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体育场馆的管理措施

2022-06-14 04:32吕品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管理措施大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及生活质量的好转,健康逐渐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重点。高校作为人才输送的重要机构,除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之外,体育亦是当下需要重点关注的教育培养内容。在此基础上,作为体育运动的重要场地,高校则需加强对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积极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促使体育场馆的价值效用做大话发挥,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良好发展的同时,推动体育场馆的长足建设。本文从强化大学体育场馆管理的意义角度出发,结合目前管理现状,提出几点管理措施及建议,以期提高大学体育场馆的管理效用,发挥体育场馆的价值作用。

关键词:大学;体育场馆;管理措施

引言:

体育与健康作为近年来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逐渐形成较好的体育素养,具备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大学体育场馆能够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场地,且具有相应的功能性优势,可有效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要,促进学生健康体魄的发展与形成。但就当下大学体育场馆的管理情况而言,现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需要从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全面优化,以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推进体育场馆的有效开展,将体育场馆的价值效用充分发挥,提高其利用率,为学生提供更优的体育场馆服务。

一、加强大学体育场馆管理的意义

(一)丰富高校体育文化

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开展旨在推进体育运动的落实与开展,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培养现代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及健身意识,使之具备强健的体魄。同时,大学体育场馆也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其内部的设施、硬件环境、智能化水准等各个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中的设施设备仅能够提供给学校内部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使用,还无法满足其他大型体育文化活动的需要,导致场馆经营效益较低,难以维系场馆的长期发展。而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积极响应开放体育场馆的政策,则能够使高校体育场馆利用率得以提升,使体育活动逐渐丰富起来,有益于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发展,真正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使学生更好的发展并形成健全人格,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够使经济效益实现大幅提升,为体育场馆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加强公共体育服务

據统计,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体育场地类型中多存在低质量场地,难以满足现阶段全民健身的需要。其中,篮球场、乒乓球场、全民健身路径等需求量相对较大,但整体场地不具并不能有效满足广大群众健身需求,特别表现在公共体育场地资源呈失衡状态。大学体育场馆是由国家投资建设而成,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特征,除对大学生具有体育功能及场地支持之外,亦是有着公共体育服务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数大学体育场馆在管理期间,其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更多是以供给校内师生使用,未能充分发挥公益性价值。同时,场馆的开放时间、运行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通过加强管理,将信息技术开发并投入至场馆管理工作当中,则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成效,不仅能够优化场馆时间及空间管理,实现对外开放功能,亦能够依托信息化管理技术,减少运行成本,从而实现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效果。

(三)推动高校体育场馆的长足发展

结合现阶段高校体育场馆设备特征分析,其与其他系统场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包括如设计建设上投入的资金更多、保养与维护投入资金相对较大、难以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投资回报率不高等等。同时,在管理模式上,也无法与其他系统场馆相比较,整体缺乏专业的管理模式及运营经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体育场馆的良好发展,且这一重要资源的价值未能有效发挥,从而出现资产浪费的现象。而通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采取创新管理模式及手段,则能够更好地推动高校体育场馆的发展,诸如与第三方合作、委托管理等,通过规范、专业的管理,逐步实现并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使其价值效用得以切实实现。

二、目前大学体育场馆管理期间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不科学

管理模式是管理工作的结构与框架,亦是落实管理工作的核心指向,因而对体育场馆的运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当前大部分高校在体育场馆管理上,在资源分配、开放时间及形式、项目设置等多个方面都缺乏统一的标准,普遍是以学校自身实际自行制定管理模式,不具备科学性、专业性以及系统性。比如,对于篮球、羽毛球等的运动项目,基于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在开放力度上相对较大;但对于新兴项目、受众群体较少的项目,如网球、游泳等,则开放程度相对较小,且常会受场地因素影响而无法有效开放。部分高校在管理上,亦会存在设施、场地等资源利用率低等的现象,无法满足更多群体的多元体育运动需要。此外,在管理模式上海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即对于管理及运营成效的评价相对不足,从而影响其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有效发挥。

(二)管理人才匮乏

现阶段大学体育场馆的管理及运营主要由学校自行实现,这就造成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管理质量及效果。学校大多数聘请或组织的管理人员,都不具备这方面专业技能。人员结构更是由教师或兼职人员担任,部分学校聘请的专职人员也仍存在专业性不足的现象,未能在体育场馆管理上予以高度重视,对人才的引入指标要求也相对较低,导致呈现这方面管理人才匮乏的现象。特别在新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人才不足的问题愈加明显,对体育场馆的管理需要及难度更是不断增加,而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导致当前体育场馆的管理及服务质量仍未能得以有效提高,甚至还在呈负经济趋势增长,难以保障和推动大学体育场馆的长足发展。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提高管理成效的关键与保障,但就目前大学体育场馆的管理情况而言,其管理制度的建设并不完善。现阶段大学体育场馆多是以对内开放为主,因而整个管理过程相对较为简单。如此一来,在管理制度的建设上则未给予较高的重视,甚至少部分场馆仍未建设相应的制度体系,导致管理期间缺乏明确的管理依据,不仅影响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与落实,更是无法保障管理过程的质量。在现今时代的发展中,政策提倡大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在此背景下,管理工作难度则会因各类因素的变动而逐渐增加,从而影响场馆的有效运营。此外,部分大学体育场馆虽设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缺乏监督管理部分,如此,则无法保障管理工作的质量效率,甚至会造成管理制度形式化的现象,不仅难以真正发挥管理制度的效用,亦会对场馆的运营及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大学体育场馆管理措施建议

(一)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力度

管理制度是管理行为的依据,支持管理工作的有序、高质量开展,保障管理工作的切实落实,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及科学性。因而在落实大学体育场馆管理工作期间,则需首先做好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工作,强化管理力度,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在此期间,应注意保障制度设置的规范性及全面性,将整个管理活动中可能涉及的各类情况全面纳入制度体系当中,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提高管理的规范性、标准性。同时,针对现阶段对外开放管理方面,则需做好具体项目、开放时间等各方面的制度设计,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定制度内容,诸如大众喜好、生活作息及运动习惯等。期间,可将互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借助大数据及互联网平台,智能、高效的获取更加全面的信息内容,为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提供数据支持。此外,针对辅助类管理制度,诸如监督机制、责任机制等,需结合当前制度的设立及实际管理情况进行优化落实,确保制度体系的作用价值切实发挥,对管理工作人员形成有效的约束,降低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以提高管理质量。

(二)规范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专业性

管理模式亦是大学体育场馆管理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规范管理模式,能够增强体育场馆日常运营的穩定性,使之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自身发展的潜力,既能够推进管理质量,亦能够促进场馆的良好发展。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在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上仍有部分缺漏,不具备较强的规范性,这就需要高校针对性对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讨,加强管理模式的规范性建设与落实,提高管理的专业性,确保管理工作有序、高效的展开。比如,针对每日开放时间、场所进行科学规定,可通过公告张贴、网络信息推送等手段告知锻炼群众,以提高运营的规范性。针对场馆内的设施设备应定期做好保养及维修工作,保障其运动使用期间的安全性,为学生及社会大众提供更优的体育服务,增强群众在体育场馆的运动体验。另外,体育场馆还需定期做好工作总结,并及时召开相应的工作会议,分析近一段时间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果,积极研讨有效改善的措施,以不断完善和优化当下管理模式,创新服务内容,促使体育场馆的服务职能得以切实发挥,促进体育场馆的高质量运营。

(三)提高体育馆管理人员的专业性

管理人员作为执行管理工作的直接关系人,其专业性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管理工作的整体成效,亦是对体育场馆的稳定发展有着相应的促进作用。因而在优化落实大学体育场馆管理措施期间,还需要重视管理人员专业性的培养与提高,建设优秀的管理人才队伍,为体育场馆的良好发展建设一支有力的支持团队。具体而言,高校可结合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需要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进而依据计划的设定开展一系列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包括如设施设备的使用、保养,以及管理技巧、方法等内容,使之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性,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具质量的完成工作任务。此外,为提高管理人员的自我提升意识及重视,保障培训效果,还可依托考核机制对参与培训的管理人员予以考核,包括卷面、实操等方面的考核,确保管理人员切实实现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期间,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需要求其继续培训,通过考核后开展相应工作。

(四)强化体育馆服务意识

大学体育场馆的日常管理工作,旨在服务于受众群体,保障体育场馆的有效运营。其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群众在体育场馆中的运动体验,对运动质量效果、体育场馆的稳定发展亦是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落实管理措施方面,还需注意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场馆内部的服务质量,给予大众更好的运动体验,吸引更多的群众至体育场馆中进行运动和锻炼,将大学体育场馆的资源价值充分发挥,增强其利用率,提升运营整体质量。具体而言,高校体育场馆应需注重对新服务理念的学习与落实,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服务意识,尽可能提供给群众更优质的服务内容,拓宽体育场馆的受众面,使体育场馆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职能效用,推动现代体育健康、体育运动的建设发展。

(五)加快推进高校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管理工作的落实还需要顺应时代的更迭发展,结合时代的脚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实现现代化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及有效性。目前,体育场馆管理已逐步引入大数据技术及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智慧体育为核心理念,具有更加便捷、安全的管理优势,能够为体育场馆提供一站式智能化管理服务,辅助管理人员进一步提升管理成效,更好地促进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发展,实现智慧化健身服务。高校可积极将之加以利用,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体育场馆服务平台,依托移动媒介,借助多方平台,为大众提供系列性综合服务,以提高管理服务质量,促使高校体育场馆亦能够与时俱进,在智慧化服务中实现运营管理的有效性,不断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推动体育场馆的良好建设与发展。

结语

大学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质量,决定着场馆的利用率及未来发展。在新时代体育与健康的发展热潮中,高校应提高体育场馆的管理重视,结合时下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一步探索更加高效、科学的管理措施,从不同的角度及层面逐一改善和优化管理方式,构建更完善的管理体系,以提高大学体育场馆的资源价值,使之能够更好地为高校学生提供体育运动支持,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的有效发展,切实落实现代教育的培养及发展目标,打造新一批强体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晓聪.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参与现状研究——以珠海市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01).

[2]张晴.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的个案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钱学峰,田茵,罗冰婷.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协同治理机制探析——以体育社会组织的功能释放为视角[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1):8.

[4]潘玉舟.辽宁高校体育场馆利用效率提升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21(6):3.

[5]张瑞云,惠萍,尚悦,等.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运营模式的优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

作者简介:

姓名:吕品,出生年月日:1985.04.10,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江苏南京,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实验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和场馆管理,工作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管理措施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国外体育场馆构建及融资模式
至善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