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学生作文难的探新求索

2022-06-15 22:05:36陶继新
新教师 2022年5期
关键词:童话日记阶段

陶继新

目前,小学生写作文难,已经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对此,小学语文教师既见怪不怪,又束手无策。全国小学语文名师、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语文教研员杨修宝通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通过专题日记这种载体,有效地破解了这一难题。

他认为,要想让学生学会写作乃至爱上写作,仅靠语文教材中每个学期八篇习作训练和屈指可数的几个小练笔是绝对不可能的。学生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写作,才能抵达熟能生巧的写作境界。为此,从周一到周五,他每天设计了一个专题,既系统地指导学生学会了写什么、如何写等,也带领其他教师研发出了相应的策略。于是,写作对于学生来说,便变得轻松自如了;而写作指导对于教师来说,则变得有章可循了。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有了巨大的收获。

写什么

要想解决作文难的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感到作文有物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亦然。所以,每天到底写什么,要让学生了然于心。为此,杨修宝从周一到周五各为学生设计了一个专题。

星期一是童话专题。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由地去创编童话故事,并以连续剧的形式,每周一篇,形成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集。

星期二是同学专题。让学生以白描的手法,写一位本班同学突出的特点;但作文中并不出现这个同学的姓名,让教师通过作文,去猜想到底是哪一个同学。

星期三是读书专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进行阅读积累,以读促写。有了这样的读写融通,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可能。

星期四是家庭专题。要求学生记写一周内家里发生的一件值得写的事。

星期五是学校专题。记写一周内在学校发生的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事,可以是发生在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事,也可以是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等。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杨修宝还为每一个专题起了一个学生喜欢的名字:星期一是“童话连续剧”,星期二是“猜猜他是谁”,星期三是“快乐读书屋”,星期四是“我爱我的家”,星期五是“校园趣事多”。学生只需观察生活,就会发现每天都有写作的素材,于是,无物无事可写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怎么写

虽然有了写作的内容,可是,究竟如何将其很好地呈现出来,却是绝大多数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此,杨修宝又研发了每一个专题的具体写法。

星期一“童话连续剧”的写法。

童话离不开写人,所以,杨修宝告诉学生,要选定一个主人公,并为之起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主人公的名字可以自行编创,也可以从名著的人物中衍生出来,比如从《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衍生出“猪九戒”之名。同时,要求写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甚至是超乎常人的本领,比如不管见到什么人,都可以未卜先知其心之所想,或者具有某种特异功能,具有超常的本事等。另外,所写故事不能平铺直叙,而要让主人公遭遇一般人解决不了的困难,再通过智慧进行解决。同时,要想让故事写得一波三折,就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让人感到合情合理,有水到渠成之感。

星期二“猜猜他是谁”的写法。

目前小学生写人的作文千人一面或胡编乱造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不但不可能写出好的作文,甚至在不经意间还助长了学生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为解决这一小学语文教师格外头痛的问题,杨修宝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同学写起,每周通过白描的手法记写一个自己的同学,重点描写他的外貌、言行、神态、习惯等特点,或者其突出的优点或缺点等。不过,作文中不能出现这个同学的姓名,最后一句则是:“老师,请您猜猜他是谁?”某个学生如果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写出一个同学的突出特点,教师自然就会猜出来这个孩子究竟是谁,并会对写作者予以表扬与鼓励。如此每周一次的训练之后,以前千人一面的现象便越来越少甚至完全绝迹了。同时,学生也由此逐渐地学会了如何观察身边人的特点,以及怎样才能将其写得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星期三“快乐读书屋”的写法。

杨修宝是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带着孩子读书,就成了天经地义之事。在与学生共读的过程中,他研发了“快乐读书屋”的作文主题,并归纳整理出三种写法:第一种是提纲法或者复述法,记录自己所读之书的内容,用自己的话予以概括。第二种就是摘录读书法,即将书中特别精妙的句子和段落记录下来,成为一种文字积累。第三种是写自己的收获或体会感受,这一般是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

星期四是“我爱我的家”。

这一主题的重点是让学生运用纪实性的语言,记写每周家里的某个有趣和有意义的事情。杨老师要求把事情写完整和清楚,到了高年级的时候,还要求写得具体生动。平时,学生有可能认为家里之事天天如此,有何可记?可是,当有了这种写作要求之后,他们在观察自己的父母或其他亲人时发现,很多事由于熟视无睹而被忽略了。正是专题日记写作,让他们学会了观察生活,并提高从生活中摄取写作素材的能力。

星期五是“校园趣事多”。

杨老师要求学生把一周之内校园里发生的诸如课堂游戏、课外游戏、文体活动、科技制作、参加兴趣小组和班队会等校园趣事记写下来。有的时候,杨修宝还让学生写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如这一周你想跟老师说什么,以及这一周的得与失等。

“123456”操作系统

经过二十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杨修宝的专题日记越来越走向精细化,而且还由此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易于操作的策略,他名之曰“123456”操作系统。小学语文教师只要按照这个操作系统进行系列化的专题日记训练,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即一个根本目的,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学会写日记,而是通过系统化的专题训练,让他们在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的表达过程中提升习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2”即两个基本原则,就是激发兴趣、培植信心。因为有了兴趣之后,学生甚至有可能抵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审美境界。这样,写日记就成了他们心向往之而又乐此不疲的事情。培植信心同樣重要。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英雄主义的本质。”当学生写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兴趣的时候,自信心也就相应而生了。

“3”的要义之一是三个阶段,即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三个渐次递升的阶段。这三个阶段在每一天中又有各自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在周一“童话连续剧”专题的第一个阶段,有的学生写了几集之后,就觉得没有什么可写,以致出现了断层。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在第二个阶段,杨老师让学生在第一周写作的时候,就做好整个学期写作的规划。比如这个童话连续剧的名字是什么,有多少章节,基本目录等,作出20个故事内容的计划等。这样,就不会出现断层,且有了一个整体的构思。第三个阶段要求学生写具有连续性童话的时候,为童话增加几个关键性的要素,比如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形成一个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完整童话。

在周二“猜猜他是谁”专题中,第一个阶段要求学生每周写班级里的一个同学,第二个阶段则每周写一位教师,第三个阶段每周写一位社会职业者或者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在周三“快乐读书屋”专题中,第一个阶段重点让学生运用提纲法、复述法来写读书的体会。第二个阶段用摘录和简析法写读后感。第三个阶段重点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所读之书或文章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来写阅读感受。

在周四“我爱我的家”中,第一个阶段写家里生活中的生活小事。第二个阶段写家里人的专题,比如妈妈专题、爸爸专题等,每个专题至少要写四次。第三个阶段写亲情感恩的专题,写日常生活中的父母之爱,因为父母对孩子爱之虽深,可孩子却少有感恩之心,而要求他们写父母之爱的时候,就会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父母那种无处不在的爱心。

在周五“校园趣事多”专题中,第一个阶段写校园里发生的一件事;第二个阶段写校园里发生的几件事;第三个阶段写生活的总结、自己的畅想等。

“3”的要义之二是三个层次,即起步定型层次、技巧规范层次和开放自由层次。

第一个是起步定型层次,教师在第一次指导学生写日记的时候一定要到位,让学生知道怎么写。第二个是技巧规范层次。即学生达到一定写作水平的时候,教师就要教给他们一些写作的方法。比如反反复复、一波三折、设计线索、草蛇灰线、欲扬先抑等写作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比喻、拟人、修辞等手法,怎样通过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来写人物等。第三个是开放自由层次。专题日记写到最后,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多种写作的方法技巧之后,教师对他们就不必进行统一要求,而是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去写自己喜欢且有特点的专题。

“4”即四个策略。

第一个策略是激趣导写,即每个专题的指导课都要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尤其是第一节指导课更为重要。为此,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等,精心设计激起其写作兴趣的语言、场景等,从而让学生从一接触专题日记的写作就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个策略是情趣共生,即营造一个学生乐写的氛围。即使学生写的日记没有特点甚至很不像样,教师也不要一味地否定和批评,而是要从中沙里淘金,从学生作文中撷取一点可取之处进行鼓励。

第三个策略是品评激励。学生写完日记,非常期待尽快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和表扬。所以,教师的日记讲评时间越快越好,表扬越多越好。

第四个策略是作品成集。杨修宝经常对学生说,自己写的日记,自己不喜欢,还有谁喜欢呢?同时,他还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集合起来,打印出来,精心设计装帧,汇编成册,形成自己的作品集。

“5”即五个保障措施。

第一是保证时间。即少布置一些课外作业,保证学生有写日记的时间;教师工作再忙,也一定要留出批改学生日记的时间,一般每周不少于一次日记讲评。

第二是科学调控。首先要调控好师生的情绪,教师不仅要为那些日记写得好的学生高兴,也要相信那些写得不好的学生一定能够写好。这样,学生对于写日记就不但不会心存恐惧,反而有可能乐此不疲。同时,教师不要太过急迫,而要循序渐进。开始做专题日记的时候,不一定五个专题齐头并进,而是从中选出像“童话连续剧”“猜猜他是谁”等学生比较喜欢的一两个专题,先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养成日记习惯,再去同时写五个专题,也就有了水到渠成之势。

第三是紧密联系,即专题日记要与语文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语文教材中本来就有一些习作练习,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在专题日记里让学生完成。比如,语文教材中有《小小动物园》的单元习作训练,教师就可将这一单元习作与专题日记联系起来,一起完成。

第四是及时反思。专题日记的教学虽然会让教师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可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某种波折,甚至还会有挫折感。不过,通过有效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可以转败为胜。为此,杨修宝将周五定为研讨时间,两周一次。总结之前的经验,与其他学校分享;找出问题,让大家共商解决。同时,将研究的小妙招、小策略等成果,分享给各个实验学校,让他们在结合本校情况下“拿来”为我所用。

第五是师长共荣。对于专题日记的写作,家长的支持同样重要。所以,教师要将学生取得的成绩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地告知家长,并在家长会上“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让家长因为孩子能写出好的日记而深感欣慰。

“6”即六个方面的成效。

第一是兴趣。专题日记的写作引发了学生喜欢读书、乐于动笔以至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二是方法。正是在专题日记的写作中,学生掌握了很多写作的方法。这对他们学习语文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三是自觉。当学生从专题日记的写作中品尝到妙趣的时候,写作就不再是完成某种作业的负担,而是变成了自主自愿的快乐之行。第四是习惯。专题日记写作,让学生养成了喜欢读书、勤于动笔的好习惯。第五是生活。学生要想写好专题日记,就需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摄取写作的素材。正是在专题日记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生活,并从生活中汲取了有用的写作素材。于是,日记写作,就成了其生活的一部分。第六是成长。写作也是做人。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优秀的品格的人,才能写出有一定品质的作品来。所以,学生专题日记的写作过程,也就成了培养其优秀品质的过程。

推广应用

杨修宝带领着研究团队,对专题日记进行了科学而系统的研究,总结出了专题日记的非常实用的方法,诸如以小见大法、话题推荐法、携手共进法、细化专题法、自力更生法、专题突破法等。

杨修宝还带领他的团队,研究出了不同地域的专题,比如农村的生活非常丰富,春、夏、秋、冬季的不同景色,以及春种秋收等,都可以作为专题进行写作。

杨修宝惊喜地发现,教师们对专题日记研究的热情“水涨船高”的同时,他们已经不只是将他的研究拿来“为我所用”,而是根据各自班级的情况,创新研发出了心情日记、循环日记、课文拓写日记等。

专题日记教学带动了教师对写作课程的研发,并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了指导教学的语录,比如:“讲评中的指导比写前的指导更重要”“给予信心比给予技巧更重要”“适当的时候要送给學生一个惊喜”“要给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等。渐渐地,很多教师形成了很有前瞻性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也有了持续的提升。

(责任编辑:苏少伟)

猜你喜欢
童话日记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科学与社会(2022年1期)2022-04-19 11:38:42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莫愁(2019年36期)2019-11-13 20:26:16
童话镇
琴童(2017年12期)2018-01-09 12:50:36
秋天的童话
午夜童话镇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新体育(2016年9期)2016-09-07 10:11:42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