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博文
宜兴紫砂壶造型变化丰富,各类壶型中最具创意和变化的还要数花器了,其风格独特,造型脱颖而出,将紫砂花器的骨肉匀亭塑造得恰到好处,把紫砂壶的壶韵与气韵发挥得淋漓尽致。今天这篇文章欣赏的这件《风卷葵》是一件经典花器,最早是由清代制壶名家杨凤年老师制作而成的,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经典器型,杨凤年老师的这件“风卷葵”至今被收藏在中国紫砂博物馆中,给人欣赏与学习。杨凤年是清朝嘉庆年间有名的制壶女艺人,传世作品非常多,是宜兴人,也是杨彭年的妹妹,她有着独特的创意与构思,能够将紫砂壶设计得更精美别致,其创意与技艺都可以与其兄长杨彭年所媲美。今天所欣赏的这件紫砂花器《风卷葵》就是借鉴了杨凤年老师的传世之作,把这件作品展现得灵动细腻,天然优美,给人一种自然的魅力。
关于“风卷葵”这一壶型的由来也是有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在嘉庆年间宜兴蜀山有一个小姑娘特别喜爱种花种草,家里的后院种植着上百种花花草草,一年四季的花卉都争相开放,其中有一颗锦葵盛开的花朵金灿灿的,非常特别又很迷人,这个小姑娘就是“风卷葵”的创作者杨凤年,她的哥哥杨彭年也是一位制壶名家,他所设计制作的紫砂壶也是简单大气,干练十足,杨彭年不仅会做壶而且对于紫砂泥料的配制也颇有研究,能够将泥料与紫砂壶互相结合,把紫砂泥料的古朴光泽、颗粒均匀、古色古香展现到了极致。古时候对于紫砂技艺都有着传男不传女的规矩,杨彭年不愿意叫自己的妹妹学习紫砂技艺,但杨凤年从小的性格也一直都是争强好胜的,就独自在花园里悄悄学习紫砂壶的制作,凭借自己的天分,经过一两年的自学逐渐可以制作一些传统器了,但是她不仅不满足,而且还想要做一些别人从没有制作过的壶型,创造出新的款式。然而有一次秋风肆起,刮了几天几夜,把花园中的花花草草吹得非常凌乱,杨凤年见此情景在园中独自呆了很久,非常忘我,仿佛这一场秋风给她带来了许多想法与创意,经过不断制作修改就有了这件紫砂花器“风卷葵”的诞生。从此以后杨彭年也对妹妹另眼相待,觉得她这件作品做得非常好,从此以后关于紫砂技艺也不对妹妹保密了,开始尽全力传授给她,兄妹两人一起制作紫砂壶,也是由于杨凤年勤学苦练,天资聪慧,她成为了紫砂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紫砂女艺人。
在经过学习与研究这件紫砂花器“风卷葵”之后,紫砂艺人也想要做一件独具自己风格的“风卷葵”,并不是单一地模仿和临摹,而是下了一番苦功夫。“风卷葵”作为花器造型是以风卷锦葵为形,整体给人一种古朴雅致的端庄之气。壶嘴和壶把从壶身胥出,隔着壶身遥相呼应,与传统的风卷葵不同的是,这次的壶嘴与壶把并没有采用葵叶卷曲包裹的造型,而是用简单传统的几何器的造型来塑造。壶钮也与经典之作有一些出入,这次紫砂艺人将壶钮做成了一个缩小版的壶身,筋纹纹路都与壶身的装饰呼应,壶身、壶盖和壶钮的筋纹等装饰都恰到好处,与其他细节部分形成了繁简鲜明对比,这件紫砂花器《风卷葵》在工艺上尽显紫砂艺人的独特风格,在技艺、造型、精神和内涵上都独具创新,韵味十足,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独特之感。
这件作品充分展现了其自然生动、细腻逼真的艺术追求,这也是紫砂艺人从杨凤年老师身上学习到的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这件紫砂花器《风卷葵》拥有着值得我们思考与思索的精神,也在告诉我们每一位紫砂艺人:紫砂艺术的创作道路一定要耐得住寂寞,需要真心对待与付出,才会有好的结果回报我们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