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杰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借助“三位一体”的编排理念,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栏目,整本书阅读从课外走进课内,成为了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整本书阅读虽然已经走进课内,但由于阅读周期长、目标定位难度大、评价方式单一、教师重视程度不足等因素,难以激发学生的长效阅读动力,整本书阅读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那么,如何破解传统意义下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呢?
一、“双线混融”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双线混融”整本书阅读教学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为线下整本书阅读层面,包括教师开展线下整本书课堂阅读教学和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第二个层面为线上整本书阅读教学层面,指以网络为介质,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读提供相应资源,并做出多元化评价。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这两个层面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线上与线下内外融合、相互促进。整个教学过程不囿于时空、环境、参与人的限制,而是让整本书阅读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身心的成长。
(一)线上线下:内外融合贯通
线上教学可以是读前的必要激趣、读中的多维沟通、读后的成果展示;而线下教学的重点则是引导学生开展阅读,以及落实整本书的“三节课”,即整本书的导读课、推进课、分享交流课。这三节课,既可以对学生线上学习进行归纳总结,又可以对学生线下使用的阅读方法加以指导,进一步加强语文要素的落地。总之,线上线下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内外融合贯通,浑然一体,共同作用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线上线下:有宽度有厚度
“双线混融”整本书阅读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整本书阅读的桎梏,将整本书阅读由“教师—书籍—学生”组成的线性阅读结构,转化成了由学生、教师、家长、其他读者、作者组成的多维立体结构。这样就拓宽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空间,延长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丰富了整本书阅读的环境。借助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与作者、其他读者跨越时空形成交流群、阅读共同体,不断丰实学生对整本书的认知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双线混融”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线上用好读前资源,线下优化课堂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学生阅读整本书之前就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那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线上:利用视频、书评等资源去除陌生化,激发兴趣。在阅读整本书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看一些相关的视频或书评,以此减弱学生对新书的陌生感、距离感,拉近学生与书籍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对书籍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栏目时,笔者推荐学生阅读《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一书。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外国神话和传说,因而对于故事中的人物及其特点都觉得比较陌生,阅读起来难度也较大。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笔者先通过网络搜集了一些与书中故事有关的视频,以及一些读者对书籍、人物的评价,再借助“海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个人公众号,将这些视频和评价资料提前推送给家长,让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进行观看和阅读。因为所选取的视频故事都是比较短小精悍,所以观看的时间并不长,加之有相应的人物评价作为辅助,学生对该书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书中人物的名字也不再陌生,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随之而来了。另外,这些資源在阅读前可以使用,在阅读中和阅读后也随时可以使用。
2. 线下:优化课堂导读,制订阅读计划。借助线上资源,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已经由陌生变得有所了解,对于书中的一些内容也有了初步认识,教师可以借此机会优化课堂导读课,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阅读本书的兴趣。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借助前期线上学习成果进行谈话导入。谈话内容围绕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进一步拉近学生与书籍的距离。
环节二:通过朗读“开启诗”,增加整本书阅读的仪式感。伴随着音乐、诗歌,开启整本书的阅读,为学生营造舒适的阅读氛围。
环节三: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书籍的作者、封面、出版社、目录等内容,并完成封面信息卡。
环节四:结合年段语文阅读要素,利用导读课引导学生阅读部分章节,并辅以阅读方法的指导;及时在课堂上完成一部分检测题目,适机开展交流和分享。
环节五:师生共同制订阅读计划、积分奖励等内容,为后期阅读做足功课。
(二)线下品质阅读,线上多元检测
我们的整本书阅读只开展纸质书籍阅读,不进行电子版书籍的阅读。阅读时要按照前期制订的计划来实施:每天阅读的时间为低年段10~15分钟,中年段15~20分钟,高年段20~30分钟;一本书阅读的周期依据内容的多少而定,一般为20~30天。在学生整本书阅读期间,还要适时上好整本书阅读推进课,并借此时机开展阶段性总结,目的是鼓励先进以及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为了提升阅读效果,在每日的阅读后,还增加了线上检测环节。检测的题目是教师依据阅读章节内容和语文要素而设计的;题型为判断、选择和评价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题目数量及安排为判断题5题,选择题4题,评价题1题。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首先,教师提前将每日阅读章节内容、检测题目及答案上传到“海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个人空间上,或是上传到个人公众号上,按时推送给家长。接着,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由家长读出检测题目供学生口头完成。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学生不能接触电子设备,家长填写学生提供的答案后提交即可。提交后,此页面上将依据答题情况显示获得的得星数量。在阅读过程中,后台将累计学生的得星数量,并给予学生“小书虫”“小书生”“小博士”“小状元”等称号。称号处于动态变化中,在页面上会有所显示。
(三)线下集体展示成果,线上人人交流分享
为了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线下还要上好整本书交流分享课。课上以小组的形式开展集体展示活动,如组内先交流,再进行班级分享。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通过对话、绘画、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学生的阅读热情被唤醒。尤其是在分享读后感环节,师生、生生之间获得了思想碰撞,产生了共鸣,学生的思想得以成长。学生也最喜欢表演环节,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人物情感,明晰作者写作意图。学生有时还会续编故事,大胆想象,充满创新精神。线下的展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想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与大家分享,就必须要借助信息技术。将学生的读后感及表演的课本剧制作成音频、视频推送到班级公众号平台上,让更多的人看到学生的表现,这是对学生阅读的最好奖励。同时,可以开通弹幕或是评论专区,让大家畅所欲言,随时交流,随时分享,真正让阅读与生活链接,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双线混融”整本书阅读模式的构建,让整本书阅读教学变得更加丰满、有趣、有效。它帮助学生将阅读一本书变成了阅读整个生活,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得到了提升。
(作者单位: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