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学习社区在中职专业群的应用实践
——以创意设计专业群作品发布与评论平台为例

2022-06-14 07:10:38张莉莉
教育传播与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社区资源专业

张莉莉

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

虚拟学习社区 (virtual learning society) 是一种教育虚拟社区,是指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基础上,借助网络和通信工具,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体组成,通过教学、研究等活动建立一个虚拟的社会形态,以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获取知识、增进理解和提高技能,形成以学习为目的的一个交互的自治区域。它的特点是没有地域与时间限制,成员随时能自主学习。

中职专业群是中等职业学校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与服务方向,以学校优势专业为核心,由若干个技术基础相通、职业岗位相关的专业共同组成的专业集合。专业群的建设除了要以核心专业为依托,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完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外,还要通过构建优质虚拟学习平台,打破各专业之间的壁垒,形成良好的群联动,促进群内外和校内外各类共建共享资源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的大环境背景下,线上教育教学形式和网络信息技术需要新的模式。

一、 教育虚拟社区的意义

(一) 培养学生的“学会学习”核心素养

2016 年9 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指出了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自主发展”方面,“学会学习”素养的一个基本要点“乐学善学”指学生要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另一个基本要点“信息意识”是指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而虚拟学习社区是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基础上,借助网络和通信工具,以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获取知识、增进理解和提高技能,形成以学习为目的的一个交互的自治区域。因而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能满足“学会学习”素养中的2 个基本要点的培养需求。

(二) 提供学生跨界交流平台支持,促进专业群健康联动

某职校的创意设计专业群由动漫游戏、美术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应用三个专业组建而成。这三个专业除了自身专门化方向的课程外,还有交叉的核心课程,如“计算机图形设计”“Flash 动画制作”等,虽然有很多共享教学资源,但因为没有交流的平台,所以群联动较少,尤其是在学生作品展示、点评与交流方面,仍局限于各自的课堂或专业实训区域(机房、画室或制作室等),缺乏专业之间的互动,影响了专业群的发展。

如何改变专业群中各专业各自为政的局面,打破专业间的壁垒,一直是教师思考的问题。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多媒体信息展示技术,以及学校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和云平台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构建线上交流学习平台已成为可能。虚拟学习社区的建成,可以促进专业群资源的整合,加强专业群师生、生生之间的健康联动,使得专业群联动突破时空和专业的限制。学生跨界学习和交流成为一种新常态,满足专业群内外联动的需要。

(三) 拓展专业群教学的新时空

在虚拟学习社区里,专业教学方式呈现出以下质的变化:

第一,学习不再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地点、时间、空间、教师等种种限制,平台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多维度的呈现方式、多渠道的信息加工、多种对话方式、强大的通信技术等,让学生可以自主便捷地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及与之交流的教师或同伴。

第二,参与指导的教师团队也是“跨界组合”,他们中有动漫专业教师,有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有计算机专业教师,还有外聘的来自创意设计公司及数码媒体制作企业的技术骨干,甚至一些已毕业的优秀的学长也参与其中,为学生带来现身说法的学习经验和职场实践经验。

第三,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学会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法。学生的作品发布在群平台上,学生通过“用作品展自我,用作品交朋友”,建立以共同兴趣为纽带的学习协作小组,用“跨专业、跨学科、跨时间、跨地域、跨身份”的共同体学习方式来推动群联动。因此,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可以满足专业群学习共同体构建的需要。

二、 教育虚拟社区构建的实践探索

(一) 明确教育虚拟社区建设目标

教育虚拟社区以拓时空、跨学科学习交流为目的,主要有以下四个建设目标:

一是组建由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信息技术公司参与的教育虚拟社区建设及管理团队,整合群内外资源。项目建设团队的组织结构图如图1 所示。

图1 项目建设团队组织结构图

二是建立创意设计专业群作品发布与评论平台(简称“平台”),并依托该平台运行教育虚拟社区。

三是借助数字化校园系统,集成计算机专业教学、合作企业教学资源、美术教学实训基地资源和课程教学资源,形成创意设计专业群师生共享的资源库。

四是形成系统化的网络学习指导工作机制,体现跨专业、跨学科、跨时间、跨地域、跨身份的交流与指导特色。

(二) 分阶段实施,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确定项目目标后,分阶段进行建设:其一,由项目建设团队通过研究来确定平台功能需求、模块设置、界面设计、交互性能和运行方式等的总体要求,形成创意设计专业群作品发布与评论平台总体框架建议书,进行深入研讨和技术分析,经过缜密梳理后,形成建设方案,并进行专家论证。论证通过后,由专业公司进行平台系统的研发、构建和单元测试、提交测试,初步完成平台建设。其二,师生接受测试,并将测试过程中发现的各类系统问题及时反馈给专业公司,及时改进,这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以使用者为本。然后,专业公司分批次对师生进行应用性培训,并提供系统初次使用时必要的技术指导,进行系统试运行。其三,根据试运行情况,师生选择系统模块,上线使用;专业公司跟踪师生使用过程,发现问题则及时处理。

(三) 丰富虚拟学习社区的功能

1. 创设多元化的八大可视学习模块

平台基于虚拟学习社区,依托数字化校园系统,集成计算机专业教学、合作企业教学资源、美术教学实训基地资源和课程教学资源而构建。平台是针对创意设计专业群的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动漫游戏制作专业和计算机专业设计的,提供了“美术基础”“2D 动漫”“3D 动漫”“平面设计”“后期制作”“网页设计”“手绘板画”和“其他素材”八大可视学习模块,涵盖了专业群的群享公共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该平台可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习水平、不同学习特长和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的需要,并提供不同的自主学习与讨论目标、自主学习内容供学生选择。

平台还具备多元化的功能模块,包括“你我社区”“空间规划”“作品审核”“线上布展”“分类评价”“课程方案”“课程资源”“校本教材”“作业档案”和“在线展览”等。强大的功能模块可供师生在平台上发布信息、展示作品、沟通协作,专家、合作企业等在平台上解惑答疑,进行技术交流。

2. 构建快捷的可视化学习工具

构建虚拟学习环境,需要利用网络技术将使用更便捷的学习工具集成网站,便于学生操作。平台学习工具的设计考虑到以下几点:

(1) 课件制作与作品上传。作品或资源文件的来源包括用户通过资源工具(课件制作工具、音视频编辑工具等)或模板等制作的作品或资源、用户上传的作品,以及第三方资源供应商提供的资源等。

(2) 作品审核发布。作品上传后,经过管理员审核发布。平台支持两种审核模式:无需审核和需要审核。

(3) 作品存储。平台的作品或资源文件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资源的实体文件保存在资源存储服务器中,而资源的数据库文件、资源索引等信息则保存在平台的资源管理服务器中。

(4) 作品点评与收藏。用户通过平台身份验证后,可以对作品进行点评与收藏操作。不允许游客身份的用户进行点评和收藏资源操作。

(5) 作品统计。为了方便用户随时了解本区域内作品的情况,平台提供按学部、专业或班级划分的作品和使用情况统计。使用情况包括浏览记录、下载记录、收藏记录、推荐记录、被推荐记录、评论记录、投票记录。

(6) 统计分类。作品的应用统计有按年月统计、按区域统计、按用户类型统计、按媒体类型、按年级统计等分类方式。图2 所示为按资源类型分类统计所得的信息。

图2 资源类型统计表

(7) 统计条件。用户可以根据统计分类,进行一个或者多个条件综合的统计。填写相应的条件后,点击“统计”,需要的信息就会在统计列表中显示出来。统计的指标包括浏览数、收藏数、推荐数、被推荐数、评论数、投票数等。

3. 构建虚拟社区学习共同体

平台运行初期,教师指导学生积极登录平台,选择平台模块,选定自己喜欢的学科。同时,鼓励学生在平台模块的群里,以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对接方式,结成学习共同体。

在学习共同体里,学生将自我介绍或作品发布在网上,并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特长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共同兴趣及阶段性学习主题为纽带组成的学习协作小组,真正实现“跨专业、跨学科、跨时间、跨地域、跨身份”的共同体学习方式。

4. 建立社区学习资源库和远程专家数据库

随着学习任务的范围拓宽和学习程度的加深,虚拟学习社区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专业群要不断地提供丰富的资源,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这些资源包括群内各专业的讲授性课程材料、相关文献、图片资料、典型案例、数据库、学生作品等。这些资源,有些是校本的,如微课;有些是可通过外部取得的合作企业的远程数据、图片、文本、动画、视频等。

教师可以通过平台生成教案、制作课件、批改作业等,并上传课程素材包、公开课资料、教学课件等资源,在专业群内共享,用于建立内容丰富的社区学习资源库。

平台同时建立了远程专家数据库,打破专业边界,邀请外聘的企业专家和行业专家介入,发布市场动态、人才需求和技能要求等,辅助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了解职场与市场。教师也通过平台相互学习,了解行业动态,拓展自身教学技能。平台使课程资源获得强大的社会支持,成为一个开放的社会大课堂。

5. 创建多元化评价渠道

(1) 提供专业教师量表评价、游客(包括其他教师和有账号的学生)打分评价等功能。教师对各个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的情况及成效作整体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团队合作方式的优缺点,让自己团队的学习活动更有计划性和实效性。学生之间开展互评。学生对平台上的作品进行点评,在互动中探讨技能技法,共同提高学习水平。

(2) 建立校企合作专家的评价制度。企业专家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各种实际案例或个案研究,提供企业反馈信息,展现市场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专业与市场无缝对接。

在企业的一些优秀毕业生也可以作为企业辅导员,向学弟学妹分享自身的职场经验,告诉他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学习平台资源,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尽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样,当毕业来临,才会获得值得自己把握的机会。

三、 虚拟学习社区的成效

(一) 建立专业群的紧密关系

教育虚拟社区平台的运行打破了专业间的隔阂,使得不同专业的师生、生生之间能够进行各种形式的同步或异步学习和互动,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紧密群关系,充分体现了专业群建设的内涵。

以“Flash 动画制作”和“计算机图形设计”这两门专业群平台课为例,虽然计算机专业、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动漫游戏制作专业都开设了这两门课程,但不同专业对于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有不同的侧重点,因而作品呈现的技能与效果也不同。计算机专业学生缺乏美术理念及技法基础,在两门课程的学习上侧重软件工具及编程的运用;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动漫游戏制作专业的学生善于利用软件工具进行创意绘画,但编程等方面的技能比较薄弱。因此,在平台建立前,不同专业的师生对于这两门课程是“各自为政,互不往来”。对于这两门课程存在的专业学习差异,各专业的师生均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而随着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和群联动,这两门专业课程作为群平台课程,呈现出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和多渠道的信息加工,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这两门课程的关注度大大提高。他们会自发比较各自作品的差异性,相互点评、探究与分享,并学习对方的长处,课程参与度颇高。

又如,“2D 动漫”原本只是动漫游戏制作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但有相当一部分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喜欢该课程,只因自己的专业没有这样的课程而放弃了尝试。如今,在虚拟学习社区,这些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心仪的教师和合作伙伴,特别是当他们自发成立了“2D 动漫”学习小组后,这种学习就有了新的意义。非动漫游戏制作专业学生的作品展示有了场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就展示的作品进行相互点评、相互指导和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发进行沟通、交流和探究,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不仅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己的技能,还培育了个人素养,相互影响,促进各自的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也辐射到动漫游戏制作专业的学生和专业教师,真正做到了群联动。教育虚拟社区学习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也由此可见一斑。

总的来说,虚拟学习社区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升了他们的技能,还培养了其个人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使得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真正做到了群联动,促进了专业群的发展。

(二) 实现虚拟教育新模式

对教师而言,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意味着教育模式的改变,自身的角色也实现重大转变,从专业单一的“灌输者”、教学的“管理者”,逐渐转变为社区交流互动的指导者与参与者,与学生的关系趋向宽松、平等与和谐。在教学上,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生成教案、制作课件、批改作业等,还可以上传和共享资源,进行教学所得和经验的交流,更可以了解企业、行业动态,拓展教学技能,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小组及获取学习资源,并针对兴趣学习项目进行交流与研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感兴趣的各项社区活动,能在实践、探究、体验、创造、奉献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虚拟学习社区的生活,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研究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新模式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优秀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认知范围。

比起现实生活中的传统课堂,虚拟学习社区专业群中的学生能够更开放地接纳不同的表现形式,更主动地表达意见,更容易学会相互借鉴、互相欣赏和依存,也更愿意显示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种虚拟课堂新模式,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三) 彰显德艺专融合的育人理念

学校德艺专融合的育人理念体现在艺术教育与德育、专业教学相互融合的实践模式上。通过立足课堂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习惯培养,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意设计专业群本身的专业涵盖了艺术教育,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学生在艺术与专业上的融合可以顺理成章。在网络育人方面,依托平台企业的资源,着重介绍企业文化与内涵,并通过企业实习案例,强调职业道德与素养。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习惯培养渗透到虚拟学习社区,拓展德育工作与艺术教育的时空,真正地做到德艺专融合。

在虚拟学习社区里,管理员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舆论引导和新媒体管理,弘扬社会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优化网络信息传递和沟通功能,密切师生联系,加强彼此的交流。及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企业、专业和文化信息,使网络成为师生合作和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成为学生获取专业指导、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窗口。

三是密切关注学生在网上的动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状况,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和网络道德,重点打造平台互动社区,完善评价制度,拓展德育工作时空。

成熟健康的学习社区可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成功体验,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社区归属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交往的内驱力。所有这些都是社区成员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

四、 教育虚拟社区建设的后续思考

尽管某职校的创意设计专业群已经建成了虚拟学习社区,也成功打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众多学习模块,拓展了按需教学的崭新时空,但如何提高平台运行稳定性和学习管理有效性,如何进一步丰富共享资源,完善学习内容的选单式供给,以及如何在虚拟学习平台上开展更多更好的线上学习课程,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加以思考并落实。

猜你喜欢
社区资源专业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社区大作战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08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8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资源回收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