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集群模块化共享实践基地教学模式探究
——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

2022-06-14 02:02许倩倩程业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模块化集群基地

■许倩倩,程业春

(1.安徽三联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高等学校开始加快对应用型人才的建设步伐。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1]。因此,对于该类型人才培养既要重视学术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又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使他们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行业需求。为提升高等教育工程水平,教育部发布的〔2018〕2号文件中指出实践育人教育平台建设相关问题,建议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大力推动多方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2]。在“双一流”高校背景下的“一流课程”“金课”等课程建设推动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等实践手段也在逐步优化。但是就现有研究结果来看,专业实习和课程实践教学仍旧存在较大问题,校企合作专业实习的实施效果也远低于预期[3-4]。因此,本文以土木类专业基础课程工程测量课程为例,探讨课程集群模块化共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

工程测量课程是土木类工程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开设于大学阶段的第四学期或者第五学期。该课程是土木类专业中典型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能够掌握测量理论基础知识和工程测绘技巧,并且能够运用测量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同时,工程测量课程的应用贯穿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与专业课程体系中其他课程的联系也较为紧密。

一、工程测量课程实践现状

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过程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课程教学基础性问题

1.教学仪器方面。同一区域内高校,除部分有条件的学校购置了价格较高的RTK、无人机等数字化测绘设备外,大部分高校测量课程实验器材仍以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为主。大多土木类高校学生直到毕业无缘与目前施工项目常规使用的数字化测绘设备见面,区域内高校的实践教学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

2.教材和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内容更新较慢,关于常用现代化数字测绘的教学内容介绍较少。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也较为缓慢,很多不适用的测量方法未曾更新,仍被安排在教学内容范围,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

3.师资方面。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匮乏,高校聘用的大部分年轻教师来自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欠缺的特点。虽然国家提倡年轻教师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生产,以此增加实践经验,提升教学水准,但这部分年轻教师又是从事教学任务的主力军,很多高校都是考虑到师资紧张,而不能对年轻教师进行充分锻炼。

(二)专业课程间联系薄弱

各门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相互独立,课程集群建设薄弱,即使工程应用联系紧密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未能建立相应联系。例如,土木类专业中,有些课程服务于“工程测量”课程,如“工程制图”为地形图测绘提供绘图技巧,为施工图放样提供读图方法;当然“工程测量”课程也服务于其他课程,如“道路勘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地基与基础工程”等课程,实际工程实施过程中,这些课程专业应用需要工程测量技术做支撑。然而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之间未建立联系,加上各门专业课程独立授课,有些课程甚至由外聘教师授课,教师之间沟通较少,这就更易导致教学过程中课程的交叉应用教学被忽视。

(三)课程实习效果低于预期

目前,工程测量课程实验在有限的实验课时下,主要有角度测量、高程测量、水准路线测量等基础测量内容,主要以教师讲授示范、学生操作形式为主。在提高课程实践课时比重后,高校安排工程测量实习一般持续2~3周,然而实际的课程实习教学配套设置并未及时跟进,如仪器设备陈旧、师资的实践技能薄弱等,致使学生工程测量课程实习过程被迫简化,时间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测量课程实习场地主要在校园内部设置,校园环境单一,与实际工程中复杂测量环境差距太大,难以达到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教学要求。以上这些情况导致课时比重增加的课程实习流于形式,成为学生眼中最易于混学分的课程内容。

(四)课程教学与专业实习存在鸿沟

目前,校企合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模式也在应用型高校普遍开展。但是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过程中并未达到校企双方预期效果,原因在于一方面学生在校内课程学习上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内容及使用仪器与工程实际脱节;另一方面,实习基地导师同时也是岗位工作人员,高强度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承担指导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大学实习生工作,精力有限。

基于以上分析可见,校内课程实践程度将直接影响土木类学生在实习基地和初次就业的工作状态。校内课程实践和专业实习之间存在着一个学生难以逾越的鸿沟——校内课程实践与实际工作脱节。

二、区域共享课程集群模块化教学实践基地模式探讨

(一)实践基地建设困境

1.费用问题难以解决。基于课程特性,工程测量实习基地建设与工程实际匹配度高,仪器设备购置要与工程实际应用相符。高要求的硬件环境需要高额费用,高校作为个体独立建设难度较大。

2.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高校开设测量课程的专业和班级并非英语课程那样普遍,课程实习基地场地建设用地批复政策、费用使用政策、人员管理政策、学生外出课程实践审批政策缺乏支持往往寸步难行。

3.师资力量薄弱。目前高校教师普遍年轻化,大部分是毕业后直接入职高校教学,这部分教师缺乏企业施工经验,能够直接指导实践教学的师资较少。因此,实践基地教学工作更加难以开展。

(二)共享课程集群模块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思路

1.“共享”理念

共享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共享发展对于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共享与教育之间又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在教育行业的应用中,共享体现了促进教育的公平化、均等化、互相帮扶、共同进步的发展理念。开展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相关工作,将“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社会效益最大化”[5]。

如,合肥区域内开设土木类专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有合肥学院、新华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四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共八个专业、约15个班级均开设了工程测量课程。但是每所院校单独建设课程实践基地从各个方面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对于实践课程的建设,采用“共享”“共建”理念是解决建设困境的有效途径。

2.课程集群模块化教学理念

“模块化”一词最早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之后被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在欧美国家推广,应用到工程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学中[6]。所谓模块化教学,可以通俗地表述为教育机构根据社会需求,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各种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等划分成若干个教学模块,构建相应的教学体系,进而完成专业教学工作。模块化教学设计具有灵活、包容、可替换及易优化等特性,能够满足当下社会对高等学校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能够适应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节奏。模块化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发展学生的能力价值,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模块化教学不仅可以通过主体模块发展子模块,也可以在模块之间建立紧密联系。模块化教学实践可以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弱化课程边界,调整专业课程集群整体结构[7],使专业课程整体系统化,更加符合企业需求。

3.共享课程集群模块化实践基地建设目的

在以“模块化”教学理念重构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在现有课程间利用实践教学模块建立课程集群的紧密联系。对区域内开设同类专业的高校在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的帮扶合作下,以实践教学模块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为依托,共同建设课程实践基地,并在建成后共享建设成果。课程集群模块化区域共享教学实践基地将实现:

(1)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省建设成本,为区域内同专业师生提供交流平台。

(2)搭建校内课程学习与专业实习桥梁,为企业筛选不同层次人才。

(3)创建多方共建共享机制,基地可用于同区域高校测量课程基础实验、课程实习、测绘技术类竞赛、企业技能培训共享、技能鉴定等多重使用。

(4)符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实现团队合作、吃苦耐劳、工匠精神,法律法规意识、安全意识等思政元素教育。

(5)实现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全程参与建设、使用、维护,在与丰富经验的企业工作人员、政府相关人员协同工作过程中提升实践技能。

(6)课程集群模块化有助于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模块化教学理念的应用,便于及时更新更换旧的教学模块,促进专业课程结构化调整,弱化专业课程之间界限。

三、共享课程集群模块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一)实践基地建设长效发展机制建设

为保证工程测量共享实践基地长效发展,笔者结合土木类专业特点,设计以下由课程集群模块化建设的长效发展共享机制。长效发展需要考虑以下三点内容。(1)专业调研分析。充分调研企业人才需求,根据需求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完成专业教学课程集群模块化教学建设。(2)以工程测量实践基地建设为试点,充分考虑后期土木类专业其他课程集群实践模块建设需求,最终完成专业课程集群模块化体系实践基地建设。(3)建立评价机制,并定期进行专家测评,用以推动基地建设动态化调整及优化。基于上述描述,模块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采取先建设课程子模块试点,再扩散到专业课程集群之间模块化体系建立的方式。即试点建设完成后投入过程中,同时进行专业课程集群的模块建设并形成专业课程体的建立,最后利用建立的动态评估机制对整个专业模块化实践基地进行优化。共享课程集群模块化实践基地建设模型如图1所示。图1中的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子模块可参考图2形式建立实践模块。

图1 共享课程集群模块化实践基地建设模型

上述描述中提到,工程测量课程是土木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利用该课程与土木类课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勘测设计”等课程的紧密关联,设计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模块化。如:图2中的模块一可利用“施工组织设计”课程中与“工程测量”知识交叉部分的内容,设计为施工放样实践模块;模块二可利用“地基基础工程”课程中地基沉降量计算与“工程测量”的知识交叉内容,设计为地基沉降监测实践模块;模块三可以利用“勘测设计”课程中与“工程测量”知识交叉内容,设计为地形图测设模块;模块四可以根据各个高校专业课程设计需求灵活设计。

图2 《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模

其中与“工程测量”形成实践模块的这些课程,根据专业知识教学课程集群又可以将其与其他课程进行交叉实践模块设计,形成其他的教学实践模块。如此实践教学模块将以网状散射形式向外发散,形成专业课群紧密体系,最终实现专业课程集群实践模块化体系。这些模块的建立不仅可以增加专业课程间的凝聚力,还将优化学生的专业学习的知识体系构架。让学生从整体和具体模块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实践教学模块搭建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认知桥梁,进而增强实习和就业竞争力。

(二)共享课程集群模块化实践基地建设保障

共享课程集群模块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涉及多方共建、建成后多方共享。因此,建设前期应充分考虑各方力量的保障。

1.财力保障建设

“共享”机制下实践基地建设资金可以依靠政府、区域内共享高校、企业等多方出资建设方式,同时适当比例的出资也是保障后期使用的依据:(1)政府划拨课程实践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并参与监管;(2)区域内多所共享高校共同出资,以“一流课程”“金课”建设项目为依托投入建设资金,或者高校为课程实践基地建设划拨专用款项;(3)企业出资赞助,如仪器公司等与实习共享基地有共享需求的企业均可自愿参与赞助出资,或由政府鼓励一些企业赞助出资,并在合理合规范围内给予企业一些利好政策;(4)实践基地租用费用,实践基地建成后在暑期闲置期间,可以向社会出租用于技能培训、各类相关技能竞赛等,收益费用可以用于后期优化建设。

2.人力资源保障建设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利用各方力量优势,为实践基地建设汇集优质人力资源。

(1)企业工程人员。工程人员主要发挥自身工程项目丰富经验优势,提供课程实践内容建设需求指导,提供实践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帮助教师提高工程实践经验。

(2)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提供教师参与实践基地建设前期调研分析工作、参与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并结合基地建设需求落实课程教学内容编制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师资力量培养:一方面,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自身实践经验,为后期课程实践教学做准备;另一方面,引进工程经验丰富企业工作人员,培训提升教学能力。

(3)政府人员。提供基地建设政策、制度等指导和支持。

(4)基地管理人员。高校选调后勤管理人员,或者根据建设情况委派专业物业公司。

3.建设场地及仪器保障

优先选取区域内某所高校校内符合土木类课程实践基地建设场地,节省用地,方便管理及使用。校内场地不允许的情况下,寻求政府支持,政府可基于课程实践基地的长远建设规划专业实践基地,根据土木类课程实践基地需求划批用地。

仪器方面可以根据实习基地建设费用使用情况,合理安排优先购置先进仪器。同时,区域内高校在实践基地建成后,课程日常使用仪器数量下降,空余部分可以供给共享实践基地使用。

4.实践教学内容建设保障

高校的工程测量课程实践一般集中安排为2~3周时间。工程测量共享实践基地建设与校内理论教学、基础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在进行实践基地建设同时,校内的理论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也应该同时进行。以上三方面教学内容应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岗位调研需求,紧密联系工程实际情况而设计。

5.政策制度建设保障

实践基地建设采用长效共享机制,涉及区域内多所高校共建、企业和政府辅助,建成后多方共享。因此,合理的共享实践基地管理政策制度是其长久稳定发展的根本。然而,政府在教育共享发展中的作用重大[8],共享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给予相应支持,保证共享实践基地合法合规地建设与运营。

(1)合作机制建设。共享模式的健康运营,一定是建立在区域内高校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且权责对等的基础上的。通过区域内高校多方签订协议的方式划分责任归属,明确权力,可以保障各方权力和义务。例如:关于共享实践基地的使用,各个高校有权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就业需求学生分类、重点培养;高校教师也有权利用实践基地申报纵向和横向课题,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共享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合理使用的规章管理制度,能为共享课程实习基地提供有效使用保障。如《仪器使用及管理办法》《课程实践基地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实践基地学生管理守则》《实践基地安全制度》《基地工作档案管理制度》等。

(3)建立完善的共享实践基地使用机制。协调区域内高校基地教学使用时间、多方共享使用规划。在空间、时间、实践项目、仪器等方面合理规划高峰期的使用,保障区域内高校正常教学期间的课程教学协调工作。暑期及其他实践基地使用低峰期,除做好仪器维护工作,实践基地运营部门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采用合理出租的模式共享于社会需要部门,以提高实践基地的利用率,并实现合理创收用以补贴后期实践基地的优化建设。

(4)建立基地验收及评估机制。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相关单位配合组织监督验收,保障共享课程实践基地保质保量有序建设。为保证共享课程实践基地的长效发展,有效的评估机制可以监督基地建设、促进基地建设动态调整,使其不断向符合使用机能方向发展。

课程集群模块化区域共享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借用模块化教学理念优势,调整专业课程集群结构,利用课程集群模块化紧密联系专业课程,为学生打造专业课程整体性架构;利用“共享”理念,达到节约建设资源,实现区域内高校“一流课程”建设、“金课”优化建设的目标。进一步将课程建设成果关联应用,完成专业课程集群模块化实践教学基地向一流专业建设靠拢,最终使教育公平化均衡化发展。本文通过土木类专业基础课“工程测量”说明了区域共享课程集群模块化教学实践基地创新模式的构思,希望能够为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具体专业课程集群模块化建设后续还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模块化集群基地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模块化住宅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我的基地我的连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