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华,何永红,靳鹏伟
(1.湖南科技学院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2.湖南科技学院 湘南传统建筑与乡村建设研究所,湖南 永州 425199)
工程教育认证是土建类专业培养与国际接轨人才的重要途径[1-3],在我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培养有责任感、有职业道德的当代大学生,这与当前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相一致。在工程教育认证的推动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等大环境下,传统教学的讲授法,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上课形式苦闷无趣,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后学习是分离的个体,师生互动很少[4-5],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一线教学经历,以“建筑施工安全”课程为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即采用“挖掘+融合”的教学模式,将思政之盐融入课程之汤,继而推动教学改革[6-8],并应用于“建筑施工安全”这门课程。对比课程思政实施前后,学生在学习主动性、课程兴趣度等方面的情况[9],结合问卷调查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获取学生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想法和需求,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完成育人和育才使命。
“建筑施工安全”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在大四第一学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工程项目学习基础。该课程具有典型的学科交叉性、实践性强、教学难度大的特点[10-12]。
1)学科交叉方面。这门课是属于工学与管理学交叉的一门学科课程,既有工学课程的实践性又有管理学课程的理论性,管理学专业侧重于对管理知识的解释和管理现象的把握,而工程专业侧重于内容广度性。“建筑施工安全”这门课程内容丰富,包含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建筑施工现场机械使用安全技术与管理、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与管理、建筑施工现场用火安全技术与管理、建筑施工现场高空作业安全技术与管理、土方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施工现场文明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教育、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与安全检查、职业卫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报告与应急救援。对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安全技术与管理作了全面而又系统的介绍,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因违反管理规定而应承担的责任也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2)教学实践方面。“建筑施工安全”不仅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也是土建类其他专业,如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建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或选修课,这门课与工程生产实际结合紧密,是一门学会就能用的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奋斗在工程建设一线,与工程项目打交道,如何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如何规避安全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
3)教学难度方面。担任过“建筑施工安全”这门课程授课教师,普遍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该课程安全规范多,内容枯燥,教学难度高,学生兴趣度低,学生不把心思放在这门课的学习上,导致学生的出勤率比较低,学风差,期末考试的成绩不理想,不及格率大大增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老师只有降低考试难度,考前给学生进行复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心思更加不在这门课上了,如此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着该专业学生培养质量。
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教育认证的浪潮下,结合上述“建筑施工安全”课程特点,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于课堂这个培养人才的阵地上,不断挖掘出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爱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的当代大学生[13]。
针对“建筑施工安全”课程特点,按照图1所示,对2016级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按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构成比例进行传统教学模式授课,而对2017级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按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构成比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授课。根据设计的问卷调查发现,2016级和2017级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的比例很接近,2016级在1:1.19,2017级在1:1.11。结合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6级和2017级学生的“建筑施工安全”这门课程安排在1~8周,共32学时,平均每周4学时,学分为2学分。由于这门开设在大四,因此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和任选课程学生们都已学习完成了,如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管理概论、管理学原理、工程建设法规等,对工程建设领域全过程都已经熟悉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每章节的课程思政点及达到的育人目标安排[14-15],见表1;而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大纲与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大纲对比见表2。
图1 不同年级学生构成样本
表1 每章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表2 课程教学大纲的改革对照
在课程结束以后,立即向所有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中涉及的每个问题都向同学们进行了说明,以便于问卷调查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回收率,给出时间让学生填写并及时回收。调查问卷共涉及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课程的兴趣度两大模块,每个模块8个问题,共16个问题,其中单选题每个模块各7个,文字叙述性建议和意见题目每个模块各1个。此后,对调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在此基础上采用SPSS 和 EXCLE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课程思政对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效果。表3是学生干部及非学生干部在传统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融入课程这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学习主动性的影响数据统计。
表3 学生学习主动性情况比重表
从表3可以看出,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教学难度较高的“建筑施工安全”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学习主动性通常不高,统计数据显示主动性较强及以上的仅为28.89%,但学生干部学习主动性略高于非学生干部。而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建筑施工安全”课程之后,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性,而且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明显的增强,学习主动性较强及以上的占68.59%,提高了近40个百分点,从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对比来看,学生干部的效果性明显高于非学生干部;学习主动性差和较差的由原来的39.9%变为11.53%,减少了近30个百分点,从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对比来看,学生干部学习主动性差的远远低于非学生干部,这充分显示了课程思政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的卓越成效,为破解学生不主动学、不愿意学指明了很好的方向。
2)课程思政对学生学习兴趣度提升效果。表4是学生干部及非学生干部在传统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融入课程这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影响数据统计。
表4 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比重表
从表4可以看出,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教学难度较高的“建筑施工安全”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通常不高,统计数据显示主动性较强及以上的仅为40.46%,但学生干部对课程的兴趣度高于非学生干部24个百分点。而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建筑施工安全”课程之后,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性,而且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有了明显的增强,学习主动性较强及以上的占77.83%,提高了近38个百分点,从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对比来看,学生干部的效果性明显高于非学生干部;对课程的兴趣度差和较差的由原来的27.96%变为3.26%,减少了近25个百分点,从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对比来看,学生干部学习主动性差的远远低于非学生干部,这充分显示了课程思政在塑造学生课程兴趣度方面的良好效果,为培养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热情度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在地方性本科院校积极推进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结合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安全”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了两届学生在传统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课程的兴趣度。结果表明,这两个方面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其中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对于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之后的教学效果虽都有显著提升,分别提升了44.05%和35.37%,但两方面的变化情况是不一样的,数据表明: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对学生干部学习主动性比非学生干部高出19.7%,而课程兴趣度提升程度仅为10.7%。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要更具针对性、更细化,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这就为课程思政教学开创了新思路,对显著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