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婉顺墓志铭》的几点思考

2022-06-13 00:55刘晓博张雨
书画世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颜真卿

刘晓博 张雨

内容提要:新出土的《罗婉顺墓志铭》所反映的书写风貌与现存颜鲁公的碑拓书迹稍有差异,由此引起众多学者讨论。本文先就其真伪略述浅见,再论《干禄字书》对颜真卿所创颜体字形产生的影响,最后略述文字演进中的正体字形与俗体字形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罗婉顺墓志铭》;颜真卿;《干禄字书》

《罗婉顺墓志铭》的墓主罗氏名婉顺,字严正,北魏穆帝叱罗皇后之苗裔,后孝文帝改叱姓为罗姓。其夫为元大谦,北魏皇室后裔。

《罗婉顺墓志铭》志盖(图1)为方覆斗形,边长有514厘米,志盖上阴刻16字篆文“唐故龙门令元府君夫人罗氏墓志之铭”,四周阴线刻有四神兽及缠枝花草。

志座为方形,边长与志盖相同。其上为楷书志文,共计728字,界格共27行,满行28字。

一、关于墓志真伪的思考

有关《罗婉顺墓志铭》真伪,议论较多的是:墓志所反映的颜真卿书风与其现存碑拓书迹稍异,而更多体现褚体韵味。

褚遂良由隋入唐,其书风古淡雅润,加之时代所推,影响朝野百余年。鲁公同样受其影响,学书取法褚体。北宋米芾于《海岳名言》中有言:“颜出于褚体。”[1]360清人刘熙载《艺概·书概》亦言:“褚河南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得其筋。”[2]由表1颜真卿《罗婉顺墓志铭》、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拓片对比,可见先贤所言不虚。

表1中颜书、褚书“之”字第二笔横与第三笔撇紧贴,夹角极小;第三笔撇与第四笔捺之间空很大,夹角较大,形成俯首内敛之势。可见颜体结构取法褚氏,一脉相承。颜书、褚书“门”字旁,两个长竖昂首内擫,有意气风发之态,似忠臣义士之势;“丽”字则同为膀粗、腰细、胯宽之态,捺脚平出,气聚中宫。后人尊褚遂良为一代“教化主”,自然有其缘由。只须略观初唐时期存世碑刻,便可发现时人习褚之风盛行,褚体也由历史的洪波推至顶峰。所以颜真卿早期墓志作品《罗婉顺墓志铭》蕴含褚体风格,应是符合史实的。

另一个争议的焦点是:墓志中颜体“蚕头燕尾”特征不足。

这实则非墓志中颜体“蚕头燕尾”特征不足,而是后人临习的多为鲁公后期存世碑刻拓本,并且主观地认为颜体具“蚕头燕尾”的特征。《海岳名言》中曾言:“颜真卿,每使家僮刻字,故会主人意,修改波撇,致大失真。”[1]360而现存世的鲁公墨迹中,楷书作品如《自书告身》等真伪均有争议,又不可为证。恰恰《罗婉顺墓志铭》是鲁公早期作品,这一阶段所书碑刻作品,尤其是墓志作品,应该没有经过家童修改。正如《海岳名言》中所言:“(鲁公)真迹皆无蚕头燕尾之笔。”[1]360所以墓志书法没有颜体“蚕头燕尾”的特征并不奇怪。

关于颜真卿早期三合碑刻之间的书风有异,这同样有迹可寻。

《王琳墓志铭》是开元二十九年(741),即颜真卿33岁时所书;《罗婉顺墓志铭》是天宝五载至六载(746—747)间所书;《郭虚己墓志铭》是天宝八载至九载(749—750)间所书。表2依时间顺序分别对《王琳墓志铭》《罗婉顺墓志铭》《郭虚己墓志铭》中单字“岁”“戚”“宝”“县”“薨”进行了对比。通过表2中“戚”与“岁”的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卧钩的取势基本如出一辙,横则从平直渐渐变为高低取势,单字的体态从端正向欹侧发展,逐渐活泼,蕴含生气。“薨”字同样也反映了颜真卿书法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由体态平正逐渐转向上下结构偏于宽松,最终欣欣然的姿态随笔而出,气韵贯通,既有姿态又不失庄重。这正印证了唐人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说的学书三境界:“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1]124

在颜真卿早期的3件存世作品中,《罗婉顺墓志铭》之后的《郭虚己墓志铭》较前两件风格差异较大,似有颜体初成之象。这可能与其师承张旭有关。留元刚所编《颜鲁公年谱》中记载:“五载丙戌,公年三十八。是岁,有《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3]颜真卿的书法应该是受其师启发而有所精进,因此这两方墓志书写时间虽然相隔较短,但书风有异。

唐代元大谦家族的墓地虽然遭受严重盗扰,但墓志还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罗婉顺墓志铭》的出土意义重大。它是目前颜真卿存世墨迹、碑版中唯一一件经过科学考古并发掘出土的书法作品,填补了《颜真卿年谱》的空白,也补充了颜真卿书风发展的脉络。

二、关于颜体与《干禄字书》字形的思考

颜氏家族深于五经之学,探赜文字之理。初唐颜元孙本其祖颜师古所著《颜氏字样》成《干禄字书》,理文字之俗乱错讹,为俗、通、正三体,各有所用。其序有言:“所谓俗者,例皆浅近,唯籍帐、文案、券契、药方,非涉雅言,用亦无爽,倘能改革,善不可加。所谓通者,相承久远,可以施表奏、笺启、尺牍、判状,固免诋诃。所谓正者,并有凭据,可以施著述、文章、对策、碑碣,将为允当。”

褚遂良隋时出仕,唐初以书名天下,奉敕所书《雁塔圣教序》,复刻于碑。所以其字形应取法当时通行文字,但与《干禄字书》相较,尚多唐前俗体。其碑文中文字与《干禄字书》所录文字相合者,粗计有50余例。

其中字形为正体者:仪、庸、穹、哲、睹、灵、若、迁、邪、焉、乾、恶、洁。

其中字形为通体者:鉴、明、阴、虚、于、若、能、疑、土、兴、归、微、正、廷、怀、契、詹、总、国、慈、缺、诣、徽、年、朔。

其中字形为俗体者:灭、隐、历、梦、慈、况、学、所、兹、乾、岁、譬、数。

以上包含同字数次出现而多用其正体、通体者,如“若”;或是多用通体、俗体者,如“慈”;或是多用正体、俗体者,如“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合于《干禄字书》者,如“釐”。

而顏真卿学书取法于褚体,其字形却与褚体有异。粗计其早期作品《罗婉顺墓志铭》中所用文字与《干禄字书》所录文字相合者,有50余例。

其中字形为正体者:龙、裔、焉、仪、色、兽、襜、礼、睹、欢、庙、譬、发、囊、节、蒸、虔、养、弓、干、灵、延、恶、虚、于、散、藻、辰、朔、慕、哲、吊、迁、旧、兹、嗣、斫。2307B059-91C0-416A-94E0-4F13ED10951A

其中字形为通体者:国、属、聪、号、兴、垅、若、能、宝、遘、兮、启、夭、攀、唤。

其中字形为俗体者:绝、第。

其中同样包含同字兼用多体者,如“龙”,正体、通体皆用。但墓志中俗体的比例相较《雁塔圣教序》却极大降低。其中期存世碑迹,如《多宝塔碑》中所用文字与《干禄字书》所录文字相合者,有80余例。

其中字形為正体者:议、散、邪、发、著、归、胤、氏、梦、龙、总、岁、潜、礼、兴、穹、静、净、庭、灭、窃、明、泛、于、欢、囊、凭、能、坐、朔、隐、檀、睹、瞻、学、冥、断、烟、变、体、迁、灵、义、鉴、发、契、阴、最、譬、寐、养、辰。

其中字形为通体者:宝、捡、明、于、年、若、从、讲、诣、遍、定、兹、怀、能、验、旨、龙、辉、光、戏、微。

其中字形为俗体者:岁。

将《雁塔圣教序》《罗婉顺墓志铭》《多宝塔碑》与《干禄字书》的字形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一个细节:颜真卿学书取法褚体,但字形取法却深受家学影响:同一个字在出现俗、正多体时,多用《干禄字书》所载正体、通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晚期碑刻中,正体逐渐增多;晚期碑刻更有篆体与楷体的融合,尽显其字形取法的丰富,使颜体增加了篆籀气。(表3、表4)

由以上简单论述可知,颜真卿所书颜体字形受家学影响毋庸置疑。但其中存在一个矛盾,不可忽略。颜元孙言:“施于碑碣者,正体允当。”而通观颜真卿存世碑刻,虽正体居多,可通体亦不少,甚至偶有俗体。我想存在这一矛盾,是文字演进显露的痕迹。

中国文字之始,祖自上古。庖牺氏俯仰天地之间,上取天之象,下取地之法,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作八卦,为文字之祖。至仓颉分理别异,初造书契。后历三代,文字之间相互孳乳,有六书。始皇帝扫灭六国,统兼天下,书同文,至此古籀不传,演为秦小篆,定为官方文字。而文字之形体演变,自有其本,非人力所控,官方之外有佐隶大行。这是文字形体俗正之别的实证。秦不过二世,有汉代之。两汉四百余年,佐隶演为八分,成为官方文字,为正体;而俗体章草、草隶盛行。后历三国乱世,至西晋五胡乱华,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文字形体异变。但南北有隔,文质相别,又俗正谬乱,同字异形,形近义别。隋唐一统,官方文字为楷书。书籍文章中或以朝代,或以历史来断文字史:商名甲骨,周名金文,战国分秦系文字与六国文字,秦名小篆,汉名隶书。各名之下又有别称,或曰钟鼎吉金,或曰蝌蚪古籀,或曰秦篆,或曰汉篆,抑或曰古隶八分。名随时迁,迷惑后人,而不知所名均为其表,实则俗正相染,交替演进。

参考文献

[1]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G].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55.

[3]鲁一同.王右军年谱;颜鲁公年谱[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81.

本文为咸阳师范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墨行陕西书法遗迹研学营”(项目编号:202110722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2307B059-91C0-416A-94E0-4F13ED10951A

猜你喜欢
颜真卿
天价纸笔
颜真卿拜师
颜真卿拜师
颜真卿拜师
颜真卿拜师
颜真卿
劝学诗
颜真卿问秘诀
颜真卿借米打欠条
颜真卿:一辈子刀光剑影的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