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卡
前几天,封闭在家,却反而有了写诗的冲动,乱画了一首歪诗,大意说遂想起关二爷,他爱读《春秋》,复感叹神州古代真不简单,战神杀神都会作诗,我说的是项羽和荆轲,还戏谑古希腊的阿喀琉斯和007就不行。
有一次,碰到了說实话的朋友,说读诗真难,不要说读懂了,捧上一部还没打开读就已经“读”不懂了,不敢读了,人已经先就被诗歌吓倒了。也的确,我们在读诗的时候,作为读者的精读能力首先就自我放泄了。不仅读者如此,连诗人在写诗的时候,也会大失水准,常常出现标点用错、语法不通、语句混乱这类平时写散文绝难出现的问题。诗,让我们在瞬间失去了平常心,让我们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溃败感,从而为了挽回自尊而远离诗,把它推到了离自己很远的远方,让诗歌和远方结伴而行。
读诗有法。彭铎先生曾给学习文学的学生说,你们的课程,除了音韵学和目录学,其他的都可以自学。作为诗歌学徒的时间越久,我自己越觉得恰当的诗歌书目的重要。本来,我想给有志读新诗的朋友开一个书目,比如通行了二十多年的人文社出的一套“蓝星诗库”就很不错,最近十年作家社推出的“标准诗丛”也很不错,外国诗歌,辽宁教育社出版的规模空前之大的一套“20世纪世界诗歌译丛”也很不错,上了点年纪的诗人,大概都有其中的几本,现在绝版已久,要找大全套,在全国也是壮举。转而一想,也挺冒险,这些书很费银两不说,对读者自己也未必相应。
诗有别材,非关书也,适宜自己的最好。那么,怎么找到自己的“那”一本诗集?我的经验,找一本量大面宽的诗选集,然后通读,碰到感动了自己,有感应的一首,不要放过,细读若干遍,像北方人吃大饼一样,把诗歌慢慢掰开,细细品味,真正吃透它,然后再找这首诗的作者的其他诗集,和他相关联的人物的书(多半也是诗集),再读,就读进去了,入了诗歌的味了。
曾听来一个说法,说有人质疑读书,说读不懂为什么还要读?被质疑的人给了他竹篮子让他打水,多年之后,他还是没有打到水,但教他的人说看看你手中提的竹篮子,不是已经被水软化了吗?书中也许没有黄金屋,也没有修仙小说所说的灵石仙石里包含的其他神神道道的东西,但读书,尤其读诗,会改变我们的心,软化我们的心。
海子认为,像万里长城、金字塔,还有圣经,才是天地之间的大诗,叔本华也呼唤人们读自然宇宙这部书,这个层次多么的难啊,而在人生在世犯难之际,书籍却似故人从对面群物中走来,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