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山东自贸区数字化转型研究

2022-06-14 03:00孙国茂陈国文李德震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贸易数字化数字

孙国茂,陈国文,李德震

(1.山东工商学院 a.金融学院;b.经济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6;2.依隆大学 经济学院,美国 北卡罗来纳州 皮埃蒙特地区 27244)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以数字化驱动贸易主体转型和贸易方式变革,营造贸易数字化良好环境……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和海南自由贸易港,针对跨境寄递物流、跨境支付和供应链管理等典型场景,构建安全便利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国际化数据信息专用通道。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鼓励各业务环节探索创新,培育壮大一批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海外仓领军企业和优秀产业园区,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近年来,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应用,正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国际经贸的结构和方式,数字技术催生的数字贸易已经成为各国服务贸易发展新形式和新动力。根据商务部统计,2021年1到9月,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总额达16 917.7亿元,增长13.3%,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4.7%,比2020年提高0.7个百分点。统计表明,数字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动能。从全球范围看,数字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我国自贸区战略实施既是竞争挑战,也是历史机遇。目前,我国21个自贸区有16个已经制定了数字贸易区建设方案。山东是我国经济总量排名第三位的经济大省。统计显示,2020年山东对外贸易总额超过2.2万亿元,贸易依存度达到30.10%。党的十九大以来,山东省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主攻方向之一。2019年2月,省委、省政府出台《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在全国率先提出到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形成数字经济实力领先、数字化治理和服务模式创新的发展格局。“十三五”期间,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山东数字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1%。根据中国信通院(CAICT)研究,山东数字经济总量全国排名为第3位;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全国排名为第6位;产业数字化增加值全国排名为第3位;数字产业化增加值全国排名为第5位。整体看,山东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居全国领先水平。山东自贸区自2019年8月设立以来,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海洋强国的要求,加快推进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发展海洋经济,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两年多来自贸区建设进展顺利,已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有7项创新成果得到国家有关部委认可,已选定36项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本研究通过对21个自贸区的统计分析后发现,与其他自贸区相比,山东自贸区建设的数字化转型成效不明显,目前尚未出台专门的数字自贸区建设和数字贸易方面的政策。作为经济大省,发展数字贸易对于数字强省战略和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至关重要。数字自贸区建设对于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公开信息对全国自贸区数字化建设的比较分析,旨在提出山东自贸区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二、自贸区的起源与相关研究综述

(一)自贸区的起源与相关研究

著名史学家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认为,人类贸易的历史超过千年,贸易历史其实也是战争和冲突的历史[1]。经历了千百年的贸易冲突和战争创伤之后,欧洲国家最早将对“自由贸易”的渴望转变为实际行动。13到17世纪,由德国的汉堡、不莱梅和吕贝克等100多个城市先后加入缔结的汉萨同盟(The Hanseatic League),目的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保护和创造稳定的商贸环境。汉萨同盟带来的巨大贸易促进了德国和整个北欧的经济发展。因贸易而产生的法制建设推动了城市法、商法、民法等立法的完善。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认为汉萨同盟定是“贸易创造的共同文明”[2],汉萨同盟其实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贸易同盟。可以肯定,贸易对汉萨同盟城市的社会经济、城市治理乃至整个欧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17到19世纪的200年时间里,欧洲很多城市先后在港口开辟自由港或自贸区。如那不勒斯自由区、的里雅斯特自由区、威尼斯自由区、汉堡自由港、不莱梅自由区、敦刻尔克自由区、哥本哈根自由港和波尔图等等。这些建在城市的自由港或自由区其实就是Free Trade Zones(FTZs),今天我们称之自由贸易园区或自由贸易试验区。FTZs利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在特定区域实行免除进出口关税等政策,吸引外国商品到此转口,扩大了对外贸易。19世纪以后,随着一些小国被新兴民族国家吞并,各国对港口的开放开始限制,但是大多数自贸区(FTZs)模式被保留了下来。进入20世纪,美国在大萧条后也开始设立FTZs。不仅在地理分布上不断增加,而且地理位置业越来越重要。从1973年少数州中的18个FTZs发展到2007年分布在50个州的250个自贸区。2008年,全美国自贸区共有450多个特许子区域(与我国的片区类似)。

实际上,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由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FTA)是1957年由欧洲六国缔结的“欧洲共同市场”(European Community)。欧洲共同市场其实就是欧盟的前身,它的源头是20世纪以前就已经出现很长时间的欧洲统一思想。二战之后,由来已久的欧洲统一思潮达到高潮。为了永久性避免战争造成的人力与经济损失以及带给欧洲极大的打击,1950年“欧洲之父”让·莫内(Jean Monnet)和法国外长舒曼(Robert Schuman)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Treaty of the 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也称“舒曼计划”),将欧洲煤炭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领导之下,旨在对战后德国实行约束。欧洲煤钢共同体经过不断演变最终成为欧洲共同市场,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

到上世纪末,受全球化的影响,FTA开始大量出现,目前世界上有超过500个FTA,最大的是欧盟和北美两个自贸区[4]。由此可见,在人类贸易史上FTZ的发展历程比FTA更长。由于欧洲共同市场起源于政治目的而不是单纯的贸易目的,经济学家对此一直存在争议。尽管国外学者大量的研究成果经常似是而非并导致人们对自由贸易的怀疑,但却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贸易大国的政府决策。[5]与国外相比,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国际贸易领域,对自贸区研究的成果数量较少,而且缺乏理论创新。由于我国社会制度、法律体系等方面与欧美等国存在较大差异,加之我国加入WTO的时间较短,国外关于自贸区研究的成果未必适用于我国。目前国家实施自贸区战略,已设立21个自贸区(FTZ),要充分利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百年未有之机遇,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就必须基于中国现实对自贸区进行研究。

在我国,党的十七大把自贸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自贸区战略”,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2013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快自贸区建设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积极运筹对外关系、实现对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201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自贸区战略的总体要求、建设布局、建设高水平自贸区的举措、健全保障体系、完善支持机制、加强组织实施等具体部署。值得说明的是,国务院在我国首个自贸区(FTA)战略中同时提出:“继续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上海等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和国际经贸规则新变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试验田。可把对外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具有共性的难点、焦点问题,在上海等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先行先试,通过在局部地区进行压力测试,积累防控和化解风险的经验,探索最佳开放模式,为对外谈判提供实践依据。”从国家自贸区战略部署和全球自贸区发展与演变中我们可以理解,尽管在法律意义和实施主体上,FTA和FTZ有着明显差异,但是如果在国家战略背景下审视,FTA和FTZ的实施目标是一致的。本质上,FTA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关于贸易活动的制度安排,FTZ则是一国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所做出的关于贸易活动的制度安排。因此,FTA和FTZ两者都是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具体举措,如果说FTA是基于国际竞争的需要,FTZ在构建国内大循环发挥的作用更大。本文与以往国内学者对自贸区的研究不同,将研究重点放在自贸区数字化建设上,因此不对FTA和FTZ进行严格区分。

(二)数字贸易的相关研究

关于数字贸易,目前国内外有多种定义。2013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在《美国和全球经济中的数字贸易》(Digital trade in the U.S. and Globle Economies)第一次将数字贸易定义为通过有线和无线数字网络传输产品或服务。2014年,USITC对“数字贸易”的内涵进行了完善和扩充,但USITC承认,数字贸易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议题,其内涵与外延仍在演变之中。USITC第一次对“数字贸易”的定义主要集中在在线交付的数字产品和服务领域。包括四大类:一是数字化交付的内容,例如音乐、游戏、视频和书籍;二是社交媒体;三是搜索引擎;四是其他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比如移动APP,通过云交付的软件,通过云交付的数字服务(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通过云交付的计算平台服务,以及通过互联网交付的通信服务。排除了大部分的实体商品贸易,比如在线订购的商品和需要数字副本对应的实体商品,像图书、软件、音乐以及电影等都是通过CD或DVD的方式销售。USITC第二次对“数字贸易”的定义强调了互联网的作用,将“数字贸易”定义拓宽为,互联网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在产品和服务的订购、生产或交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内和国际贸易。此外,USITC还梳理了美国与数字贸易特别相关的数字化密集型行业,由原来的四类扩展为七大类。2016年9月,《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提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G20在倡导促进电子商务合作时强调,使用可信的数字化手段促进电子商务跨境贸易便利化,如无纸化通关、电子交易单据、数字认证的互认、电子支付和网上支付等。G20倡议事实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数字贸易的方法。迄今为止,联合国尚未定义“数字贸易”。但是在《2021年数字经济报告》(Digital Economy Report 2021)中,联合国肯定了2019年3月由经合组织(OECD)、世贸组织(WTO)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共同发布的《数字贸易测度手册》(Handbook on Measuring Digital Trade)。《数字贸易测度手册》将数字贸易定义为,所有以数字方式订购和以数字方式交付的国际交易。其中,以数字方式订购定义为,以计算机网络来专门为接收或下单的方法而进行的一种货物或服务的国际交易,通俗地说就是在网络上进行下单的国际买卖。以数字方式交付定义为,使用专门的计算机网络以电子格式远程交付的国际交易,通俗地说就是商品是数字格式的国际买卖。2020年6月,新西兰、智利和新加坡三国发起并签署了《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igital Economy Partnership Agreement,DEPA)。DEPA是数字贸易领域中的第一个国际协议,旨在为数字化带来的新问题探讨国际合作方式与解决方案。该协议预期能够对WTO、APEC、OECD等国际组织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商谈、合作内容形成补充,是一个开放式协议,将向有能力达到其标准的WTO成员开放。DEPA缔约方考虑了数字经济支持贸易发展的诸多方面和具体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促进端到端数字贸易,包括数字身份、无纸贸易、电子发票、金融科技和电子支付等;二是支持可信数据流,包括个人数据保护、跨境数据流动、开放政府数据、数据创新和监管沙箱(regulatory sandboxes)等;三是建立对数字系统的信任,为参与数字经济创造机会,包括人工智能、在线消费者保护、中小企业合作、数字包容性等。2021年11月,我国向DEPA保存国新西兰正式提出加入申请。加入DEPA将有利于推动中国在数字时代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国内学者夏友仁研究认为,在数字贸易领域,互联网平台的作用比传统贸易环境下更为凸显。作为市场化的经济资源协调机构,互联网平台既是供给方汇集经济数据、整合经济要素和创造价值的枢纽,也是消费者发现需求、满足需要的便捷场所[6]。平台化的数字贸易已经具备市场的功能,成为一种新的市场形式。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终端的普及,这种平台化的市场形式扩展迅速,一些电子商务平台正在替代传统商业模式而成为商务潮流。徐金海等人提出[7],数字经济是中国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升在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的关键举措。应把握未来全球价值链向区域价值链发展的大趋势,构建以中国为主的数字贸易区域价值链。江小涓认为[8-9],数字技术极大有助于服务贸易发展。一是规模经济极为显著,这源于许多数字服务的初始成本很高而边际成本很低,特别是可复制的文化类、信息类服务更是如此。二是范围经济极为显著。一个巨型平台形成后,可以销售多种产品和服务,并且以品牌优势不断拓展新的产品和服务。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改变了服务业的性质,网络效应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可以有效消除传统经济中的“鲍莫尔成本病”(Baumol’s Cost Disease)。孙国茂从数字经济演化的角度提出,数字经济包含四个缺一不可的基本元素:一是建立在数字技术上的通信技术、数据存储技术以及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二是互联网;三是海量数据;四是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数字贸易本质上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贸区数字化转型则是数字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数字自贸区建设应当构建适用于货物、信息(数据)、资金和人员快速跨境流动的数字贸易体系。这个体系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包括5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内的数字基础设施,大型数字化平台(跨境电商等),大数据以及大数据治理,以及相关的制度[10]。

三、双循环格局下我国自贸区发展态势

(一)对自贸区相关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

从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成立算起,我国的自贸区战略已经实施了9年。国务院分六批次设立了21个自贸区,设立自贸区省市GDP总量的全国占比超过80%。自贸区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采取先行先试、风险可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方式,逐步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通过在局部地区进行压力测试,积累防控和化解风险的经验,为全国探索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模式。经过9年的探索实践,我国自贸区战略实施整体上取得巨大成功。为全面考察自贸区战略实施效果,本研究对21个自贸区自2009—2020年长达10多年的统计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我们选取了进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增幅、进出口总额全国占比以及外贸依存度六项指标,分批次对自贸区逐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政府部门和国家统计部门公开的统计数据非常有限,对于与数字经济、数字贸易以及代表贸易结构的服务贸易等相关统计数据,我们目前还无法获取。本研究只能通过有限的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找出自贸区发展的态势和特征。

表1是作者根据商务部网站、《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各省市统计公报等公开数据整理得出的六个批次21个自贸区出口总额比较(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文以数据表代替折线图描绘发生的变化及趋势)。从表1可以看出,2009—2020年间除黑龙江省以外,我国其他自贸区出口总额呈增长态势,其中浙江、四川、广西和安徽等自贸区出口总额呈较明显的增长态势;而天津、福建和云南等省自贸区出口增长缓慢。

表2是作者根据商务部网站、《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各省市统计公报等公开数据整理得出的六个批次21个自贸区进口总额比较。从表2可以看出,2009—2020年我国自贸区进口总额总体呈明显增长态势。上海、浙江和广东自贸区进口总额呈明显增长态势;而天津、福建、安徽和湖南等进口增长缓慢。但总体上看,进口总额增长态势大于出口总额增长态势。

表1 各自贸区出口总额(亿元人民币)

表3是作者根据商务部网站、《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各省市统计公报等公开数据整理得出的六个批次21个自贸区进出口总额比较。从表3可以看出,2009—2020年我国自贸区进出口总额同样增长明显。上海、广东、四川和广西进出口总额增长态势明显;而天津、福建、湖南、安徽和黑龙江进出口总额增长缓慢。

表4是作者根据商务部网站、《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各省市统计公报等公开数据整理得出的六个批次21个自贸区进出口总额增幅变化比较。可以看出,21个自贸区进出口总额增幅变化趋势完全一致。2009—2020年我国自贸区进出口总额的增幅变化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但是具体到每一年时可以发现,2016年21个自贸区的进出口总额增幅都出现了一个向上的拐点,原因可能是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的若干意见》;2018年21个自贸区的进出口总额增幅都出现了一个向下的拐点,原因是始于2018年初的中美贸易战。

表5是作者根据商务部网站、《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各省市统计公报等整理得出的六个批次21个自贸区进出口总额全国占比比较。从六张小图上可以看出,21个自贸区进出口总额的全国占比呈现出明显的分化。上海、广东、辽宁和北京等自贸区进出口总额的全国占比呈下降态势,尤其是上海和北京的全国占比下降幅度较大。上海从2009年12.85%下降到2020年的10.82%,北京从2009年的9.73%下降到2020年的7.23%(见表6)。而陕西、广西和云南的全国占比呈上升势头。

表2 各自贸区进口总额(亿元人民币)

表7是作者根据商务部网站、《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各省市统计公报等公开数据整理得出的六个批次21个自贸区贸易依存度变化比较。值得说明的是,我们同时把全国的贸易依存度也放进来,与每个自贸区贸易依存度与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我国自贸区的贸易依存度与全国平均贸易依存度变化趋势相同,整体呈下降态势。不同的是,进出口总额全国占比高的自贸区,下降趋势更加明显,湖北、山东、河北和安徽等自贸区贸易依存度变化不明显。

(二)双循环格局下我国自贸区发展呈现的新特征

一是成为连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纽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十四五”期间,我国高质量发展和格局双循环发展格局客观上要求打造贸易强国,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自贸区在构建“双循环”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进口资源能源、重要原材料等,使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其次是进口中间品、关键零部件,然后销往全球,可以更快地提升出口竞争力。第三是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金、人力和技术等的跨国资源配置。第四是外贸企业通过进口和开拓国内市场,在满足国内多样化消费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过去10多年中,我国自贸区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双重压力下,我国自贸区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均创出历史新高,显示出我国作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国家,外贸潜力在持续释放。表2、表3与表7比较还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在外贸依存度下降的背景下,进口增长比出口增长的趋势更加明显。这充分说明,我国自贸区战略在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格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2020年1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经营主体、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等“五个优化”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国际营销体系等“三项建设”,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实现外贸创新发展。国务院提出的支持外贸发展的九大新举措,给自贸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生效,90%零关税产品进口将加大自贸区的进口贸易,自贸区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打通国内市场,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自贸区在加快“内循环”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表现在诸多方面:一是进口资源能源、粮食等,让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二是进口中间品、关键零部件,然后销往全球,可以更快地提升出口竞争力;三是对于很多既做外贸又做内贸的企业来说,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金、人力等资源的全球调配;四是外贸企业通过进口和开拓国内市场,在满足国内多样化消费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表3 自贸区进出口总额(亿元人民币)

表4 自贸区进出口总额增幅(%)

二是形成开放型经济体制,推动高水平开放。不断提高自贸区发展水平,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一国经济体制开放的程度与经济增长和市场运行效率密切相关。我国4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开放程度越高,市场机制越完善。国际上,主要贸易国家对外资进入均采用负面清单制度,可以说,该制度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实施自贸区战略以来,“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管理模式在自贸区不断推广和完善,到2018年时,负面清单制度适用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此后,全国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条目数量不断减少,由最初的48项减少到2020年的33项,[11]整体上推动了我国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形成,加快了双循环格局下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将表2、表3与表5比较可以发现,一些对外贸易相对落后的省份,如陕西、安徽和湖南等,近年来自贸区进出口总额和全国占比呈上升态势,唯一的解释就是自贸区制度创新产生的溢出效应。

表5 自贸区进出口总额全国占比(%)

四、“自贸区战略2.0”与自贸区数字化发展指数

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的若干意见》并没有对数字贸易提出具体要求。但是,自贸区的本质是为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进行制度创新。近年来国际上数字贸易发展迅速,不仅服务贸易中数字贸易比重不断上升,货物贸易的贸易各方在谈判对接、签约、运输、仓储、保险、交付以及支付结算等各个贸易环节也在加速实现数字化。2019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比重达到52.0%,作为全球贸易增长的引擎作用日益突显。2019年我国出口数字服务贸易额1 436亿美元,世界占比4.5%,排名第8位。在TOP20中,美国、英国和爱尔兰世界占比分别为16.7%、9.6%和6.8%。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居全球第二,但从贸易结构和数字贸易占比来看,我国数字贸易尚在幼稚期。国际竞争和自贸区发展的现实需要迫切要求自贸区根据各自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水平和数字化基础,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因此,大多数自贸区从设立之初就在探索通过应用数字经济和增加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其中,浙江海南和北京等自贸区为典型代表。作为我国数字经济发达省份,浙江省率先提出数字自贸区建设方案。

表6 各自贸区2020年主要贸易数据统计

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充分运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企业利用线上展会、电商平台等渠道开展线上推介、在线洽谈和线上签约等。推进展会模式创新,探索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办展新模式。2021年7月,国务院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提出,推广数字智能技术应用。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工具,推动外贸全流程各环节优化提升。8月,国务院再次出台《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在提升贸易便利度、投资便利度、国际物流便利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便利度和探索司法对贸易投资便利的保障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改革举措,推动自贸试验区更好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此背景下,全国自贸区按照国务院要求,加快数字自贸区建设。截至目前,全国21个自贸区已有17个出台了不同形式的数字自贸区建设方案或发展规划。这标志着我国自贸区发展进入一个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更高水平的新阶段——以数字贸易和数字技术应用为本质特征的“自贸区战略2.0”时期。

表7 自贸区贸易依存度(%)

总结“自贸区战略2.0”阶段,数字化转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打造数字贸易创新区。通过创新数字服务贸易、发展跨境电商、建设数字丝绸之路、优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新通关监管服务模式等,优化贸易监管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制定贸易规则和标准,建设跨境电子商务核心功能区和数字贸易枢纽。二是打造数字产业国际合作引领区。通过整合国内外先进设备、技术和人才等要素资源,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国际化发展,推动重点产业数字化发展,扩大数字产业对外开放,推动制造业与数字科技融合,为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支撑。三是打造数字金融先行区。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引进数字平台和金融科技公司,发展金融科技,加快推动跨境数字金融产业化发展,为数字贸易与投资跨境资金流动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管理服务。必须说明的是,在本研究中,“自贸区数字化建设”“自贸区数字化发展”以及“自贸区数字化转型”具有同质性,在语义上视为一致。为了考察和衡量我国自贸区数字化建设成效,本研究提出“自贸区数字化发展指数”概念。我们参照DEPA对数字贸易的定义,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和腾讯研究院《国家数字竞争力指数研究报告(2019)》、联合国《2021年数字经济报告》(Digital Economy Report 2021)等研究成果,根据数据可获得性和有效性,从数字贸易、数字政府、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生态四个维度确定了10多个客观指标,建立了计算“自贸区数字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全部指标体系以及各指标权重如表8所示。其中,数字贸易维度的二级指标包括自贸区城市贸易总额全国占比、贸易依存度、数字经济全国占比和数字经济GDP占比。数字政府维度的二级指标包括自贸区所在省和城市的数字化政策、大数据政策以及数字政府发展指数。数字基础设施维度的二级指标包括自贸区所在省市的互联网IPV6全国占比以及5G基站数量的全国占比。数字生态维度的二级指标包括金融业增加值全国占比、金融业增加值GDP占比以及数字贸易影响力。自贸区数字化发展指数计算公式为:

表8 自贸区数字化发展指数指标

其中,wj表示权重,Xi表示数字贸易、数字政府、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生态四个维度的全部指标。数字贸易维度的4个二级指标权重各占7.5%。贸易总额全国占比衡量的是自贸区所在城市的进出口总额与全国进出口总额的之比。贸易依存度是自贸区所在城市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数字经济全国占比是各省数字经济产值与全国数字经济产值之比,反映了自贸区所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数字经济GDP占比是数字经济产值与GDP的之比,反映了自贸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数字化程度。数字政府包括政府已出台的与自贸区有关的数字化政策、大数据政策和数字政府发展指数,3个二级指标权重各占8.3%。数字化政策和大数据政策的分值根据各省市和自贸区所在城市相关的政策或条例给出;数字政府发展指数取自清华大学发布的《数字政府发展报告指数》。数字基础设施维度的二级指标为自贸区所在省市的互联网IPV6占比和5G基站数量占比,两项指标权重各占12.5%。数字生态维度的二级指标为金融业增加值全国占比、金融业增加值GDP占比以及数字贸易影响力,三项指标权重均为6.7%。金融业增加值全国占比和金融业增加值GDP占比两项指标用来间接反映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数字贸易影响力指标系借鉴叙事分析法,根据百度网站与数字贸易事件相关词条频次搜索计算所得,具体算法是用自贸区城市(包括不同片区城市)与数字贸易搜索条目数与全部数字贸易搜索条目数的比例来计算。将计算自贸区数字化发展指数的各指标的原始数据列入表9。表9中,数字化政策和大数据政策根据各省市的相关条例赋值所得;数字贸易影响力衡量的是百度搜索具体自贸区出现的频次与总频次的比例,数值加总大于1的原因在于同一条目下可能包含多个自贸区;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公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报告、《数字政府发展指数报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等。

表9 自贸区数字化发展指数原始数据

续表9 自贸区数字化发展指数原始数据

图1是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字政府发展指数报告》和中国各省市统计公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等公开数据整理出的自贸区的数字化发展指数和进出口总额,制出的自贸区数字化建设状态图。横轴显示了自贸区数字化发展水平;纵轴反映了自贸区贸易规模。从图上的分布情况看,自贸区数字化发展指数与各自贸区城市进出口总额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即一省市进出口总额越多,其自贸区数字化发展指数相对越高。21个自贸区呈离散型分布,十分清晰地呈现为三组。我们将最右上方的上海、广东、浙江、北京和江苏定义为“领先型”。这一类自贸区不仅数字化发展指数居前,自贸区片区所在城市的进出口总额比其他自贸区也较高。我们将中部的山东、天津和四川等10个自贸区定义为“优化型”。这一类自贸区数字化发展指数居中,自贸区覆盖城市的进出口总额也相对居中,均有待进一步优化发展。我们将最左下方的云南、河北等6个自贸区定义为“追赶型”。这一类自贸区不仅数字化发展指数排名靠后,进出口规模也相对较小。值得注意的是,山东自贸区在10个优化型数字自贸区中排在第一位,但距离领跑型又有着较大距离。

图1 中国数字自贸区建设状况

五、山东自贸区数字化建设的工作重点与路径选择

(一)山东自贸区数字化建设重点

数字贸易和数字自贸区建设本质上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结果。分析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与现实,我们从经验层面可以确定,自贸区数字化转型首先应当围绕数字经济的四个要素实施。对自贸区统计数据和自贸区数字化发展指数分析可以发现,山东在贸易依存度、数字基础设施、数字金融等方面明显缺乏优势(见表9)。鉴于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山东自贸区数字化建设重点应当包括几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完善自贸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云存储计算服务、人工智能服务和数字物流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云储存计算服务可以催生出云外包、众包和平台分包等新模式,带动数字服务贸易发展。人工智能可以加快数字贸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数字物流设施可实现区域间和行业内物流信息与数据共享。其次是加快以5G网络为核心的新型互联网建设。5G网络服务与工业、公共设施、交通工具、医疗卫生等相互融合,可以实现万物互联。5G网络各种应用场景将催生海量数据和数字服务需求,激发数字贸易潜能。从已公布的方案看,各自贸区都把5G网络作为数字自贸区建设的重点。第三是扩大数字化平台建设规模。数字化平台是数字经济运行和数字自贸区建设的载体。以大型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数字平台将提供线上交易和互动机制,为数据、信息、商品、资金和服务提供对接,为研究、创新和生存提供支持。跨境电商是自贸区最典型和最常见的数字平台。2022年1月1日RCEP生效后,已核准成员国之间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这给跨境电商提供了巨大发展机会。第四是加强金融科技服务设施建设。金融是最容易实现数字化的领域,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要求,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规范关键共性技术的选型、能力建设、应用场景以及安全管控,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将金融科技打造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因此,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自贸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山东数字自贸区建设路径选择

一是制定和实施数字自贸区建设方案。根据国务院自贸区方案、《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和《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等,吸收和借鉴数字经济发达省市和数字自贸区成功经验,制定并实施《山东数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方案》。立足山东现实,利用后发优势并发挥青岛、烟台两个片区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提出一些与其他自贸区不同的建设内容。如日本和韩国数字服务贸易分别占世界的3.6%和1.3%,均为全球TOP20国家,可以考虑利用已有的中韩产业园区与日韩开展数字服务贸易合作;青岛提出打造全球工业互联网之都,可以在青岛片区开展以建立数字供应链为目的货物数字贸易。

二是利用RCEP开展与韩国的数字经济合作。“十三五”以来,山东启动实施多个国家级战略规划。数字自贸区建设应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叠加效应,用足、用好、用活国家战略所提供的政策资源。当前应抓住RCEP生效契机,一方面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贸易和投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应利用山东与韩国贸易往来优势,在服务贸易领域的金融服务、电信服务以及投资、知识产权和中小企业等条款覆盖的经贸领域,主动与日韩对接,寻求合作机遇,实现更高水平的数字贸易。2020年韩国数字经济GDP占比达到52%,是亚洲最高的国家。韩国数字经济内部结构与我国有明显差异,数字产业化占比超过25%,高出我国6个百分点,山东与韩国数字经贸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三是打造高水平智库平台。总结数字经济发达省市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拥有高水平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智库平台并取得对数字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目前,不论是从数字经济结构看,还是从GDP占比看,我省数字产业化偏弱。数字产业化既反映了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也反映了产业结构乃至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结果。数字产业化发展既决定了产业数字化质量,也决定了数字经济的整体质量。我省要提高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真正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必须加强数字经济智库建设,推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本报告建议省委、省政府出台专门政策,以自贸区三个片区为依托,尽快建立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智库平台,鼓励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智库建设,推动省内高校与日韩高校开展研究合作。每年从省、市两级财政列支一定规模的专项研究经费,用于对智库直接资助和面向全国智库研究成果招标购买(注意,不是课题招标,而是直接研究成果购买招标)。大学、科研机构应主动开展与数字经济、数字金融和数字贸易相关的研究,尤其是在金融科技、数字经济可能导致的制度创新以及数字贸易应用场景等方面,开展深层次研究,为数字山东和数字自贸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四是完善数字经济政策,营造更好的数字生态环境。制定和实施更加完善的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政策措施,鼓励全社会参与数字山东和数字自贸区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山东数字经济基础薄弱的状况短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根据CNNIC最新数据,山东几项重要的互联网基础资源指标,如IPv6占比、“CN”域名数量、“中国”域名数量、网页数量以及网页字节数量等,均与经济大省地位不相匹配。对此,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数字山东行动计划。尤其是大学、科研机构等拥有巨量科研资源和科研成果,这些具有准公共性的数字经济资源应当向社会开放,支持山东数字自贸区建设。

六、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自贸区起源和数字贸易研究,对我国数字自贸区建设的背景、现状和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数字自贸区建设标志着我国自贸区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自贸区战略2.0阶段。本文还提出了自贸区数字发展指数的概念并建立了计算自贸区数字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通过对自贸区长达10多年主要贸易统计数据以及自贸区数字发展指数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自贸区数字化发展与贸易规模之间存在正向关联,这种正向关系尚需进一步实证检验。本研究的初衷是为山东自贸区数字化建设提出解决方案,但是最终我们发现,这些研究不仅是针对某个自贸区,也适用于所有自贸区。其一,自贸区本质上是国家为实现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自贸区承担着制度创新使命决定了它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格局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数字化建设是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必然选择,因此从长远看,数字自贸区建设不仅决定着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也决定着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成败。

其二,以数字贸易和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全球化为我国自贸区提供了与以往不同的巨大发展机遇,我国自贸区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数字自贸区建设。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需求隐含着“自贸区数字化-数字贸易-贸易规模”的逻辑,决定了自贸区数字化建设必然促进贸易规模的不断增大。

在已有的21个自贸区中,山东自贸区数字化建设目前属于中等水平的“优化型”,也是距离“领先性”最近的自贸区。山东自贸区应当充分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吸收和借鉴“领先性”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制定完善的数字自贸区建设方案,弥补数字贸易和自贸区建设短板,可以加快完成自贸区数字化转型,从而推动全省实现双循环格局下的数字贸易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承蒙山东省金融学会李菡副秘书长、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王培志教授、山东省商务厅研究院李迎春研究员、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李广杰研究员、商务部自贸区研究院培训部刘青主任提出了重要意见并提供了帮助,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贸易数字化数字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贸易统计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