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刚,张传熙,李乐坚,赵满良(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河南郑州 450007)
高速、长距离、大容量永远是传输技术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从100G 技术的首次引入到目前已接近10年时间,超100G技术并未能像想象中的一样能大规模商用,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尤其是近10 年,传输容量增速(10%)远低于全球网络流量增速(45%),有研究指出未来20年内将遭遇“传输容量危机”,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是否有应对之策?从现网情况看,一干网络带宽需求主要集中分布在京汉广以东的区域,100G 波道资源消耗快,大量的新建系统对一干线路、机房空间、电源等造成较大的压力,有较为强烈的部署超100G系统的需求。本文将从超100G 技术发展趋势、超100G技术应用、超100G 技术部署3 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研究如何进一步提升传输效率、降低传输网单比特造价成本、推动超100G技术规模化商用。
100G 带来高速光传输的一场革命,相继突破了偏振复用、相干接收、DSP 和软判FEC 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使得100G 可以实现80 波2 000+km 的传输距离。超100G 技术继续重用上述100G 的关键技术并进一步发展和延伸,目前超100G主要在调制格式、波特率、载波数量3 个维度上提升系统容量。图1 示出的是超100G技术实现方案。
图1 超100G技术实现方案
根据调制格式、波特率、频谱间隔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超100G 技术,目前主要的超100G 技术有200G QPSK@75GHz、200G 16QAM@50GHz、200G 8QAM@62.5GHz、400G 16QAM@100GHz 等,从调研和测试的情况来看,不同的超100G技术的频谱效率和性能指标差异较大,其中200G QPSK@75GHZ 的背靠背性能指标最好。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超100G技术频谱效率和性能指标
如上文所述,各主流厂家在调制格式、波特率、载波数量3 个维度上不断尝试,努力提升系统容量和优化性能指标。但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调制阶数越高,频谱效率越高,但星座图上各星座点间的欧式距离就越小,噪声容忍度越低,对系统OSNR 的要求就越高,严重限制了信号的无电中继传输距离;在调制阶数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波特率确实能有效提升单波速率,但是根据奈奎斯特抽样定理,波特率越高,占用的带宽资源也越大,而频谱效率并未得到大幅提升。总之,在目前传输设备的技术水平已接近“香农极限”的情况下,传输距离(性能指标)和频谱效率不可兼得,在传输距离(性能指标)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继续提升频谱效率来增加系统容量的边际收益不大,而通过增加载波数量来提升系统总体容量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图2示出的是超100G技术与“香农极限”。
图2 超100G技术与“香农极限”
增加载波数量主要有以下2个方向。
一是空分复用(SDM),使用多个并行的空间路径倍增单通道的波长容量。设备侧需要采用空分复用设备,线路侧需要采用少模光纤或多芯光纤。目前空分复用设备还面临许多技术上的难点,线路上需要大规模引入新型光纤,短期内无法进行规模商用。
二是频谱扩展,通过扩展WDM 系统频谱带宽来提升系统容量。目前频谱扩展主要有C+L 和C++2 种方案,由于C 波段一直提速、供货量较大等原因,C++技术发展迅速,相比之下L 波段技术发展相对缓慢。目前在设备成本、性能指标、200G 技术等方面C++均优于C+L。
超100G 技术应用可以分为城域传输和骨干长途传输2 个场景。城域传输由于传输距离较短,对性能指标要求较低,现有的单波200G、400G 产品完全能满足城域传输的技术要求,现网应用主要由业务需求推动,在技术选择上应尽量选择频谱效率较高的超100G技术,如200G 16QAM@50GHz。骨干长途传输在部分重点线路(如京沪穗)有部署超100G系统的强烈需求,超100G 技术能有效缓解干线光缆纤芯、机房空间、动力电源等资源压力,但我国幅员辽阔,超100G 技术相比现有100G技术无电中继距离缩短,导致部分段落增加中继板卡,可能会增加投资和维护成本,因此需要结合骨干传输网的网络业务模型选择合适的超100G 技术,实现骨干传输网成本最优。
以现网100G 系统为参考标准,超100G 技术主要在2个方面影响网络建设成本。一是传输性能指标劣化需要增加中继板卡,增加网络建设成本;二是技术进步带来设备单比特造价降低,降低网络建设成本。设定技术进步带来的设备成本降低系数K=超100G 设备单比特成本/100G 设备单比特成本,在一定网络业务模型下,网络建设成本和性能指标劣化呈现如图3 所示的规律。
从图3可以看出,在当前网络业务模型下,为了保证骨干网超100G网络建设成本不大幅提升,当性能指标劣化程度越高,需要设备成本降低系数K越小,对设备招标采购的压力越大,同时也意味着需要配置的中继板卡更多,后续网络维护压力也更大。因此,骨干长途传输应尽量选择性能指标较好的超100G技术,同时引入C++频谱扩展技术提升系统容量。
图3 性能指标劣化程度与网络建设成本的关系
综上所述,C++200G QPSK@75GHz是目前骨干长途传输的最佳技术选择。
超100G 技术部署最大的挑战是在骨干长途传输应用场景,如何尽可能地延伸传输距离,保证系统长期可靠地稳定运行,是工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假定传输距离为1 000 km,光纤衰减系数为0.22 dB/km。根据光信噪比计算公式(58 公式)计算理想模型下站间距与OSNR的对应关系(见图4)。
图4 光放段距离与OSNR的对应关系
WDM系统光信噪比(OSNR)公式为:
OSNR=Pout-L-NF-10lgN+58
式中:
OSNR——经过N个光放段后的光信噪比
Pout——每通路的平均输出功率(入纤功率)
L——光放段衰减
NF——光放的噪声指数
N——光放段的数量
在入纤功率、噪声系数等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当光放段距离由80 km(衰耗22.8 dB)降至60 km(衰耗18.2 dB)时,光放站数量增加了4 个,OSNR 提高了3.35 dB。从工程实践来看,跨海WDM 系统采用G.654E 光纤,可以实现上万公里的无电中继距离。理论推算和工程实践均表明,降低光放段距离(光放段衰耗)能有效提升无电中继传输距离。基于这一思路,结合现网实际情况,对超100G系统部署提出如下技术措施。
措施1:后期在光缆建设中应适当缩短光放段距离,建议将光放段的距离从80 km调整为60~70 km。
a)野外敷设光缆设置野外光放一体柜/简易机房(如图5所示),缩短站距,站距尽量平均。
图5 野外光放一体柜/简易机房
b)高速公路敷设光缆建议在服务区设置OA 机房。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距离大多为30~40 km,一般不超过60 km。
措施2:建设G.654E 光纤。G.654E 光纤具备低损耗和大有效面积的特点,在降低系统衰耗和非线性效应方面明显优于G.652D 光纤,更适应大容量、长距离传输系统的发展。但目前G.654E 光纤价格较高,因此提出建议。
a)优先考虑北上广等国家中心城市之间的直达路由部署G.654E光纤。
b)优先考虑长跨距、大衰减的光放段间部署G.654E 光纤,提升系统指标,便于超100G 系统实施落地及后期维护。
c)采用G.654/G.652 光纤混缆敷设降低建设成本,G.654E 纤芯主要用于长距一干传输,G.652D 纤芯主要用于省内传输。
从100G 到超100G,传输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接近“香农极限”,系统的频谱效率和传输距离无法同时达到最优,没有一个可以称之“绝对好”的超100G 技术,这是超100G技术至今难以大规模商用的原因之一。
如何在科学原理的范畴内,进一步发掘通信的潜力,是通信行业众多奋斗者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为了推动超100G技术尽快落地,降低传送网单比特造价成本,本文提出应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超100G技术,城域传输应尽量选择频谱效率高的超100G 技术,而骨干长途传输建议选择C++200G QPSK@75GHz技术,兼顾传输距离和系统容量,达到系统能力的总体最优。同时,本文基于理论测算和现网实际情况,对骨干长途传输部署超100G提出了多项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