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谊雄
一、 何为媒介素养
“媒介”一词的英文原词是medium,我们常用的是其复数形式media。传播学研究领域较有影响力的媒介研究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麦克卢汉有一个对媒介的定义:媒介就是信息。麦克卢汉认为,传播媒介不只传递信息,还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样子。
“素养”一词所对应的英文单词主要是competence或competency,它体现为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可能的挑战时,能运用知识、能力与态度,采取有效行动,以满足生活情境的复杂需要,达成目的或解决问题。它是个人生活必须的条件,也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条件。
根据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做出的定义:所谓的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ability to choose)、理解能力(ability to understand)、质疑能力(ability to question)、评估能力(ability to evaluate)、创造和生产能力(ability to create and produce)以及思辨性的反应能力(ability to respond thoughtfully)。
我们知道,无论是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还是价值观的形成,都需要在情境中,通过对现象的辨析、问题的讨论或任务的实践操作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媒介素养的培育,亦是如此。在这几年的线上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媒介素养发展,总结了一些经验。
二、线上教学背景下培育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
1. 融入生活,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
疫情初期,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较为有限,都想通过大量的资讯来尽快认识它。但信息世界的复杂性决定了冗余乃至错误信息的产生。有人为了“蹭热度”“求赞赏”往往直接制作、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导致泥沙俱下。针对这一情况,有教师将当时热议的“双黄连”能够治疗肺炎的现象编入微课。
首先,教师在微课中提出问题:How can we protect ourselves from the Covid⁃19 ?以此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为导入新课做了准备。
接着,教师播放了一张网络截图,这张图片是某制药厂的冲剂广告,广告上明显地标明该冲剂的功效是能预防新冠病毒。出示图片后,教师给予学生一段时间观察和思考,而后教师再进一步深化教学。
T:It is said that it can stop the Covid⁃19. But is that true?Does it really work?Sorry. It seems that this medicine can’t protect us against Covid⁃19. Lots of information like that seems very convincible but actually it’s fake news. Then what should we do about the news?
此时,教师再提供辨别真伪的方法。总之,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介信息辨别意识,引用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增加网络信息普及教育,最大限度地降低“蹭热度”的广告或哗众取宠的信息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2. 融入课文,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
自从智能手机进入千家万户后,一部手机就成了一个媒体编辑器,通过拍照、撰文、编辑、发布,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很容易地完成过去需要一个编辑部合力才能做的事情。而短视频、网络直播的兴起,进一步拉低了媒介出现在大众面前的门槛。但小学生涉世未深,对外界充满好奇,若是收到错误引导,贸然制作一些不合适的信息发布到网络,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在模拟情境中引导学生如何创造和传播信息,并对其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就很有必要了。
以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八册Module 6 Unit 1Make an English Newspaper为例,课文的情境是Daming、Sam、Amy、Lingling四人分工合作完成了一份英语报纸。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What is a newspaper?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newspaper?”。教師呈现英文报纸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并列举出构成报纸的一些基本要素。而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You can see the picture. You can see the title. You can see the report. Wow!So much information!We can learn a lot from newspaper.”。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听课文录音,确定本次手抄报的主题为“What is their newspaper about? It is about school.”,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进一步学习,了解为了完成这份报纸,Daming的小组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别做了什么分工:“They will stick the pictures. Draw the pictures. Write the reports. Cut the paper.”
至此,一份简易的报纸从选题、分工到制作的流程已大概清晰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布置了同伴合作制作一份英语小报的实践性作业。
3. 融入反思,如何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
关注网络媒体的人恐怕对李子柒不陌生。这样名利双收的网红,对高年级的学生也产生了影响,乃至有学生产生了长大了也想当网红的想法。其实,由于传播的需要,媒介往往会对某个公众人物进行包装,突出某种属性,以赢得大众的好感,但学生涉世未深,看重于表面的光鲜亮丽,却对他们的努力和付出缺乏体察,也难以对名利进行辩证的分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比、追问、反思等方式,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传媒。
教师在上网课时候,当谈到将来的理想时,与学生有这样一段对话。
T: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S1: I’m going to be a doctor.
S2: I’m going to be a policeman.
S3: I’m going to be a person like Li Ziqi.
T: Who is Li Ziqi?
S3: She is internet celebrity(网红). She is very famous.
由于信息不对等,师生第一次对话只能浅尝辄止,经过了一番“恶补”,师生进行了第2次对话。在这次对话中,教师通过追问了解学生想成为“李子柒”的原因,得到的答案是因为她在网络上非常有名。接着教师又进一步抓住“有名”这个词,通过海伦·凯勒和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的案例追问学生是不是“有名”就受大众喜欢:海伦·凯勒因其努力奋斗而让人尊敬,特朗普却因撒谎成性而让人讨厌。学生在教师不断的追问下,通过思考和对比,初步对网络上的“名人”有了一定的判断和甄别能力。
小学生尽管生活的经验、阅历、知识无法与教师相提并论,但在什么是好坏、美丑、善恶等基本价值观上与教师无太大差异,在信息触手可得的社会,得到的信息也未必就比教师少,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触发内心需要,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有价值的话题。在探究这个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他们依靠学习文本、与同伴交流、教师的引导,来不断完善方法、提升能力、发展思维,并培育了相关的媒介素养,获得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莲前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苏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