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综合
他骑车出行、朴素节俭;他老骥伏枥、勇探大洋;他赤诚求知、默默钻研,他致力科普、风趣幽默;……他就是享誉国际的中国“深潜院士”汪品先。
“骑着它从家到办公室可以比走路节省10分钟呢!”当中央电视台记者来到同济大学要对8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进行采访时,汪院士正准备骑自行车去上班,此时天空正下着小雨。
争分夺秒是汪院士的日常。他说:“我的生命是倒计时的,别的(我)都可以慷慨(赠予),时间(上)我不能慷慨。”一年365天,汪品先几乎每天都工作14个小时,只有除夕夜是例外,他会提早回家陪夫人看看春节联欢晚会。
1960年,从莫斯科大学地质系学成归国后,汪品先投身于祖国的海洋地质研究事业。1978年,他随团出国考察,一位法国深潜领域的专家向他描述了自己深潜时看到的海底景象:海底漂亮极了,一点声音都没有,到处都是海百合。这是汪品先第一次听说人可以下潜到上千米的海底。
随后的几十年,他攻坚克难,主持过中国海区的首次大洋钻探,带领团队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海底综合观测小型试验系统。
图1 中央电视台记者跟随汪品先院士(左)骑自行车上班(图/《吾家吾国》视频截图)
2018年5月,82岁的他终于登上了国产“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9天内下潜了3次,圆了多年的“深潜梦”。
2021年,汪品先与夫人孙湘君(著名孢粉学专家)将两人多年的积蓄200万元捐出,设立“同济大学海洋奖学金”,并向学院提出不以他们个人命名的建议,鼓励年轻人投身海洋科技事业。
为了向大家普及海洋知识,汪品先主编和撰写了多本科普书籍,还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深海故事。
本是颐养天年的年纪,汪品先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计划90岁时要完成三件事情:把“科学与文化”这门课程写成书;促成“低纬驱动”的学术假说;写一本自传。汪品先乐此不疲,他说,要趁最好的时代多做一些事。
名师点拨
话题一:珍惜时间,充实人生。
李白曾感叹“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转蓬”。珍惜时间的人,人生才会充实、有意义。正如汪品先,82岁高龄仍挑战自我,在9天内3次深潜大海,85岁仍风雨无阻地骑车出行,夜以继日地为科技事业奋斗。
话题二:追求理想,秉持热爱。
人们常因心怀理想而意气风发。因为热爱,汪品先一年365天沉迷于工作,为“深潜梦”奋斗40年乐此不疲,捐出多年积蓄只为鼓励年轻人奋进。
技巧运用:
写作立意时,紧扣“珍惜时间”“追求理想”等主题词,简洁描述人物事迹,形成结构紧凑、逻辑严明的段落,可以采用“为了……+主人公事迹”或“因为热爱+主人公事迹”构成排比句,突出人物对科研、科普事业的热爱。
——四川省江油中学 谭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