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丙林
摘 要:农村地区土地流转的有序推进对我国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该文对土地流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包括引导促进农户的思想观念转变、加强土地流转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发挥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作用等。
关键词:土地流转;作用;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9-0136-03
当前,农村地区经济实现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即为充分地盘活土地、实现土地的有序流转。当前,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土地流转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利于提高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对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產生了较大的阻碍作用[1]。因此,为了推进土地的有效流转,必须对其重要性给予充分的认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推广的流转措施,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 土地流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1 实现农户增收 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户在农忙时进行农业生产,农闲时外出务工[2]。而农业生产的效益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天气、种植技术水平、种子质量等。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农户难以都兼顾到,土地的荒废现象也越来越多,与我国推广规模化农业生产的要求不相符合[3]。通过对土地进行合理的流转,农户可以从农业土地中获取一定的租金,一来避免了土壤的荒废现象,二来增加了收入,三是有利于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生产。
1.2 加快劳动力转移 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户的收益与农业生产逐步实现分离,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转移到城市中从事其他行业,一来解决了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缺乏劳动力的现状,二来增加了农户的收入。由此可知,土地的流转可以使土地的实际利用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挥,为农户提供稳定收益的途径,同时也加快了劳动力的转移,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3-4]。
1.3 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流转可以更加充分地对土地进行利用,避免大量土地的闲置、推广规模化农业生产,产生的经济效益更加明显。近些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土地流转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进一步使土地的流转规范化,提升了土地的利用价值。
1.4 推动乡村振兴 对于农民来说,土地不仅是生产工作最为重要的因素,更是国之根本。为了对农村土地进行有效的利用,乡村振兴战略起到了根本性的推进作用。与农业相比,目前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更快,农业生产中获得的经济收入明显低于第二、第三产业。此种背景下,农村地区的多数青年劳动力开始往经济发达的地区转移,导致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土地撂荒现象、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对这部分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利于更好地推进乡村经济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土地流转可起到安全保障的作用。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长期发展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土地的利用问题,通过土地的合理流转,可以解决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最大难题,在此基础上各类农村经营主体得以发展起来,解决了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中单家单户的小农生产面临的难题,很好地贯彻了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初衷,有利于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2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2.1 经营呈分散性,流转规模小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土地的经营方式为分散式,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农村地区农业土地出现较多限制情况,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比例低,只有个别农户通过土地承包等方式分散种植农作物。在农业闲置土地的利用方面仍有很大的加强空间[5]。近些年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趋势明显,受到人们思维习惯、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土地的流转仍然面临着难度大、规模小等问题,有的留守在农村地区的老人自行耕种,效率很低。流转出去的土地也是形式过于单一、规模不大、层次质量不高[6]。
2.2 流转方式的规范性不够,阻碍了土地流转的顺利开展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规范性不够,很多都是采取口头协议的方式,签订正式流转合同的占比很少,埋下了之后出现纠纷的隐患。即使部分农户在流转土地时签订了合同,但是没有相应的公证程序,权责关系不清,也不利于后期管理。结合前些年的数据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土地流转中采取传统转包的方式居多,不仅规模小,而且集中度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广大农民整体思想意识保守,对土地流转存有芥蒂,不太相信外来的承包经营人员;二是缺乏正确的指导。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流转双方在权责方面并未建立明确的机制,程序不规范、档案不完善、手段过于单一,导致流转流于形式,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埋下了后期矛盾的隐患。
2.3 大规模的土地流转比例低,年龄结构偏大 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农户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农业技能的掌握水平不够。一些具备一定知识的年轻人转移到城市中工作,老龄的农户留守在农村,一直以务农为生,对土地的需求非常依赖,因此不愿意流转土地。而受到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在农业生产中一般还是采取传统的方式生产,无法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及品质,对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不利[6-7]。
2.4 流转的意愿不强,不利于土地流转 我国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起步的时间较发达国家晚,发展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虽然国家近些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给予扶持,但是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上有的农户在社会保障意识方面较为薄弱,未参与到保障体系中,将土地作为自己生产生活的主要来源,因而不愿意进行流转[8]。
2.5 缺乏相关的制度体系管控,易发生纠纷 目前,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中的关键在于制度体系的管控。虽然当前我国在农村地区土地流转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普及,但是由于之前没有经验可循,一直靠逐步摸索,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流转不够规范、程序稳定性不够等。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农民法律意识不强,土地流转双方依靠口头约定达成协议[9]。我国虽然结合农业发展的需求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为农民流转土地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由于各地的经济差异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未对土地流转具体的程序、价格等作出明确规定,导致一些土地流转过程中即使合同签订了,但是未明晰地就内容、权责条款等作出规定。
2.6 流转过程出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 由于相关部门管控不到位,给予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损害到农民的利益,对土地流转的有序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制约了农业土地资源的进一步优化,甚至导致一些农业土地资源的流失[10]。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土地的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经济价值逐渐被人们更深地挖掘,因此农村地区有大量的城市资金注入进来,很好地实现了撂荒土地资源的利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在合同规范性不够的基础上,有的对土地的用途进行了私自的变更,不利于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土地使用中出现了大量的非粮化、非农化的趋势,对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的影响巨大。
2.7 收益分配机制方面的制度不完善 目前,部分农村地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广大农户接收到的资本、技术、信息等相对于土地受让方来说处于弱势,因此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的过程中其收益并未真正体现出来,存在收益机制不合理等问题,无法为农户的利益提供有效的保障。土地流转后多数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如果土地经营取得良好的收益,则土地的承包主体经济利润较高,广大农户普遍无法随之分享收益、只能取得较少的固定收益。
3 加快农业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3.1 引导促进农户思想观念的转变 农村土地的流转直接受到广大农户思想观念的影响。目前,有的地区农户观念比较落后,对土地流转比较排斥,导致土地流转工作无法有效推进。因此,需要加大对土地流转工作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对农户做好引导,使其意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意义。宣传的方式可多样化,包括电视、广播、宣传栏、短信、公众号等,也可以到基层走访宣讲,加深农户对土地流转工作的认识,改变其传统思想,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土地流转工作。
3.2 加强土地流转服务管理 土地流转中,有的农户受教育的水平有限,在较短的时间不能对土地流转工作有较全面的认识,需要相关部门做好服务管理工作。首先要让双方在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上给予引导,确保其签订的合同正式、规范、合法,就双方相应的权责予以明确。并加大监督检查管理,如果土地流转中不按照规范进行合同的签订,或者私自对土地的用途进行变更,则要依法给予严厉的打击,以不断规范土地的流转、促使其合理合法流转。
3.3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 农业土地流转,一项根本性的保障在于不断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包括备案审查、调解仲裁、风险预警等[1]。土地流转市场中如果流转管理机制缺乏,则可导致混乱、损害到农户的利益。因此,相关部门要对土地的流转合同进行审查、监督,有的土地流转合同已经完成的,也要做好登记、归档、督查管理,以不断规范化土地流转的流程、打击流转中的违法行为,确保土地流转有良好的秩序。在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的约束下,土地流转过程中权责明确,大大地降低了后期的各类纠纷。土地流转的各个环节建立起监控机制,对各个环节的合法起到监督作用,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3.4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目前,我国土地流转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土地租赁模式、土地入股模式、股份合作模式、反租倒包模式。这些模式都是在土地流转的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促进土地流转的集约化、规模化,经济效益明显,可结合各地的实际选择适合的土地流转模式。今后可结合各地的实际对土地流转的收益分配制度进行完善、建立起长效的发展机制,提高广大农户积极参与的热情。
3.5 发挥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 由于农户信息闭塞、受教育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农民对土地流转方面的信息不够了解,土地流转面临较大的难度,因此今后可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传输渠道,为土地流转的双方提供有效的途径进行相关信息的了解[11]。建立中介服务结构,为土地流转供需双方提供交易的平台,加快土地的安全有效流转。中介机构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为土地流转各个环节提供有效服务,满足农户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答疑解惑,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总之,通过中介服务结构的推动,可以加快土地流转的速度,让农村的土地资源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将大量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实现规模化发展,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12]。
4 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工作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我国各地土地流转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有益经验。国家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的指导政策,对其有序流转、健康发展予以积极的引导。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适合的土地流转模式,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士宣.促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J].北京农业,2009(9):66-67.
[2]董士玲,吴健.邳州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调查报告[J].新农村(黑龙江),2010(8):29-30.
[3]蓝明全.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农业发展对策建议[J].北京农业,2015(6):243-244.
[4]孙宇.农村土地流转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及建议[J].河南农业,2021(8):4-5.
[5]王大为,周永刚.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与建议[J].新疆农垦经济,2017(5):45-49.
[6]郭洁萍,王慧青.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農村实用技术,2021(2):53-55.
[7]张东飞.浅议新时代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建议[J].魅力中国,2021(18):368-369.
[8]平建党.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建议[J].南方农业,2017,11(33):68-69.
[9]张爱军.我国土地流转信托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农村经济,2014(9):73-76.
[10]刘志红.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简述[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5):8,10.
[11]杨承超.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建议--四川省南充市土地流转问题调查[J].农村经济,2003(1):22-23.
[12]程冬民,周克任.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经济,2011(4):151-156.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