗读的关系,是培养朗读习惯的关键。不理解的朗读枯燥、单调,学生兴趣不大。但在生动、丰富的解读之后,学生朗读的兴趣就会随之上升。以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文为例,在朗读前,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指导学生认识标点符号,了解标点符号的停顿作用以及它们在句中所起的作用,这样学生之后就能更好地朗读该诗了。
二、教给方法,形成朗读技能
朗读这一特殊技能的培养需要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
1. 掌握正确的朗读规则。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教好学生拼音,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教师要从细节抓起,循序渐进,教会学生正音、停顿,正确区分平音、翘舌音、前后鼻音,学好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全班齐读、理解后默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比赛读等方法,促进学生多朗读、有效读,解决读错音的问题。
2. 学会流利、连贯的朗读技巧。教师要教会学生读好长句,增强表达的连贯性,避免表达时断断续续。想要取得朗读连贯、流利的效果,就要保证朗读的“质”和“量”。通过朗读量的积累,以及对朗读不流利的地方进行强化训练,达到朗读质的飞越。
3. 体悟有感情的朗读方式。有感情的朗读,是基于把握每篇课文的感情基调和语气的前提下进行的深度解析的朗读。语言和语境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创设语境,引导学生用语言和语气表达出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可以设置旁白、官员、曹操和曹冲等不同角色,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官员们的疑惑不解和曹冲说出解决办法时的骄傲自豪。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展现语音、语调、神态的不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可见,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需要重视语音、语调,甚至需要配合不同的姿态、体态。
三、营造氛围,激发朗读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元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特征,创建独树一帜的教学模式;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打造朗读课堂亮点,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
1. 创设情境,扮演角色。表演读是非常好的朗读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当学生完全沉浸于角色中时,便能更好地领悟课本中的思想情感。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本都适合开展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准备好道具,到讲台中央进行朗读表演。以丰富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朗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 多元融合,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画、课件、视频、音乐等,从不同角度切入,多学科融合,再现教材的情境,并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四个太阳》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并进行展示分享,然后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朗读课文,领略四季的太阳。这样的学科融合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3. 运用多媒体,创新形式。教师要打破传统课堂的束缚,将多媒体与朗读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名家朗读音频,让学生体悟专业朗读的魅力,同时,这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读音。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视频、课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本内容。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等课文时,可以找一些与文本相关的小视频,开拓学生的視野,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之后的朗读奠定情感基调。
4. 赶超比拼,调动热情。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还要懂得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赶超比拼的办法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可以定期开展朗读比赛,并给予获胜学生奖励,以此增强学生的朗读热情和信心。当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时,分组比赛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认真地进行朗读。
四、反复实践,提升朗读质量
朗读作为一种技能,需要长期地训练。朗读训练是有层次性、阶段性的,在不同时间段,朗读训练的目的、方法、要求亦是不同的。教师要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花时间着重朗读,强化学生记忆。通过对重点句段的朗读指导,传递情感,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提升语感、积累语言的目的。教师要精心梳理课文中的 “读点”,帮助学生找准“读点”,这样,在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朗读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也是一种具有组织性和条理性的语言表达方式。朗读是一段自我欣赏、自我悦纳、自我倾听的过程,它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感知能力的形成,也有助于改变学生的性格。朗读有利于学生正确、连贯、带有情感而非盲目地理解、背诵课文,真正感受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情感美,深刻体会一篇文章的起承转合,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悄然形成共鸣。在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中,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真正做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