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淼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系统的管理创新与优化也需紧跟时代,鉴于我国高校管理工作的刚性管理模式滞后于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传统管理模式可以帮助学校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但无法帮助学校在教学管理中获得更好的效率、效益。现阶段,关于学校管理方面的创新理论较少,任何一种管理理念都需要通过实践来印证,方能找到适合于现代化教育的管理运行机制。本文将尝试采用现代化的先进管理理念,即逆向管理思维,从主动性、技巧性、策略性等角度出发,探究高校管理的运行机制及科学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逆向管理;运行机制;教育;问题研究
长期以来,学校的各项事务都是按照统一的制度实施管理,领导意志、权威管理的模式已不适用于当前的教育环境,也不利于培养人才。逆向管理作为一种创新管理理念,其应用前景宽广,能帮助高校适应多元化教育发展背景与环境,有利于创建和谐、高效的管理关系。
一、逆向管理相关概念分析
逆向管理模式是现代积极倡导的新型管理方法,它能将组织内部的人员集合在一起,有效分类、使用,发挥高效的管理职能,最大限度提高教育管理的积极主动性。
逆向管理可以从组织视角、管理视角、权利视角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组织是构成社会系统的要素,人在组织中依靠、依赖于团体行为,且受团体制度和要求的限制,逆向管理可以在组织中的个人和团体之间建立平行、双相关系,这种管理方式可以让双方的地位趋向平等,促进组织健康发展。
二是,管理是推动社会系统运转的关键动能,管理行为可以帮助组织实现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并且管理需要依靠制度、规范和要求来约束,只有组织中的多个成员相互协作,管理才会发挥实效。
三是,权力是组织实施管理应赋予的,任何一种管理形式都要依靠权力来维系,没有权力的管理是无效的、低质量的。逆向管理中,权力是管理主体必须争取的,也是构建整个管理体系的基础与重要条件。
二、高校发展逆向管理存在的阻力障碍
高校逆向管理理念是一种待尝试实践、向前推进的管理思路,在研究高校管理之前,应当对这种理念的应用条件进行分析与理解,方能找到适合于高校运用逆向管理理念的正确运行机制。
(一)逆向管理意识缺乏
服从上级指令和安排是高校管理中较为常见的惯性思维,经调查,95%的教职员工在面对校领导的工作指示和安排时,都会绝对服从,即便对其指示和安排存在微词,但也不会提出、并贯彻到底。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学校管理权力掌握在校领导层,且多年来中下层教职员工已经习以为常,并且不愿意或不敢承担“抗争”责任,所以从潜意识来看,大多数人对“民主管理”是不信任的,在日常高校管理中他们更多会倾向于服从权威、追随上级。
(二)管理体制限制和约束
我国高校一般采用集权式、科层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体制已经存在多年,管理权力是由上之下下放、监督并检查的,这种管理层级可以让高校管理的各项日常工作围绕高层管理指示和要求来执行,符合“最高控制原则”。但是,它会严重限制或影响中下层教职员工、学生的“民主管理”权力,同样会约束逆向管理理念的创新应用。
(三)管理效率和效益低
依靠校长或校领导主导的管理工作需要绝对服从才能高校推进,但事实上,现代教育中教职员工、学生,甚至是学生家长都会产生自主观念和想法,但是他们并不能参与或影响改变管理现状,反而会成为管理过程中的阻力。
三、高校逆向管理运行机制研究
综上分析逆向管理相关概念、高校逆向管理发展存在的阻力和障碍,可以发现,高校引入逆向管理是刻不容缓的,具体如下:
(一)培养逆向管理意识与思维
作为高校管理的主导者,高校管理层应当有效利用自身的决策地位,从自身思想和意识出发,接受、学习逆向管理理念,并且由上至下,将其贯彻落实到广大中下层教职职工群体当中去。如:学习开放式管理观念、培养宽容品格,在素质培养中引入民主管理观念,合理运用“帮带教”制度,让科层级管理中的每一个团体都能够互相信任、互相约束。又如:学校应当围绕不同管理职能细分管理组织,管理职责不同、负责人不同,履行落实该工作的权力也不同,如此一来,不同管理者会逐渐形成自主管理和约束观念,对自己所负责和承担的工作任务有管理意识、形成独立的管理思维。
(二)完善优化管理制度与体系
改变高校管理制度和体系是非常不容易的,为此,高校可以依靠逆向管理模式,从其模式特点和应用重点等方面,找到高校可以借鉴的管理思路,进而一步步推进完善、逐步优化高校管理制度与体系。一方面,制定发展管理目标,对不同阶段的管理工作下达管理任务,这是高校管理者们的工作共识,只有确定统一的管理目标,才能确定管理中的各项决策和任务。另一方面,建立由管理层主导的正向管理组织,这个组织的权力虽然是由上至下下放的,但是该组织的管理工作可以由下至上上报,如:签署“责任狀”,管理者负责下发工作任务和明确工作目标,放权给下级管理者,由下级管理者负责执行工作,并且定期上报工作进度。
(三)促进管理效率和效益提升
日常管理应遵循管理制度,虽然逆向管理更强调管理的自主性、共同约束能力,但它依然要维护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学校要依靠管理机构或组织,建立多元化的管理渠道,让组织和个人在工作中高效配合、各尽其责。比方说,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影响和作用,以民主形式投票选择出来的教职工代表,可以发挥监督权、参与决策制定,监督维护广大基层管理者们的权力和义务。
总结:
总而言之,传统集权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多元化的教育工作,高校管理的集权控制形态应该随着现代教育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迎合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从管理工作入手、明确管理职权,并在此基础上推进逆向管理,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成为高校管理中的参与者、主导者、执行者及受益者,在教育发展和创新中扮演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金少刚.加强学校行政管理与行政决策的有效性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1(18):194-196.
[2]方祝兵.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学校管理策略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1(09):49-50.
[3]郑国利.“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知识文库,2021(18):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