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进程、困境及推进路径研究

2022-06-15 16:58陈显波麻彩凤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战略技能

陈显波 麻彩凤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精准扶贫战略的继续和延伸,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职业教育将承担起不可或缺的重要责任。从回顾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进程,梳理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相关性,着重探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并就如何立足职业教育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五点意见。

[关    键   词]  乡村振兴;政策供给;职业教育;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1-0007-03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上城乡二元制的影響,乡村向城市输血,农村反哺工业,举全国之力发展工业,造成了农村大量“失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更为让人关注的是——乡村,尤其是偏远地区,不充分发展表现得最为明显。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要振兴,必须做强、做大职业教育,为农村产业提档升级、乡村振兴赋能增值。

一、相对贫困的存在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一)绝对贫困的推出与相对贫困的展现

2021年,国家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胜利完成,绝对贫困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区域性整体贫困虽然得到解决,但还存在更难解决的相对贫困问题,又以乡村贫困为重。只有相对贫困问题解决了,中华民族才能真正踏上千年企盼的康庄大道,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而乡村振兴则是党中央破解相对贫困这一棋局的“关键一招”。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1.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成立

2021年2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成立,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顺应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方向所采取的应然之举。

2.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过渡

党中央没有将精准扶贫一刀切转向乡村振兴,而是给予帮扶地区5年过渡期,以保证扶贫政策总体稳定,保证工作的延续性,实现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平稳过渡。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标志着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国家的资源投放也将逐步转到乡村振兴上来。

3.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供给

为了尽快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自2018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重磅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成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尤其是第二个文件,更是21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18年下发的有关“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这个文件更进一步将乡村振兴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而且以法律的形式公布则更彰显其权威性、不可动摇性。各省、市、自治区也纷纷出台细化落实举措。2020年7月,陕西省发布了《陕西省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规划通过3年时间,大幅提升职业教育助力产业兴旺,塑造生态宜居环境,强化乡风文明,构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人民生活富裕,形成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向同行,双向赋能。

通过梳理发现,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国家意志,是增强“四个自信”的伟大践行力的有效举措,更彰显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二、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关联

(一)两者在基因上的高度契合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是全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党和国家领导人做出重要批示,指明了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将职业教育与建设技能型社会高度关联,为职业教育擘画出美好的明天。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全力服务技能社会的构建。构建技能型社会是党中央在技术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重大战略,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现代技术的赋能,现代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则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尤其需要农村产业振兴人才,而职业教育是实现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和能量场。职业教育高举技术理性价值工具,乡村振兴又亟需职业教育的技术赋能,从中可以看出,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都内含技术因素、技术理性精神,可以说两者在精神内涵上是高度契合的,也就是蕴含相同的技术基因。两者可以完全实现良性互动、双向赋能。有学者曾用两个70%来解读职业教育在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方面的显著作用。其一,在我国侧重发展的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职业院校对这些领域的人力资源贡献度,尤其是对一线新增从业人员贡献度,可以达到70%以上。其二,当前我国拥有1.13万所职业学校、3088万在校生,农村生源占职业院校生源总数达到70%以上,这2000多万农家子弟构成了我国职业院校的生源主体,一方面这些孩子通过技术技能学习获得了自身出彩人生的机会,另一方面这些孩子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人力资源。

(二)职业教育早已介入反贫困的伟大实践

根据瞿连贵2021年5月的博士论文《职业教育反贫困的作用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通过研究梳理,他发现,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反贫困政策经历了六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面向成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增收和转移就业(1994—2000年);第六个阶段是面向城乡低收入劳动者开展终身职业培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2021—)。其中的核心词就是职业技能培训,而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主体就是职业院校,参与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已成为职业院校的自觉行为和选择。教育部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近70%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县市就近就业,为地方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产业提档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撑。51DB63FF-7374-44C3-A573-06CCA90D08D5

三、乡村振兴遭遇的困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表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且赋予法律的形式也是十分罕见的。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政策遵循和行动指南,乡村振兴战略正式进入红利发展期。但是党中央国务院政策落地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需要系统化进行设计,面临不少难题,表现得较为明显的几个问题有:乡村产业链短板明显,延伸链价值链不强;乡村文化疲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要求有差距;乡村生态不够和谐,环保理念等厚植不够深入;乡村组织战斗力不强,堡垒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在民众中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些问题解决了,乡村振兴就指日可待了。

(一)乡村产业链单一

农业在乡村存在产业链单一的问题,而且产业链条短,产业附加值小,辐射带动能力有限,而产业链高端的食品精深加工、物流等多布局于城市,农业无法独立承担起乡村振兴的重任。

(二)人力资本短缺、素质不高、老龄化严重

据《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受生活条件改变等多重因素影响,农村职业教育没落,农村青少年不愿意留在农村务农,也不愿意选择涉农专业深造,导致普通高校和职业学院涉农专业不断完善萎缩,仅有1690多万技术技能人才留在农村创业工作,这个数字仅占农村全部劳动力的3.3%,可见农村技能人才的贫乏程度。农村技能人员数量少不是制约乡村发展的根结性问题,从根本上制约乡村现代化的是广大务农人员普遍文化程度低,而且以老年人居多,有不少村屯空巢,青壮年劳动力去城市打工,留在乡村务农的人口老龄化严重,接受农业现代化种植技术有困难。以黑龙江省为例,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黑龙江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省人口23%,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15%,迈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行列。

(三)文化短板明显

受制于文化水平不高、人口流失严重等影响,乡村文化生活单调,文化设施落后,文化传播人才短缺严重,不少具有乡土气息的手工艺技术逐渐失传。

(四)生态环境建设不足

总体上来讲,乡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农民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从骨子里认同。

(五)村屯组织凝聚力不强

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就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成长起来的,优势是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便于开展工作,缺点是眼界不宽、见识有限;组织意识不强、组织团结能力较弱;面临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不能及时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无法将所在的村屯拧成一股绳。

四、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推进路径

(一)要做强农村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就是农村、农业振兴带动农民致富。无论是破解产业链单一、人力资源不足,还是乡村组织凝聚力不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缺少能够带领“三农”工作实现突破的人才,既包括农村实用技能人才、村干部等领导人才,又包括致富带头人、“互联网+”农业人才、农业电商等人才。需要花大力气培育新型科技职业农民、科技农业投资经营者、新型科技农业劳动力。还需出台鼓励政策支持研发、生产、应用中小型智能农业机械。这些人才的供给主要渠道就是农村职业教育。因此,各级政府要在经费、人员、政策等方面全力扶持农村职业教育。另外,也要鼓励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强化涉农专业建设,扭转涉农专业逐年萎缩的势头,重点培养农业推广人才、农村电商、农村致富带头人、新型农民等农村产业亟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以职教集团的形式扶持乡村振兴

职教集团是順应“大职教”理念应运而生的产教集成体,由政府职能部门、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五方要素组建而成,这些要素在集团理事会框架下,可以统筹开展工作,各要素协同推进,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破解单一要素力量薄弱的困境,可以打出组合拳,发挥各组成要素的团队力量。

(三)组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

2019年6月,国家推出《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鼓励各高校,包括职业院校组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通过产业学院培养造就一支以“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为典型标志的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四)锻铸农业产业链条

传统的农业产业模式单一、辐射影响范围有限,带动农民致富动力不足,因此,必须依靠农民、依靠农村锻铸农业产业链条,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链的附加值,从农产品精深加工、林下经济、种子培育、畜牧养殖、绿色农业等方面发力,壮大产业链条,增加可持续发展动力。当然,产业链条延伸与壮大不能光靠农民,还要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出台优惠政策吸纳城市各类人才、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来乡村创新创业,让这些人扎根乡村、热爱乡村、奉献乡村。

(五)做好与“三农”有关的职业培训工作

培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强化农民个体层面的技能培训,一方面了解务工农民的培训技能需求,培训农民掌握现代化农作物种植方式,强化科学种田,采用信息化、智能化种田,如使用农用无人机、直播带货等;另一方面为农民培训非农业生产技能,也就是外出务工需要技能,如从事建筑、电工、水暖、装修等行业工作技能。其次,强化区域层面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这主要由当地政府统筹各相关要素,根据当地产业用人情况、产业链布局情况、人力资源供给情况进行统筹培训,而且培训应该具备一定的规模,最终满足区域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所需要的人才支撑。最后,社会层面的岗位创造、能力开发、促进就业、群体增收、社会稳定前后贯通。乡村振兴要实现技术赋能,最为根本的是呼唤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技术逻辑正是以培养乡村技术型人才为逻辑起点和核心功能体现,通过技术知识给予、技术文化滋养、技术伦理规约和技术治理路径的逻辑整合,在促进乡村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实现乡村振兴。乡村产业类型,创新产业融合方式,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乡村新型服务业,支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信息服务业、农村电商等产业,大幅提高产业经营效益和农民收入。

五、结语

总之,乡村振兴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要为农民最大限度地进行技术赋能,进行精准培训。还要吸引更多高端产业企业投入乡村振兴工作,做强、做大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职业院校可以通过组建职教集团的形式组团助力乡村振兴,还可以组建乡村产业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政府部门要通过制定产业规划、扶持政策,从宏观上引导资源配置导向乡村振兴。只有凝聚全社会合力,才能从根本上推进乡村振兴取得实质进展,才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征途上书写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品位、中国气派的华美篇章。

参考文献:

[1]褚海平,王祖风.全域旅游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项目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

[2]杜倩,古月.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1,12(23).

[3]王晓红.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J].智慧农业导刊,2021(21).

[4]翟连贵.职业教育反贫困的作用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1.

[5]朱德全,石献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技术逻辑与价值旨归[J].中国电化教育,2021(1).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四五”科研规划2021年度一般研究课题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职业教育角色定位研究”(课题编号:HZJG2021115)。

作者简介:陈显波(1976—),男,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英汉翻译、职业教育。

麻彩凤(1975—),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职业教育。51DB63FF-7374-44C3-A573-06CCA90D08D5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战略技能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拼技能,享丰收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