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思考

2022-06-13 13:25薛芷宜
乡音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数字化

■ 薛芷宜

(作者单位: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文化的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作为公共文化重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讲,无论是保护和挖掘还是传播和弘扬,都必然借力科技的力量,以数字化赋予其强大的传播能量和生命力。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有很繁重的工作要做。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对于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是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同,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文化形态,大都是通过面授心传、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和发展,内容和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传播途径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加强数字化建设,把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变为数字化资源,能够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并且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让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精神文化生活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加强数字化建设,能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更为丰富、传播方式更为便捷,大大增强审美、娱乐、体验功能,由“小众”成为“大众”,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而且具有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在传统技术条件下,由于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受众面窄,商业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难充分释放出来。加强数字化建设,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和形式的整合提升,特别是与旅游、文化创意等相结合就会呈现出新的业态,从而以新供给刺激新需求,同时又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销渠道的拓展,从而有效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建设开展时间不长,加之受思想认识和客观条件等各方面的制约,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一是推进力度不够大。在思想认识上,一些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对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感不足,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二是数字化资源供给主体单一。供给主体的数量还不够丰富,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不能实现资源供给主体的社会化,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难完成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工作。三是数字化平台共建共享水平较低。目前各地建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大多是由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等单位建设管理的,其他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不能共建共享。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推动数字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一)摆上突出位置,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包括数字化建设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政府理所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应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列入工作规划,列入年度计划,以钉钉子精神盯住不放,一年接着一年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形成多元投入的渠道。加强人才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为数字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二)提升质量水平,完善非遗记录体系。做好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构建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标准体系,从各个方面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门类进行覆盖,使数字化建设有章可循、有标可依。推广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突破实体博物馆的时空限制,通过影像播放、语音介绍、幻灯片播放、网站、3D、VR、AR、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方式,做到静态展示与动态展示相结合,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形式,在展示传播中增强线上或者现场访客的体验。目前,南京、敦煌等多市均已开通数字非遗博物馆,以视觉化、审美化和数字化呈现方式,对当地非遗的传统工艺进行当代解读与传播。

(三)创新方式方法,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不可分离,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数字化建设中,应创新方式方法,培树特色品牌,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在扩大传播的过程中实现更好的保护。比如,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探索了整体古典建筑完全用作数字化展示的开创性尝试,展出了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实现了高度沉浸式的体验,有效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可达性与生动性。又比如,河北省正在研究推出按图索“迹”《河北非遗旅游地图》纸质地图、线上地图和“河北公共文化云”APP,让典故“找得到”、让历史“活起来”、让文化“看得见”。

(四)加强资源整合,实现共建共享。加强区域内部资源整合,打破文化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社会组织之间的界限和隔膜,特别是打破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及非遗研究机构之间的壁垒,共同打造整体优势,避免工作重复和资源浪费。这是提高效能、避免浪费、扩大传播的重要手段。加强区域之间资源整合,适当实行跨地区、跨省的合作,充分利用不同地域的特色和优势,构建统一的资源数据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例如,可以统筹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长江沿线非遗保护弘扬传承工作,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标识的传播度和影响力。

(五)强化法治保障,服务数字非遗高质量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必须依法依规进行,特别是严格遵守《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知识产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好知识产权。应按照相关法律程序完成产权主体合同签订,在展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上标明产权人相关信息。涉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隐私的,要依法进行保护,对相关信息进行保密处理。同时,严格遵守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设置相应的浏览权限,并且利用技术手段,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信息被篡改。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数字化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Tough Nut to Crack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