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集彩,王恒学,杜光耀
(1.湖北工程学院 新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2.翔宇教育集团湖北监利中学,湖北 监利 433300)
“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工科类发展的先导课程。其囊括了经典力学、热学、电磁学、波动光学及近现代物理学等体系[1],具有内容多、涉及领域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学习“大学物理”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助于学生学习并掌握“大学物理”基础理论知识,但是对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效果不显著,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初衷。实例教学法本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原则,注重问题导向,融入了课程思政的元素,其教学重点主要是解决“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把问题抛给学生,促进师生互动,达到一种“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的良好能动循环,从而使学生对“大学物理”知识的“真”掌握。因此,本文通过对实例教学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分析,以期实例教学更好地应用于“大学物理”教学,从而达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目的。
目前“大学物理”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依然存在教师按照学时来安排教学,没有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需要。其次,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不能相辅相成。教师没有摆脱传统授课模式影响,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2],没有辅助措施完成形象化设计。最后,课堂教学师生缺少互动。教师满堂灌讲授了两节课,学生却听得似懂非懂。近几年,虽然兴起了“腾讯课堂”、“学习通”、“智慧树”、“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理论知识点的复杂性,仍然让较多的学生觉得内容枯燥,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实例教学法的教学方式,以期提高教学的质量。
实例教学法是本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原则,让学生更能掌握理论的本质[3]。通过分析解决实际的案例或问题,做到举一反三,最终达到实现掌握“大学物理”基本理论知识的目的。实例教学法教学重点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问题抛给学生,师生互动,达到一种“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的良好能动循环,从而促进学生对“大学物理”知识的“真”掌握。例如,高速公路上发生多次连环追尾事故,引发大家对保持车距有一定的探讨,到底车距为多少才算安全的呢?通过提问引发思考,要求学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变力提供加速度公式,位移、速度、加速度三者之间的微积分关系,进行定量估算,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变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理解,同时提出学生考驾照注意事项。教师抛砖引玉,将问题留给学生,加强线上线下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深入探讨实际的案例或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恰当的实例是实例教学中的基础和前提,具有代表性、趣味性的实例,更能使学生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点,这需要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挖掘实例,需要更多的教师提供分享有趣的经验,需要调查、取证、分析、总结,找出经典的实例,来充实实例教学法在“大学物理”中的应用与实践,表1列举了部分电磁学教学实例。
以表1的序号5为例,教师抛出螺旋线运动加速器、磁聚焦的案例,促进学生掌握洛伦兹力,分析带电粒子运动轨迹。再以表1中的序号7为例,为让学生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理解自感和互感现象。以水力、风力发电机,新科技磁悬浮列车、磁悬浮滑板、集电环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及背后原理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从而引出对电磁感应定律的学习和思考,最终实现学生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真正掌握。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物理知识,又提升了实践能力,最后实现了教学质量的“真”提高。
表1 “大学物理”电磁学教学实例简表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知识点本身,而且还要注重局部和整体的把握。以电磁学中的电场强度分布——均匀带电金属细圆环、圆盘中心轴线的电场为例。已知正电荷q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的圆环上,计算在中心轴线上某点P点的电场强度。设计问题:均匀带电体怎样求电场的分布?给出提示:均匀带电体可以分成若干相似的模型,利用微积分的连续求和思路,来求解电场的分布。设圆环的线电荷密度为λ,取圆环上电荷元dq=λdl,则电荷元在某点产生的电场(见图1)。
图1 dq在P点的场强分布
(1)
图2 均匀带电圆环在P点的电场
(2)
因为
(3)
代入求解P点的场强得:
(4)
设计问题:如果将均匀带电圆环换成均匀带电圆盘,则中心轴线上场强的分布情况又是怎样呢?给出提示:以折叠式水果篮为例(见图3),圆盘可以拆成无数个圆环。利用圆环的结论,来求解圆盘的电场。
图3 折叠式水果篮
(5)
当学生对这样的水果篮很好奇时,会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圆环与圆盘之间的联系,从而求出来均匀带电圆盘的电场的分布。通过对带电圆环和带电圆盘电场分布的讨论,引出带电圆环电极、旋转圆盘电极的原理。
在该实例中,我们只是简单地给出概念和公式,学生很难将其应用到模型复杂的电场中。但如果将模型形象化,找到理论上的“着陆点”,破解新的知识点,物理思想就可以讲的有理有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大学物理”是一门基础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教育,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4]。通过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史及科学家的成长历程的学习,使同学们建立科学的价值观,激发求职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和解决一切难题的“工匠精神”。以波的叠加为例,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的两列相干波叠加后,波的强度变成原来的4倍,即I=4I0。利用这一知识点,强调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力量。
综上所述,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运用问题导向的“实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有助于学生对“大学物理”知识的 “真”掌握、“真”理解,提高了“大学物理”教学效果,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当然,根据不同专业的知识需求选择合适的实际教学案例,注重问题导向是实施好该教学法的精髓,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高效的“大学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