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当下,一批基础条件较好、主营业务突出、竞争优势明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标志性特征的国有企业,正朝着“世界一流”奋力前行。
“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是中央深改委2 月28 日召开的第24 次会议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确立的根本遵循,是标准,也是方向,更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性重大突破。
从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业,到“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再到“200 个标杆企业、100 个标杆项目和10 个标杆模式”公布,直至《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出台,在迈向“世界一流”
的征程中,在探索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开拓性实践中,中国国有企业不仅是践行者、攻关者,更是破局者、引领者。
2018 年,可以说是在国企改革发展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高铁作为“中国名片”走向了世界。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工作启动。航天科技、中国中车等11 家企业先后被列为首批示范企业。
先行先试,笃行务实。三年多时间过去了,这11 家企业结合实际各自趟出了新路。航天科技发挥航天技术策源地作用,推动中国航天开始“领跑”;中国石油关键技术及装备国产替代率达到85%;三峡集团所属梯级水电站各项技术指标领先全球;中国中车攻关“卡脖子”技术,部分指标国际领先……
“有高度、有新意、有未来”的示范企业,正有力带动和引领一大批以建设世界一流为目标的新国企走上前台,国企改革与创新发展协同联动、相互促进的良好新局面逐步形成。
截至2021 年底,96 家中央企业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平均完成进度达92.01%;地方国有重点企业平均完成进度达81.62%,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
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不仅需要遵循成长规律、还要接受历史的考验,更取决于当下的笃行务实。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下一步,要建立健全管理提升长效机制,以系统完备的制度巩固成果,确保“收官不收兵”。
“高高站山顶,沉沉海底行”,中国国有企业正大步走上新的历史起点。8EA0DEE0-629F-4034-9B28-F1F5AA92F9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