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基础教育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实践*

2022-06-14 07:10:38吴郑红金薇婕
教育传播与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籍上海市信息

夏 寅 吴郑红 陈 群 金薇婕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

2012 年,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教技〔2012〕5 号)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建立上海市基础教育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通知》(沪教委基〔2012〕46 号)等文件要求,上海市开始建设基础教育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即上海市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上海市学籍系统”),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为教育行政管理决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一、 建设背景

1999 年起,上海市教委开始建立中小学学籍电子化管理系统。随后,中小学学籍管理纳入社会保障卡管理范围,学籍卡和社保卡两卡合一,为学生学籍电子信息化工作打下了基础,并在学生就医、部分社会实践场馆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应用成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未能实现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的互联互通。各区上报学生电子学籍信息,市级层面汇总成库,没有实现全市联网,不具备学籍数据实时采集监测、学籍异动管理等功能。区与区之间也未能实现学籍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二是未能实现学生社保学籍卡的全覆盖。由于两卡合一,申领和制卡规范必须按社保卡的要求来操作,不在社保范围内的学生人群(如外省籍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无法申领社保学籍卡。三是未能拓展学生社保学籍卡的应用。社保学籍卡的社保(医保)作用占了主导地位,相关的学籍管理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四是学生社保学籍卡与第二代社保卡的建设工作不相匹配,导致两卡合一难以实现。因此,建立上海市学籍系统的工作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上海市整体教育公平与均衡、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学习、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育决策与治理等方面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构建教育大数据及应用,是破解制约教育发展诸多难题的必由之路。教育以人为本,包含学生基础信息的学籍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是教育管理大数据的基础。

上海市学籍系统承载着学生基础性数据,除了要为学生的入学、转学等进行基本的学籍服务外,还要为学生的成长信息记录、体质健康监测、帮困资助、综合评价以及个性化发展发挥支持作用。上海市学籍系统的数据应用迫在眉睫。为此,除了上海市学籍系统的平台建设以外,还需要建设上海市学籍系统的第三方应用对接服务功能,才能充分发挥上海市学籍系统数据的基础性作用。

经过三次升级改造,近十年的运行,上海市学籍系统已经成为目前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基础教育学生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依托上海市学籍系统,全市基础教育学籍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学籍管理工作操作便捷,有序规范,为全市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使用相关服务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从市级到区级再到学校的逐级管理规范,取得了实践经验,为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深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建设过程

(一) 理论基础

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涉及管理科学、信息技术、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存在目标不精确、任务边界和质量要求模糊、用户需求随项目进展而变化、需要持续维护和升级等问题,是一项难度高、风险大的工作。本系统的研制依据第二代信息系统的成功模型。根据第二代信息系统的成功模型(图1)[1],信息系统的成功取决于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使用满意度、使用意愿、净收益等。上海市学籍系统主要体现教育数据的应用价值,重点聚焦上海市学籍系统的系统质量、信息质量和第三方业务服务质量,基于各类用户的使用行为偏好和特点,努力提升用户的使用意愿和满意度,增加净收益,成效显著。

图1 第二代信息系统的成功模型

(二) 建设目标

根据教育部和市教委的有关要求,在广泛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上海市学籍系统的分阶段建设目标,以需求牵引指导建设实践[2]。

建设目标确定为“一库两平台”。“一库”是指建立涵盖全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基础教育学生学籍信息库,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籍信息、学业评价、体质健康、参加社会实践等信息。“两平台”是指上海市学籍系统平台和全市互联互通的市、区、校三级基础教育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前者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籍管理、成长信息记录、体质健康监测、帮困资助、日常管理,以及政策决策等方面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应用管理服务,并与教育部部署的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接。后者主要包括学生的学籍管理模块、成长记录模块、招生考试模块、体质健康模块、参加社会实践模块、帮困助学模块等。

根据“统一部署、统一维护、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的架构布局,上海市学籍系统的建设分块分阶段推进实施。首先完成市区两级基础教育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市区两级学生学籍信息的互联互通。通过研制学生信息数据标准,实现全市学籍数据的准确、全面;通过建设第三方业务系统对接功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图2 为上海市学籍系统数据应用示意图。

图2 上海市学籍系统数据应用示意图

(三) 建设内容

1. 建设上海市学籍系统与第三方应用服务接口

上海市学籍系统包括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信息库,市、区、校三级互联互通的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并与教育部部署的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联通。学籍系统及第三方应用架构如图3 所示,包括:(1)教育部市级对接系统,是接收教育部系统数据,上报上海市学籍系统数据的对接管理系统。(2)学籍数据基础库,管理本市范围中小学生学籍信息数据,提供全市学籍信息数据的监控和分析功能,为本市学籍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并承担数据审核和上报职能。(3)区级学籍系统,收集采集各区中小学生学籍信息数据,进行学生入学、转学、休学、复学、升级、毕业等学籍业务管理,开展学籍信息相关业务管理,提供区和校学籍信息数据的监控和分析功能,为本区学籍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并承担数据审核和上报职能。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学生管理、问题数据管理、表单管理、照片管理、毕业生管理、毕业证管理、学籍异动管理、电子学生证管理、归管管理、统计分析、控辍保学、公共管理、生僻字管理、系统管理、教育部对接管理等。(4)学籍系统的第三方应用服务接口功能模块,对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上海市基础教育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大数据中心等。

图3 上海市基础教育学籍系统及第三方应用架构

2. 制订规范的上海市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办法和系统运行体系架构

为区、校培养一大批学籍管理操作与系统技术支持人员,实现对学生学籍的规范管理和在校学生数的动态有效监测。

学籍系统建成后,还需要相对应的学籍管理办法与系统运行支持体系相配套,才能实现学籍管理的各项目标和功能。《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基一〔2013〕7 号)[3]明确提出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学籍信息管理制度,提高学籍管理服务工作水平,要求各省(市)根据省(市)级统筹、属地管理的基本原则,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

上海市于2017 年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4],与上海市学籍管理系统相配套,对学籍管理做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对区、校学籍管理人员和学籍系统技术支持人员进行大量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加强学籍管理的重要意义、国家和上海市学籍管理办法的基本内容、上海市学籍系统的基本功能、学籍信息采集的基本要求、学籍变动操作办法等。通过培训,为区、校培养了一批掌握学籍管理操作与系统技术支持人员。

3. 加强学籍系统的运营服务能力和应用服务能力

系统运行支持体系还包括客服支持,处理来电、来信和邮件等各种方式的咨询问题。项目组还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家长通知书等多种形式进行政策的解读和宣传,重点介绍学籍系统的必要性、重要性和预期的成果。让教育部门和学校认识到学籍系统以及基于学籍数据的应用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引导区校、图书馆和社会实践机构用好学籍和基于上海市学籍系统的电子学生证。

三、 应用实践成果

系统上线至今,累计采集学生信息16 亿条,为各级用户提供管理服务1120 万人次。平台为学生中高考、学业水平考提供基础信息服务,为市综评系统和国家“强基计划”招生提供基础数据服务,为全市学生健康监测与疾病预防、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基础性数据服务。

(一) 为教育部门提供数据服务,为学生健康和个性化成长提供基础数据服务

上海市学籍系统已经成为上海市最权威的基础教育学生数据中心,成功对接市政府“一网通办”平台,与国家教育管理数据系统和市公安数据平台等实现数据打通,成为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的基础教育学生数据源。系统为学生的健康管理、学生资助、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了基础性数据。每年为全市所有中小学学生的资助提供全面数据服务。2021 年,系统为全市所有中小学生新冠疫苗的接种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二) 推进教育考试及评价改革,实现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与综合评价

以学籍系统为核心的学生数据池为综合考评提供了基础性数据。近几年,平台共为市教育考试院提供中高考、学业水平考考生的基础信息服务186 万人次,为上海市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提供高中生基础信息服务102 万人次,为2020 年国家强基计划招生提供学生基础数据4585 份。

(三) 挖掘分析学生过程性记录,支撑个性化因材施教

系统构建了以学生学籍信息为核心,多模态的数据记录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素养,引导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基于学籍系统,全市中小学生均已获取电子学生证。学生刷电子学生证可免费或以优惠票价参观78 家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可在包括上海图书馆在内的237 家各级公共图书馆刷卡借书。学生凭电子学生证刷卡参加社会实践或借阅图书,数据将传送到后台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种学习经历的全过程记录。基于这些全过程数据记录的挖掘分析,为学生进行建模画像,为实现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提供支撑。

四、 反思与展望

通过研制数据标准,上海市学籍系统在全国首次实现学籍系统面向第三方业务的数据共享服务,扩展了学籍系统的应用内涵;通过学籍系统的数据应用服务,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全过程记录;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分析,构建基于学籍数据的因材施教机制;建立学生数据的全流程管理,优化基础教育管理的业务流程。

同时,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第一,为进一步提升本市基础教育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水平,优化学籍业务流程,提高学籍管理效率,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与操作界面,以更简便的系统操作和更优质的项目服务提升用户体验。第二,要进一步重视上海市学籍系统安全,进一步从软硬件配置,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日常管理制度上加强安全管理,比如业务流程安全、学生数据隐私保护等,以防范和消除可能的安全隐患。

猜你喜欢
学籍上海市信息
高校学籍异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中小学校长(2021年7期)2021-08-21 06:49:52
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系统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与实现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10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车迷(2017年12期)2018-01-18 02:16:12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教育部:不得将学籍作为中小学生入学和转学条件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
制冷技术(2016年6期)2016-03-08 11:07:48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健康信息
祝您健康(1987年3期)1987-12-30 09: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