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广西三江的土地,扑面而来的美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令人如沐春风,耳目充盈。
选择在这个烟雨蒙蒙的季节来这里,仿佛冥冥中有一个遥远的“春天之约”向我召唤,期盼我必须在这个“三月三”来了却这个积蓄经年的夙愿。车子从进入三江那一刻起,便是阴雨绵绵,云雾缭绕。包裹着山体的大片云海,显得异常厚重却又飘忽不定,好些山峰偶尔露峥嵘,适时向人们展现神秘姣好的面容,恍若相离已久的恋人再见时所表现出的深情与惊喜。古老的侗寨色调沉着深厚,或成片成堆,或零散孤寂地散落于崇山峻岭间,在颇感忧郁的春雨中苍茫着、坚守着,强烈冲击我们的视野,让人很容易就把这些聚居于云雾山中、与世间喧嚣无关的房子,当成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
我们到达的第一个目的地,是位于桂、黔、湘三省交界处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富禄苗族乡。每年农历“三月三”,这里的河滩圩场成为壮、汉、瑶、苗、侗等各族群众的民间盛会,其历史跟名声一样,构成三江不老的传说。一大早来到圩场,便看到成千上万先我们而来的人蜂拥云集,好些不远千里从外县、外省,甚至大洋彼岸结伴前来。人们穿上美丽的服饰,尤其是苗族侗族的姑娘们,把平日收藏于箱底的银饰乃至嫁衣穿戴一新,丰姿绰约,光彩照人。河滩圩场集中了农具、家具、服饰、饮食等摊点,并有山歌大赛、芦笙大赛、抢花炮等民俗活动,精彩不断,热闹非凡。在圩场,耳畔飘过的是南腔北调和乡间俚语,眼前掠过的则是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和民俗盛宴,这一切显得随意从容,就像一个和睦家庭的父母、兄弟或姐妹间的交流。小小河滩圩场俨然成了民族和谐交融的大平台。
从圩场出来,我们经历了近5个小时的堵车,才得以在龟速的车流中启程向独峒乡进发。汽车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小心翼翼地爬行,看到某处美景,全车人“一哄而下”争相拍照。我们的车子停靠路边打着黄色警示灯,一辆当地的货车擦肩而过在前头停下,司机探出头来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忙。满脸淳朴,语调真诚。试想,在这荒郊野岭的雨雾黄昏,如果车子真的出了故障,饥寒交迫的人们该多么焦虑。而这个时候突然遇上主动施予援手的热心人,心里又是多么温暖!山里人那淳朴的仁爱衷肠令我们久久感动。
入夜,在热情的旅店主人的带领下,我们到独峒村看侗戏。戏台上仅见一块幕布、几张桌椅,道具十分简单。三五个演员轮番上场,插科打诨的表演赢得满堂喝彩。我们完全听不懂侗语,却能从现场的气氛中感受到其中妙趣横生的情节。台上台下,激情互动,欢声一片。侗戏演到深夜,观众们也兴致盎然地看到深夜。这一古老剧种,活泼有趣,其乐融融,承载着淳厚民风,传递着悠远的乡情文化。
清晨,我们从淅淅沥沥的雨声中醒来,驱车前往“鼓楼之乡”——高定。冒雨爬上寨后高坡,但见鳞次栉比的侗家楼房依山就势而建,或似宫殿,或状长廊,或如楼亭……上下相倚,左右混排,层叠递进。几处炊烟从房前屋后袅袅升起,直挺挺地在雨里抽象。凝重而气象万千的畫面,活脱脱一幅“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画。几座高耸的鼓楼则充满了豪气,在侗寨中巍峨如宝塔,楼檐翘角上翻仿佛飞鸟展翅,活灵活现。侗寨每村必有鼓楼,乃民族与村寨象征,是全寨议事、典礼、迎宾、歌舞、娱乐、集会的中心所在。鼓楼跟侗家人居住的吊脚楼一样,除了屋顶盖瓦片外,上下全部用杉木建造,通身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以榫衔接,天衣无缝又牢固坚实,显示出侗家工匠精湛高超的建筑技艺。
离开高定村,我们迅即赶往有“人工天湖”美誉的大塘坳水库。一路雨雾交加,几无视野可言。大塘坳海拔有1000米,其下散布着侗寨与鼓楼,还有声名在外的林略梯田。可惜车到坝首依然大雾弥漫,我们居高临下环眼四顾一片茫然。只看到水库水色清澈,纯净透明如侗族人民那坦荡的心灵。听说这里是“鸡鸣三省”的地方,公鸡一打鸣,桂、黔、湘三省(区)都能听得到。又传说,只要在此引吭高歌,便可引来三个省(区)歌师的唱和。
中午,我们进入著名的“千户侗寨”——干冲侗寨。这个聚居了1200多户共5000余人的寨子,乃三江第一大侗寨。来到寨口,恰好看到正在进行芦笙演奏活动,村民们扶老携幼会聚于鼓楼前空地,煞是壮观。围观者不时跑进场内与演奏者进行角色互换,接过芦笙信口即吹,丝毫看不出高下,令人一时弄不清哪些是演员,哪些是看客。人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和着悠扬的芦笙曲,响彻寨子上空。我们的出现,让好客的侗乡父老颇感意外,他们非常高兴,不容分说将我们簇拥到鼓楼上正举行的“百家宴”中就座。在侗家人心目中,“百家宴”是待客的最高礼仪。刚入席,侗家兄弟便热情地围拢过来,给我们每人斟上一杯据说已经存放3年之久的糯米陈酿“重阳酒”。那是一种入口甘甜、沁人心脾的好酒,醇香回味至今。在震天动地的“呦——呜”喊酒声中,我们就着侗家兄弟的满腔豪情,推杯换盏,喝得酣畅淋漓,满心舒畅。
第三日天刚蒙蒙亮,我们前往“浓缩了侗族文化精华”的程阳八寨。这是三江县8个连成一片的侗族古老山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阳永济桥就横卧于马安寨的林溪河上。它见证了侗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独特的建筑技艺,是侗寨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风雨桥。登高远眺,巨大的水车与永济桥相依相偎,周边山环水绕,茶园吐绿,翠竹婆娑,更有农人渔夫来回劳作,几声赶牛的吆喝传来恍如天籁回响,尤其显示出山寨的安详宁静。如此美妙景致,组成了一幅幅秀丽迷人的民俗画卷。难怪郭沫若到此后兴奋难抑,不仅给程阳桥题名,还慨然赋诗:“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
千里来寻三江路,只缘于一个绚丽的梦。今天所能带走的,不过是一疏烟雨、几片云雾,还有萦绕于心的乡音乡情。在三江的日子,我真切感受到,勤劳智慧的侗乡人每天都在奋力打拼,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幸福新三江砥砺奋进,勇毅前行。我相信,下次再来三江时,必定会看到更加妩媚动人的风景。
作者简介:滕忠,广西南宁市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西摄影家协会会员,南宁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南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摄影作品在国家级、省(区)级、市级比赛多次获奖。在《广西日报》《当代广西》《三月三》《红豆》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多篇(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