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思考

2022-06-14 04:40谢家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7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美育小学生

谢家新

【摘要】随着美育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美育课堂走进了小学。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因此,在美育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极其重要。本文主要从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美育与爱国主义的价值关联,以及美育对爱国主义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美育;小学生;爱国主义

小学时期是培养良好的品德的时期,而我国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很大的原因就是各个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极其重要,让学生从小就有爱国之情。而美育相较于其它科目,其氛围更加轻松,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极佳课堂。

一、培育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时期的价值观培养非常重要,这个时期是良好思想品德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小学生的道德发展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道德认识能力逐渐由肤浅走向深入,对道德认知逐渐产生了依赖性,并缺乏主观原则。第二,道德行为发展更加协调,在道德判断上开始产生变异。第三,由他律转变到自律,道德自觉纪律也逐步建立。这一阶段对于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基础性意义,可以让爱国意识成为对一个人原始经验的认知,根植在小学生们的思维中,形成今后中小学生对于爱国意识的道德认识发展新的生长点,为中小学生将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同时,小学阶段又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若中小学生能认识爱国的重要性与内涵,将对其性格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正如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说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既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他们进行爱国教育是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二、美育与爱国主义的价值关联

1.美育与爱国主义的人文性

人文主义性来源于古代我国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在欧美文艺复兴时代所形成的理念体系,它主张确立人的基本价值,倡导一切活动以人为本,要求人的自我解脱与权利公平,提倡运用人的情感经验与理性思考,倡导个人文化精神释放,崇尚社会生命和谐。而美育也是一种人文主义类学科,它有着关于人性价值与文化表现的人文主义学科特征,是通过训练人的审美能力,达到完善人性、释放人类的教育目的。在当代中国文化精神中,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是社会科学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以培养中国精神来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极目标是希望让民众生活得更加美好,这也就是爱国主义的人文表现。美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同样的人文发展目标,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上产生了价值联系。

2.美育与爱国主义的精神性

美育是中国的艺术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而中国的艺术,并不是简单地表达人对物的直观感觉,而是将感官与大脑联系起来,表达的是情感。而美育则是通过中国的文学及美术作品将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表达出来,并且传达出爱国主义文化精髓与社会文化状态。所谓“爱国主义文化精髓”包含:在古代的文學及历史中传递出来的人文精神,在近代史战争中体现的战斗文化精髓等,这些精神都是民族屹立不倒的原因,也是爱国主义精神,它们思想精神生成机理相同,都是经由感觉系统从外部吸入的,再经由脑部的意识系统处理,最后产生一个心理定势。

3.美育与爱国主义的历史性

中国美学和爱国主义都是依托于中华民族文明,也都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产物。中国美学与爱国主义不仅继承了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而且适应了随着历史背景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与拓展。爱国主义的历史性,体现在其永恒的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民族文化精神中,也体现在其随人民需要而不断变革创造的时代精神上。美术与爱国主义共同统一在历史长河中,美术透过文艺形态记载了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自我革新与民族凝聚力,而爱国主义则透过审美教育的艺术途径而流传得更广,也充实了审美教育的艺术内容。

三、美育对培育小学生爱国主义的影响内容

1.通过审美沉淀,对爱国主义产生认知

审美沉淀是以美术为途径,以音乐、图像、动漫为主要表现形式,可以帮助中小学生积累大量的爱国的意识表象,从而成为中小学生将来爱国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美术又成为爱国的另一个重要宣传渠道,可以减少中小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抵触心理,帮助文化基础知识储备不足的中小学生,以情感的视角对中国精神文化加以认识。而美术的中介性又是小学生情感与爱国意识相互联系的重要桥梁。德国美术之父席勒就认为“审美观联系着感官和思想二种对立的状况”,透过对中小学生开展美的教育活动,用美术的传播形式,让中小学生体验到了爱国,从而构建起爱国的意识与思想。目前的爱国教学路径,主要以理论教育为主,与美育、爱国主义培育相结合,不但可以培养中小学生对爱国思想教育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补充爱国教学路径,把理性教学和情感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以补充中小学生的情感课程,这样不但有利于爱国的教育,而且还可以促使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借助审美态度,对爱国主义产生认同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逐步地被中小学生所认可,也必须在心里逐渐建立认同感。而美术成为一门教育,也可以让中小学生在审美教育学习过程中生成审美观心态,而这种心态就是通过审美观心态建构而对外界对象积极构成审美心理关联的特殊心理状态。审美观心态的建立,有利于中小学生从心里对祖国精神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在对美术的陶冶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逐渐建立对审美观移情心,这也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爱国,从而对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情感上的理解。最后,学生在主观上逐渐觉得爱国是“美”的,是合理的价值观念,从而积极形成对祖国精神的审美关联,进而逐渐产生了对祖国精神的审美心态。美感和艺术作品教育是爱国主义和小学生灵魂的传播载体。黑格尔曾在《美感》一书中提出:“美感理念的实质就是从这种使外在的事情回归到具备灵魂性的事情,因而使外在的现象合乎灵魂,成为灵魂的表现。”透过美的艺术作品教学与美感鉴赏活动,让中小学生对中国精神的理解回归于灵魂,从而回归爱国主义美的理念实质。

3.培养审美趣味,把爱国主义变成信仰

审美观趣味是学习者在美的感受上延伸出来的审美观兴趣,并且从中养成好的审美习惯和审美风格,养成好的审美态度。而由于美感对于艺术有着其它形式所无法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观趣味,让爱国精髓变成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就必须一直坚持以美育的途径来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中小学生对爱国精髓从了解到接受以后,就建立爱国的审美观与心理定势。通过美育,让中小学生在感官上对爱国精髓形成了情感、心理、思维上的理解,从而形成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内核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系,进而让爱国精髓变成了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

四、结语

在小学阶段的美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极其重要。美育课堂与爱国主义在人文性、精神性及历史性上都有较大的关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通过美育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外还可以借助美育课题,让学生对爱国主义有初步认知,并且产生认同感,在持续不断的学习和熏陶中,最后成为自身的信仰。

参考文献:

[1]陈含笑,尹鑫,徐洁.新时代中小學美育课程的目标、内容与实施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1(10):5-10.

[2]李松,丁付禄.重庆题材戏剧对重庆小学生美育作用研究——以红色儿童剧三部曲为例[J].大观(论坛),2020(5):86-87.

[3]王艳蕾.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困境与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4]王琳琳.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

[5]黄晓娇.论美育对培育小学生中国精神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19(2):164-165.

[6]卢慧君.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以美育德[J].美术文献,2019(2):102-103.

[7]刘杰.强化音乐课教学的美育作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328.

[8]滕凌燕.试谈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0):220.

[9]王咪.以美育德,以美益智[D].湖南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  陈红兵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美育小学生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美育教师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