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讲话”文脉 开启文艺新征程

2022-06-13 04:49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艺作品讲话文艺

中国艺术研究院

引言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凝结着中国文化奋进的历史,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回首中国文艺走过的道路,1942 年5 月是值得铭记的历史节点。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参加了全部三次会议,并在5 月2 日的第一次会议上做了“引言”,在5 月23 日的第三次会议上做了“结论”。经过整理,1943 年10 月19 日,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全文在《解放日报》上正式发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集大成的第一个重大成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延安讲话”)。

“延安讲话”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提升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创造的新文艺,在中华民族最危险、最需要精神炬火的时刻,实现了中华文艺的涅槃,开辟了中华文艺的新纪元,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根据新的历史任务和历史条件,坚持“延安讲话”指明的方向,努力拓展文艺内涵和外延。日新月异的新社会、新生活,触发新的文艺创造,涌现出一大批堪称经典的文艺作品。之后,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这一过程遭遇重大挫折。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同志主持下,党中央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将文艺工作纳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总目标,赋予文艺以更广阔的天地,迎来了春意盎然的新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第二次飞跃,丰富和发展了“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的精神内涵,奠定了主旋律与多样化的格局,极大地拓展了文艺疆域,火热的生活与蓬勃的精神洋溢在文艺之中,满足了人民群众文艺生活的基本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本清源、守正创新,领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对文化事业进行系统擘画,将文化自信纳入“四个自信”,对文艺工作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

2014 年10 月15 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北京讲话”),从五个方面对文艺工作进行了系统论述。之后,习近平同志又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多次给文艺界回信,就文艺工作作出指示批示。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理论飞跃在文艺领域的具体体现,已经且正在对新时代文艺工作发挥巨大的引领作用,必将对新时代文艺工作产生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

在“延安讲话”80 周年、“北京讲话”迎来8 周年之际,学习两个“讲话”,领会精神实质,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华文艺的伟大复兴。

一、开辟中华文艺新纪元

要想理解“延安讲话”的丰富内涵,必须先了解其产生的背景。

在这个层面上看,深入生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问题,不是一般的文艺理论问题,而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命题。这个核心命题,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那里未能展开,而是随着社会主义运动进展,随着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在毛泽东同志这里,在《五四运动》《〈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特别是在“延安讲话”中得到了系统解答,成为在进步文艺实践中不断被推进的创造性活动。正是对这一命题进行了科学解答,“延安讲话”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首个集大成的重要成果,成为世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成果,从而对世界进步文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璀璨的真理之光,照亮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在这真理之光照耀下,在历史斗争的高温高压熔炉里,一切都在冶炼锻造,一切都在升华涅槃。“延安讲话”就是这文明重生的甜美收获。

在“延安讲话”精神引领下,广大文艺工作者革新文艺机制、健全文艺组织、壮大文艺队伍、繁荣文艺创作,再造中华美学,开辟了中华文艺的新纪元。其最卓越的贡献在于更新文艺观念、释放文艺能量,将文艺从传统中国的宫廷、庙堂之中解放出来,将其从西方个人主义的书斋、象牙塔之中解放出来。文艺真正与无数的人和无穷的远方有了关联,文艺真正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这样的前提下,文艺在多个维度上发生嬗变,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中华文艺迎来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在进步文艺的声声凯歌中,中国凤凰涅槃,迎来新生。

二、开拓人民文艺新疆域

正是基于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定位;基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基于我们不仅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历史要求,我们党才能够正确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调整文艺政策,改善文艺领导,使文艺界迎来了春天。

这期间,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尤其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文艺越来越疏离主流价值观,忽视社会效益,甚至出现一些散布腐朽思想、颓废情绪以及传播封建迷信、渲染色情暴力的东西,危害党和人民事业,损害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迷失方向的风险,任由这种倾向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途。

在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中,既有激动人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场景,又有中国人民默默无闻而又步履不停的求索身影,如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就以一滴水反映整个太阳光辉的方式告诉人们,科学的春天是怎样来到中国,又是怎样普照中国大地的。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不仅以热情饱满的笔触展现中国人民迎接新生活、创造新生活的豪情,而且以恢弘壮阔的画面再现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苦难辉煌历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推出的电影《大决战》(三部六集),全景式地展示了那场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决战,告诉人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自何处,又将走向何方。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既热情满怀地讴歌集体事业,歌颂集体主义精神,又情真意切地关注“平凡的世界”中的普通劳动者,讲述平凡的人物并不平凡的故事和精神,鼓舞全体中国人同心共情、携手并肩、勉力向前。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以多种多样的形式立体地展示了中国人民日益舒展的生活、舒畅的心情、舒心的日子,比如,一听到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我们就充满憧憬和力量,感受到时代旋律的交响。

在“春天”的美妙旋律中,中国走进新时代。

三、开启伟大复兴的文艺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重视文艺工作的政党,习近平同志尤其重视文艺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亲自谋划、部署、指导推动新时代文艺工作:2014 年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2016 年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2019 年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2020 年出席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2021 年出席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都发表了重要讲话;2017 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为标题性段落加以阐述;习近平同志2017 年给乌兰牧骑队员回信,2018 年给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信、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2019 年致信祝贺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 周年,2020 年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2021 年给中国国家话剧院艺术家回信,都针对文艺界相关艺术门类存在的问题作出许多重要指示批示。

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新境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导新时代文艺发展的定盘星和指南针,是开创新时代文艺工作最新、最权威的教科书,为繁荣发展新时代文艺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同志重视文艺工作,是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入思考,基于对人类历史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洞察,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历史方位的科学锚定。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就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人民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正是对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升级,使文化自信和文艺创作的关系问题成了新时代必须思考的重要理论命题。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关系着民族的生死和未来,必然为文艺提供丰厚滋养和长足动力,决定着文艺作品的生命力。但在看到文化对文艺的滋育功能时,也要看到文艺对文化能动的反作用,看到优秀文艺作品是文化最可靠的来源,看到正是一代代文艺名家创作的优秀文艺作品丰富着、丰满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形成悠悠文脉,维系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文艺还是决定文化质量的重要手段。如果一个国家能够持续不断地创作出大量优秀文艺作品,那么这个国家的文化质量必然会持续提升,成为文化大国、文化强国,反之亦然。中华民族之所以百折不挠,历千难万险而屡获新生,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数文艺家以笔为旗,用心动情,创作了大量优秀文艺作品,照亮了民族前行的路。

正是在这样的辩证关系中,习近平同志对文艺工作的殷切期望得以彰显,对新时代文艺工作的使命要求得以彰显,那就是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能够敏锐地意识到世界历史的大变革,清晰地认识到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歌与呼,用创作汇聚起澎湃的中国力量,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一切都归结到一个问题上: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北京讲话”,是一个有机整体,总体来看,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创作优秀文艺作品问题,即指引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作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文艺作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艰难而壮丽的事业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与情感能量。如果将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置于党和国家文艺政策发展史中进行考察,就会发现习近平同志对创作优秀文艺作品问题是何等的重视,是他首次将创作优秀文艺作品问题提到战略高度予以强调。“北京讲话”单列一部分,拿出五分之一的篇幅专门讨论这个问题,从文章格局上看,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中,这是第一次。他还一以贯之地关注这个问题,一再强调这个问题。习近平同志对优秀文艺作品的评价尺度、优秀文艺作品的作用、影响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系统论述,思考之深,可谓空前。在历次文艺工作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勉广大文艺工作者全心全意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可谓苦口婆心、自成体系,其中深意,发人深思。

实际上,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内在逻辑使然。优秀文艺作品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命题,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中必须直面的关键问题。从文艺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出发,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始终高度重视文艺作品质量,总是从美学的和历史的高度出发讨论文艺问题,总是希望无产阶级能够诞生自己的但丁。与他们一样,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十分重视文艺作品质量,但由于中国独特的国情和特殊的历史原因,具体来说就是,在革命时期,进步文艺是在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战争环境中发展的,始终面临着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制约,因而毛泽东同志在思考文艺问题时,首先关注的必然是普及问题,是文艺如何进入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世界的问题。正因为这样,他才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难题。与毛泽东同志一脉相承,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领导、指导文艺政策调整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拓展人民文艺的内涵问题,是如何丰富发展人民文艺的问题,是解决人民群众精神食粮匮乏的问题。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够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困扰文艺工作的老大难问题,解放、发展了文艺生产力,有效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对文艺的需求问题。在这个脉络中观察,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优秀文艺作品创作问题的理论价值就凸显出来:这既是对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发展现状进行科学研判的结果,即发现文艺作品质量已成为制约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核心问题后作出的针对性部署;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程进行重新定位的结果,即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阶段,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下,我国文艺工作已解决了助推中国革命、改革开放的任务,到了提质升级,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阶段,因而作品质量就成为这一理论的核心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第三次理论飞跃在文艺领域的具体体现。

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北京讲话”发表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围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着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瞩目时代发展的生动图景,倾听时代发展的坚定足音,把握时代发展的活跃脉搏,在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惠民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围绕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等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围绕着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主题,围绕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等,倾情投入、用心创作,推出大量优秀作品,开展系列文艺活动,发挥了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的作用。更令人高兴的是,出现了电视剧《北平无战事》《山海情》《觉醒年代》,歌曲《不忘初心》,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孔子》,电影《流浪地球》《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等既获得专家好评又得到广大观众喜爱,持续引发轰动效应的精品力作,显示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强大魅力与强劲生命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和电视剧《觉醒年代》,让我们重温信仰的力量、理想的魅力,使之果真如“电波”一样,跨越遥远的时空,逶迤而来,再次跃动在中国大地上,并永远传续下去。电视剧《山海情》让我们看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多么坚忍不拔;让我们看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乃至牺牲;让我们看到中国社会各阶层代表,从党员干部到知识分子,再到每一位普通劳动者,在这个改造中国、改造社会也改造自己的实践中是多么美丽,其形象令人泪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则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中,再现了中国人民追求文明对话,创造情感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诗意历程,在唯美飘逸的舞蹈动作中让我们体验文化之美、中国之美。更震撼的是,举全国文艺界之力创作了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以空前强大的气魄、空前开阔的时空、空前绚丽的方式,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年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奋斗新时期、开启新征程的壮阔历程,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新道路、建设新生活、创造新文明的非凡业绩,振奋了全党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信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中国人民的美丽姿容、中国精神的开放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最重大的文艺收获。

尽管已经取得了以上成绩,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文艺工作所提出的新使命要求相比,我们的文艺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精品力作数量还是较少,没有建立起稳定的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机制,还未形成优秀文艺作品竞相迸流的局面,文化自觉意识需要继续提升,文化强国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为此,广大文艺工作者仍需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延安讲话”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感悟、用情创作,尽快推动形成优秀文艺作品涌流的新局面,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执笔人:韩子勇、鲁太光;祝东力、喻静参与讨论修改

猜你喜欢
文艺作品讲话文艺
文艺作品
1942,文艺之春
大学生文艺作品成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效载体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讲话慢
节日畅想曲
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