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
内容提要:书法研学是书法学习的重要方式,直面书法遗迹不仅可以加深对碑帖的认识,更能借此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并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笔者尝试以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馆藏为例,对秦砖汉瓦在书法研学中的美育与文化价值进行简要分析,以期能对书法学专业同学开展书法研学活动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书法;研学;秦砖汉瓦
所谓书法研学通常指以书法学习为主要目的、以外出考察作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古有书画家遍访名川大泽,观碑碣摩崖,以求增长识见,提升艺术素养。在当代,书法研学则主要以高校书法学专业艺术考察课程的形式开展,旨在通过直面书法遗迹,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了解与认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知行合一,提高综合素质。
笔者曾对本校于右任书法学院2019级同学做过一份关于书法专业本科生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在艺考时的学习内容较为单一,没有对书法学科进行系统的了解,只是对部分碑帖进行临摹,以及对个别书体进行集字创作等速成式的练习。有少部分同学在艺考时曾学习过印稿设计、篆刻、书法常识、白描等科目,但由于学习时长有限,了解仍不免流于表面;且学习工具大都以碑帖印刷品为主,通过教师示范来获取对传统碑帖的认识,难以深入了解碑帖。由此带来的是学习观念的局限,极大地影响了本科阶段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识见、打破固有学习思维,开展书法研学活动势在必行。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馆藏丰富,是目前中国唯一,也是馆藏瓦当品类和数量最多的“秦砖汉瓦”专题博物馆[1]。秦砖汉瓦除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书法研学而言,更具有重要的美育与文化价值。
一、美育价值
笔者认为,对书法学专业同学而言,开展书法研学活动具有重要的美育价值;通过对秦砖汉瓦的观摩和了解,可以改变固有认知与学习观念,开阔视野,以此提升研学者的审美能力与审美品位。
文字瓦当产生于西汉[2],依时间、功用不同,有“篆、隶、缪篆、鸟虫、芝英”[3]多种书体。这一时期的瓦当风格简朴、典雅,富有装饰意味,在结字与用笔上富于变化。以汉“延年益寿”瓦当拓片(图1)与东汉《袁安碑》“年”字(图2)为例进行比较,《袁安碑》中“年”字用笔圆厚,字形修长,结构严谨,延续了秦汉小篆多弧线的传统书写方式;而“延年益寿”瓦当文字载体发生了变化,一改《袁安碑》的长方碑石为圆形瓦当,字形也随之改变。“延年益寿”瓦当中“年”字形体发生了变化,笔画趋于方直,弧线较少,类似篆刻字法;右下角位置由于空间限制而趋于圆形,字的右边与下半部分根据这种趋圆规则适当进行缩短变化;瓦当内其他字亦是如此进行适当的趋圆化处理,起笔与转折处方圆兼备,变化丰富。由于装饰需要,有些瓦当使用缪篆或鸟虫篆等形式进行装饰以填补空间,如西汉时期“永受嘉福”瓦当(图3)便使用了鸟虫篆的方式以满足其装饰需求。这一时期瓦当多为圆形或半圆形。在文字载体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先民用他们的创造力对传统篆书形体进行了创造性的改变,使瓦当这一实用建筑材料拥有丰富的艺术价值。
馆藏古砖“以两汉时期的画像砖和汉晋时期的文字砖最具代表性”[4]69,这一时期的文字砖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书写者水平、用途及制作方式不同而呈现出多种风貌。汉晋时期,文字砖依时间不同,产生篆书、隶书等多种字体;按照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干刻、湿刻、模印三种。干刻以刑徒砖居多,是为当时戴罪服役的犯人所作。此类砖文均为隶书,单刀刻成,书风刚健。湿刻文字由于使用硬物在软质载体上进行书写,更具书写感,笔势圆转飘逸。模印砖分方砖、条砖两种形式,其中条形砖居多,多用于墓室,书写并不十分讲究,方砖较少,常用于正式场合,设计精巧、形制庄重;依据形制不同,这一时期的砖文可分为铭文方砖与铭文条砖。铭文方砖书体多为篆书,画有界格,由于载体方正,加之内容较为正式,其文字结构追求工稳庄重。如“海内皆臣”16字铭文砖便为此种形制。条砖铭文多为吉语或纪事文字,亦有隶书出现,如“薛辛东地位公侯、传送元二千石”条砖便使用了隶书文字。汉晋文字砖书风多变,或率意自然,或精美端庄,呈现出多种书法面貌。
由于载体的特殊性,加之年代久远,秦砖汉瓦文字又呈现出浓厚的金石意味。在艺考备考期间,由于评判规则的限制和升学压力的影响,我们对碑帖的观摩、认识也仅仅停留在为数不多的碑帖印刷品和教师讲评之中,难以感受古代丰富书法遗迹中各具特色的结字、用笔以及碑刻的金石意味。观摩结字奇特的瓦当与面貌丰富的古砖文字,可以改变艺考学习留下的固有认知与学习观念,感受方寸之间的万千变化和作品的金石意味,借此发展书法创作思维,有助于日后对摩崖、碑刻以及清代碑学的学习,提升对书法学科的整体认知。
二、文化价值
田谷认为“秦砖汉瓦上的图像和文字”是“研究和探寻历史文化的实际载体”[5]。深入了解秦砖汉瓦的文化价值,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庄子曾言:“道在瓦壁。”看似平凡无奇的砖瓦却暗含着简朴、自然的道家思想,开放中的包容与探索精神,以及先民寄于砖瓦的美好祝愿。
(一)简朴、自然的道家思想
秦砖汉瓦作为秦汉时期的重要建筑材料,一砖一瓦都是朴实、简约的,体现了先民朴素的生活智慧,暗含了道家简朴、自然的思想观念。由于载体的特殊性,秦汉时期的砖瓦图案、文字往往随载体形状进行巧妙布局,在方寸之间,展现无穷变化。这种变化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根据载体不同随机生成的,符合自然之道的同時又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这一时期的砖瓦无论是图案还是文字都似未经雕琢,却又端庄华贵、和谐统一,呈现出雄浑质朴的艺术面貌。这一砖一瓦折射出当时“人们心灵的朴素、审美的清雅”[6]30-31。在这匆忙的社会,人们来去匆匆,未敢有丝毫停歇,紧张、焦虑等种种情绪充斥我们的生活。身处其中的我们缺乏的应当不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而是如同秦砖汉瓦一般简约、朴实的生活追求,“古代人朴素简约的生活智慧,是医治现代人恐慌虚妄的良方良法”[6]31。在现代化的今天,“车,马,邮件都慢”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但我们不妨适当停下我们的脚步,试着停下思考一番,在喧嚣的世界中为自己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栖息地。对书法学习而言,本科学习是基础阶段,应当打好基本功,不可逐一时之名利而急于求成。同时,在书写训练中,自然的书写状态、和谐统一的书法面貌亦应当是我们的追求。我想这便是秦砖汉瓦与其暗含的道家思想在今天这喧嚣尘世中最重要的文化价值。0FF6E9DE-AA46-4354-BD67-D3B6308A7B30
(二)开放中的包容与探索精神
赵熊先生认为瓦当表现出开放中的包容精神与探索精神[7]85。秦汉文字砖瓦包含小篆、隶书及装饰性的缪篆和鸟虫篆多种文字形式;载体形制上也不拘一格,瓦当或圆或半圆,古砖或长或方;在书写方式上或直接刻画,或使用模印法;书法风貌或精美端庄或率意自然,呈现出多种书法风貌;在文字形体上,先民大胆创造,在瓦当上进行趋圆化的文字处理,在古砖中依据形制不同进行或长或方的变化;在表现形式上,或直接使用文字、图案,或图文结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在秦汉砖瓦,尤其是瓦当文字中,即便是同一文字,其形体也不尽相同,如图4“长”“岁”二字便具有丰富的结构变化。先民们根据实际需要大胆创新,吸收多种元素并将其应用于书法创作,并在不同情况下因时而变,不拘泥于固有形式,赋予砖瓦这一建筑材料特殊的艺术价值,体现了秦汉时期开放中的包容精神与探索精神,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在当下,书法学习固然应当“师古”,打下深厚的基础;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应学习秦汉先民的包容、探索精神,不能泥古不化,如此才可能使书法这一古老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
(三)寄于砖瓦的美好祝愿
秦汉时期多吉语瓦当与古砖,反映了先民寄于砖瓦的美好祝愿。如“海内皆臣”16字砖“是汉代君王丰收祭天、登临神坛的御道专用方砖”[4]70,体现了汉代帝王“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理想,以及希望百姓衣食无忧、统治长久的愿望;又如“富利后世”瓦当、“子孙富昌”瓦当等体现了先民希望子孙后代能过上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汉“永受嘉福”瓦当反映了汉代人祈望富贵长寿、永远幸福之观念。这些存在于墙壁、屋檐上的吉语文字反映了在儒学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君、民祈祷平安、幸福的美好祝愿与朴素追求。(图4)
三、结语
秦砖汉瓦作为中国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在书法研学中更具美育与文化价值。书法学专业同学通过观摩秦砖汉瓦等书法研学活动,可以改变艺考期间因速成式学习而形成的对碑帖的固有认知,树立全面、系统的书法学习观念。同时,由于中国书法的文化性,在观摩书法遗迹的过程中,我们亦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受书法遗迹所处时代的文化意蕴,从而提升自身学养。我们在书法学习过程中要开阔眼界,加深对碑帖的认识,不仅要练习手上功夫,亦应不断提升自身学养。
参考文献
[1]孟欣,高必征,刘冠锋.携手文物藏品搭建交流平台:寻求博物馆藏品沟通公众的途径[J].建筑与文化,2014(12):110.
[2]陈根远.泱茫无垠:寻绎汉瓦文字之美[J].中国书法,2014(1):72.
[3]华人德.中国书法史:两汉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13.
[4]张小萍.雄浑质朴的中国古砖: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藏砖概述[J].中国书法,2015(1).
[5]田谷.秦砖汉瓦的文化艺术价值[J].中国書法,2014(1):92.
[6]卢花.“秦砖汉瓦”的审美文化意义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6).
[7]赵熊.开放中的包容:汉瓦当文字的书法形式及应用[J].中国书法,2014(1).
本文为咸阳师范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墨行陕西书法遗迹研学营”(项目编号:202110722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0FF6E9DE-AA46-4354-BD67-D3B6308A7B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