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鑫, 李铁军,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06;2.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哈尔滨 150090)
冬奥会背景下我国冰雪产业迎来了绝佳的发展契机,普及冰雪运动已经纳入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京津冀冰雪文化旅游带的发展也有力地加速了冰雪运动的南向推广[1]。借此契机,一大批室内滑雪场在我国应运而生,截止2020年底,国内已开业室内滑雪场数目达到36家,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位居世界第一。但与北欧、加拿大、美国等有着悠久滑雪运动传统的国家相比,我国在室内滑雪场的建设、滑雪设施的配套、冰雪氛围的营造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随着滑雪运动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和需求不断增长,室内滑雪场的相关研究也迅速增多,因此有必要了解近年来我国室内滑雪场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把握室内滑雪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变化。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从全知视角识别和绘制室内滑雪场领域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以期为我国室内滑雪场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和支撑。
文献选择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以“室内滑雪场”“滑雪馆”“雪世界”为主题展开搜索,时间年代不限。经过对题目和关键词的细致甄别,剔除不相关文章,获得1985~2021年共221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导出为Refworks格式。
科学知识图谱是以知识域为对象来显示知识发展历程与结构关系的图像[2],可以通过可视化手段发掘某个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演进规律。能够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工具有很多,CiteSpace可视化软件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之一。该软件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其科学性及可靠性经过了14年的考验与论证,具有较高的信度[3]。
随着经济发展、政策变化、结构科学的长足进步及冬奥背景下冰雪体育运动的普及,全世界对室内滑雪场的研究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但由于发展年限较短,对该研究领域尚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呈现明显的碎片化倾向。因此文中以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 Space.5.8.R3为分析工具,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同时通过对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等方面的爆发性、聚类性分析,进行知识图谱绘制。
文献数量反映了该领域受关注程度的变化。对1985~2021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相关研究发文量虽处于较低水平但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且随着发文量的波动能看出明显的阶段性见图1。具体可分为:1985~2004年的低谷期,年均发文量不超过4篇,研究主题较为单一,仅有一篇文献对室内滑雪场的设计与节能进行了初步探索;2005~2006年的初生期,随着北京乔波室内滑雪场的正式建成,唤起了大众对室内滑雪场的研究热情,相关文献开始增多,2006年相关文献发表达到18篇,形成了一个小高潮;2007~2014年的平稳期,随着我国室内滑雪场的陆续建成,相关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均有所增加,对建筑消防、建筑空间、节能热工等方面的研究更为深入;2015~2021年的爆发期,伴随2015年我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年均发文量翻倍于上一时期,达20余篇,建筑结构、BIM应用、气流组织、场地布置等研究都随着实践经验的增加而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我国对室内滑雪场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
图1 截至2021年我国室内滑雪场研究文献刊文量
通过CiteSpace对室内滑雪场的相关研究进行作者合作网络和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参数设置:时间切片为1985~2021/年,Years Per Slice为 1,节点类型为Author和Institution,分析数据的阈值设置为指标g-index的k=25。
在机构方面,从图谱的节点可以看出,发文量前8名分别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都体育学院、大连市体育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见表1。这些机构为该领域的代表,类型上主要包括大型建筑设计院和体育研究机构,但中心性都为0,可见各机构研究相对独立,合作网络尚未形成。
表1 研究机构共现频次
其中发文量最高的为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该机构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室内滑雪场-北京乔波室内滑雪场,并基于此发表了建筑具体设计方案、外立面设计及配套会议中心设计等相关研究,为我国室内滑雪场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7]。国内已开始对室内滑雪场进行研究的设计院还包括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等;已进行研究的文旅发展公司包括中铁房地产集团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万达文化旅游规划研究所等;已进行研究的技术机构包括铭星冰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昌施普雷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已进行学术研究的大学院校包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等。
在作者方面,从图谱的节点可以看出,发文量前8名分别是庄惟敏、杜爽、张葵、华君等,他们对该领域的研究发挥了较大的学术传播作用见表2。从合作网络来看,形成了以庄惟敏、杜爽、张葵、华君、刘建华、陈矣人为核心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主要研究室内滑雪场的建筑设计、结构体系及保温节能;以李子欣、王广宇、舒杰、王全逵、杨艳红为核心的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铭星冰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团队,主要研究室内滑雪场的热回收系统、新风系统及造雪系统等;以蒋毅为核心的万达文化旅游规划研究院团队,主要研究室内滑雪场的制冷造雪工艺等关键技术。由此可见,科研院所、企业机构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研究团队,其以实践项目为基础对室内滑雪场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探索,但学术合作开展的较少,未来应加强交流与合作。
表2 作者出现频次
对于一个新兴的领域,被引频次较多的节点所对应的都是对领域具有开拓性贡献和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高引文献的发表时间主要分布于2004~2017年。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献主要研究体育休闲空间的景观设计[8];其次,人们对德国工业遗产改造为室内滑雪场也具有浓厚的兴趣[9];高引文献内容还有滑雪市场现状、滑雪运动发展、冰雪运动场地布局与发展等见表3。
表3 被引频次前10名的文献
通过对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进行排序,探究室内滑雪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广度上,涉及滑雪运动和滑雪产业以及建筑设计等层面。研究深度上:在滑雪运动领域,频次较高的出现在高校、培训以及教研团队等方面;在滑雪产业领域,频次较高的出现在现状、空间分布以及特征等方面;在建筑设计领域,频次较高的关注出现在消防设计、功能、设备设施以及保温节能等方面见图2。
图2 关键词共现图谱
研究热点间的差异反映了从广度关注到深度挖掘的过程中研究变得具象化。从室内滑雪刚刚兴起时人们对运动本身的关注,转向了对产业和场馆建设的高度关注。并且随着滑雪运动的推广与普及,滑雪产业和场馆建设的研究将会愈加精细化和普遍化。
软件基于设置算法共标识为7大聚类见图3,聚类平均轮廓值均大于0.7,具有较高的信服度。由于聚类名称来自于每一聚类内部频次排名第1的关键词,不能概括聚类内部的全部信息,因此需要通过聚类下包含的关键词进行具体分析见表4。基于此将研究聚类重新归纳为以下5类。
图3 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4 共词聚类信息
(1)室内滑雪运动回顾及展望。主要为原0#聚类和原3#聚类,其中0#聚类所含文献最多且研究范围最广。0#聚类文献既有对冰雪产业的概括性描述,也有对冰上运动和滑雪运动在文化旅游和教学培训方面的深入剖析。3#聚类则对冰雪运动的历史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同时对大力推广冰雪运动背景下的冰雪旅游进行了充分的展望。
(2)室内滑雪场国外理念学习。主要为原1#聚类。主要介绍了中东第一家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迪拜室内滑雪场[10],还对日本千叶县船桥市人造室内滑雪场[11]及德国煤矸石山工业遗产改造而成的室内滑雪场进行了解析。通过对国外先进案例的学习催生了我国室内滑雪场的建设。
(3)室内滑雪场国内建设情况。主要为原4#聚类,文献数量中等。其中万达集团在哈尔滨松北新区开发建设的室内滑雪场是重点和热点,还包括北京乔波室内滑雪场、绍兴乔波冰雪世界、无锡融创雪世界等建成项目的概括性设计研究分析和现状分析[12,13]。
(4)室内滑雪场特征及现状。主要为原2#聚类和原6#聚类,文献数量中等。其中2#聚类研究了室内滑雪场的空间分布和现状特征;6#聚类研究了室内滑雪场功能综合化、建设路径、体育产业视角下的协同发展等内容[14],还对冰雪小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15]。
(5)室内滑雪场建筑设计。主要为原5#聚类,文献较少。尽管与上一个主题有重合的地方,但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却更高。对地产开发项目的施工面积、公建配套做了更为深入的阐述,同时对室内滑雪场的消防设计、保温节能、制冷系统等做了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共现可以解释研究热点,关键词突现则可以解释研究趋势。将突现关键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见图4,可将室内滑雪场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图4 关键词突现图
(1)第1阶段:2000~2006年的初步探索阶段。早期的室内滑雪场常拿来与冷库比较,它们都属于需要维持低温环境的同类建筑。随着2005年北京乔波室内滑雪场的建成,室内滑雪场终于在人们心中有了明确的概念,人们对室内滑雪场的研究从对冷食食品的研究转变为对设备设施、保温节能及功能的研究。
(2)第2阶段:2007~2013年的思维转换阶段。迪拜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引起了我国学者的一波研究热潮,人们在研究国外优秀案例的同时,开始加快步伐在我国建设室内滑雪场。室内滑雪场也不只是建在冰雪资源丰富的黑龙江,而是要南向推广,使更多的南方人体会到冰雪运动的乐趣[16,17]。
(3)第3阶段:2014~2015年的短暂停滞阶段。绍兴乔波冰雪世界、哈尔滨万达茂室内滑雪场陆续建成,学者们对它们的消防设计、保温设计、钢结构设计、防水设计等技术细节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此期间虽增加了对实际建成项目的技术探索,但由于突现强度不高均未形成热点。
(4)第4阶段:2016~2021年的多维发展阶段。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催生了冰雪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公众对冰雪体育运动场馆“量”与“质”的提升都寄予了更高的期盼。冰雪运动也从单一的运动形式转化为冰雪产业链条中的一部分。同时,冰雪产业在不断地与体育产业进行高效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冰雪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冰雪体育产业链的完善也更需要室内滑雪场的功能综合化、形体多元化发展。在此阶段,也产生了室内滑雪场研究领域内强度最大的关键词“消防设计”,表明在该领域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对一种新兴的大型公共建筑最重视的还是其安全问题[18-20]。
借由对1985年以来国内室内滑雪场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从文献数量、作者与机构及高引文献方面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研究热点、主题内容及演进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从研究基础上看,室内滑雪场在建筑领域的研究较缺乏。受国家政策、方针及经济发展等对建筑建设的影响,文献数量及作者与机构的合作频率都表现为数量少、研究不深入且研究分散的起步阶段。
(2)从研究内容上看,依托大量建成案例,学者的研究专注于建筑技术领域的建立来确保室内滑雪场高效、安全使用,但对建筑本体的空间、功能及形式的研究尚不完整。
因此,对室内滑雪场的研究具有很多可能性:其一是充实对建筑本体的空间、功能、形态的研究,挖掘室内滑雪场空间特质,回应冰雪建筑性格,塑造更高品质的滑雪场馆;二是对室内滑雪场的技术难题进行深入思考,解决其在保温节能、消防疏散、设备设施等方面的问题,使场馆运行更加高效;三是对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及行为感知需求进行充分调研,从而探讨适应实用性的室内滑雪场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