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地也换天

2022-06-13 23:48鲁瑾
国企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干法红水河华润

鲁瑾

始终怀揣危机意识,持续推动产业优化,一直坚持创新求变。“灵活”是华润水泥从小到大、从单一业务到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秘籍。“绿色”是华润水泥换“地”换“天”最鲜明的底色。

争上游,转战红水河畔

2000年,全国水泥行业进入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时期,而此时的华润水泥还停留在产业链的最末端——粉磨站。

当时,华润水泥只有东莞一家水泥粉磨站,主要依靠购入熟料进行加工产出水泥进行包装销售。因为熟料长期依赖于日本进口,企业发展困难重重。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要想在行业里真正有所作为,必须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线。于是,他们便将目光投向石灰石资源丰富且靠近珠三角大市场的广西。

地处广西宾阳县黎塘镇的红水河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自治区第二大水泥生产企业,主打产品“红水河”牌水泥是当地“名牌”。

但是,外人不知道的是,此时这家老国企已是风雨飘摇,产销渠道不畅、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材料款拖欠严重,债主天天上门讨债。

拥有的5条湿法回转窑生产线工艺落后、能耗高、成本高,年生产能力125万吨的水泥生产设备,只能达到60多万吨的年产量。

更为严重的是企业机构设置重叠,员工队伍臃肿,生产效率低下,有时工资都难以按时发出,等着张嘴吃饭的2000多名工人情绪极不稳定。

寻求外力帮助,成了广西红水河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唯一的出路。

2001年12月,华润水泥“迎娶”了“红水河”,成立了广西华润红水河水泥有限公司。在稳定原有管理层和员工队伍的基础上,开始对这家老国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为了快速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华润水泥立即着手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逐步淘汰原有的5条湿法窑生产线。

2002年7月,华润红水河水泥20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一线)动工建设,次年6月建成投产,终于圆了“干法梦”。

2004年12月,32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二线)动工建设,2006年1月建成投产。

原有的5条湿法线于2005年10月正式停止生产,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两条新型干法生产线相继投产,华润红水河水泥竞争力显著增强,市场地位不断提升,经营状况逐年好转。完成收购的第二年,经营利润即达到1300万元,较上年增长50%;在干法一线建成投产的2003年,经营利润达到3300万元,是收购前2001年的4倍。至今,华润红水河水泥已累计实现经营利润13亿元、创税8亿元,稳居当地第一纳稅大户。

“3+2”,一路高歌猛进

成功收购红水河水泥奠定了华润水泥发展的基础,也拉开了华润水泥高歌猛进的序幕。

2003年,华润水泥“两点一线”战略浮出水面——以广西“黄金水道”西江为“线”,将广西建设生产基地和珠三角地区“两点”贯通,以此来打开珠三角市场。

很快,这一战略被证明极为有效,珠三角地区迅速成为华润水泥利润贡献大区。在此基础上,华润水泥总结发展经验,深入分析区域市场发展趋势,经过反复研讨,全面实施了更为成熟的“3+2”战略。“3”即资源掌控、资源转化、资源分销,“2”是系统成本最低、区域市场领先。

接下来的5年间,凭借“3+2”战略,在平南一线、贵港一线、红水河二线、平南二线、贵港二线、南宁一线、南宁二线等地,多条熟料生产线陆续建成投产,华润水泥驶入快速扩张的轨道。

2007-2008年,华润水泥再次大手笔战略布局,与广西多个市县签订了投资协议,上思、富川等水泥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广西水泥行业的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

同时,华润水泥凭借西江水道,纵横珠三角,布局华南,并向西向北拓展,开始实施全国战略:

2008年1月,进入福建;12月,进入海南;

2009年12月,广东封开第一条日产5000吨干法生产线投产;

2010年6月,收购山西福龙水泥,进入山西;

2011年6月,收购蒙西水泥40.6%权益,间接进入内蒙市场;

2011年8月,收购云南三德水泥93.79%股权,进入云南;

2012年12月,成立华润水泥(安顺)有限公司,进入贵州……

如今,华润水泥已成为华南区域最具竞争力的水泥和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在港珠澳大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在深圳机场、广深高速公路、广州塔,在文昌卫星发射基地、海南环岛高速公路,处处都有其身影。

截至目前,华润水泥的熟料、水泥及混凝土年产能分别达到了7280万吨、10060万吨及4040万立方米,水泥、混凝土产能位居全国前列,盈利能力位列行业第二,综合实力在中国水泥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三。

大转型,破解“垃圾围城”

作为传统的“三高”行业,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绿色转型升级成为每一家水泥企业的头等大事。

从2010年开始,华润水泥就开始寻找绿色转型的方向和契机,并为此专门成立华润环保工程投资有限公司,专注于绿色环保项目,稳步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很快,公司发现并抓住了难得的机遇。

广西宾阳县,是全国有名的民营经济强县,人口超过百万。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为一大难题。

当时,宾阳县日产垃圾超过300吨,原有垃圾填埋场相继告急,邻近市县的垃圾处理设施亦基本满负荷运转,如果找不到妥善的处置办法,全县每年需新征0.75公顷土地用于填埋生活垃圾。

一个偶然的机会,宾阳县有关领导了解到利用水泥窑可以协同处置生活垃圾,且在国内外都有成功案例。于是,他们把希望放在华润红水河水泥两条干法水泥生产线上。

然而,当时国内已建成的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或处置不够彻底,或处置过程中有异味溢出,效果不佳。BE519F72-15C0-44BF-B687-59DFE141D795

经过反复摸索实践,华润水泥从丹麦史密斯公司引进了热盘炉焚烧设备,从德国引进了垃圾破碎机和污水处理技术,通过优化集成创新,成功开发了“机械生物法预处理+热盘炉焚烧”的全新技术路线。这一新技术新成果可以充分适应国内生活垃圾不分类的实际情况,将原生态生活垃圾“吃干榨净”,实现“废气、废水、废渣”零外排,全面优于焚烧发电、机械分解、分类处理等传统垃圾处理技术和途径,被誉为行业内“第四条技术路线”。

2015年1月,华润水泥宾阳协同处置项目开工建设,同年12月项目建成试生产,当月即处置生活垃圾6000吨。截至目前,项目总共处理宾阳县生活垃圾近20万吨,不仅彻底解决了宾阳县“垃圾围城”困局,更解决了当地生活垃圾填埋占地、焚烧二次污染和残渣处理等社会性生态环保问题。

宾阳项目的成功投产,坚定了华润水泥开展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的信心和决心,此后,公司在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危险废物三个领域同步推进,环保转型、绿色发展之路全面起航。

广西富川协同处置贺州市石材产业工业固废项目201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2016年6月,广西南宁协同处置城市污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2017年12月,广西田阳、云南凤庆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建成投产……随着一个个协同处置项目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华润水泥也借此开拓出一体化绿色方案提供商的全新道路。

跑在前,一体化大发展

为应对水泥行业日益严峻的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经营承压的局面,“十二五”期間,华润水泥即对“系统成本最低、区域市场领先”战略进行解码,提出了“水泥+混凝土+骨料”一体化发展新战略。

根据华润水泥的总体部署,凭借此前的发展基础和良好的区位、市场优势,华润红水河水泥被列入一体化发展试点单位,由此又进入了新一轮蓬勃发展期。

——2013年2月,年产60万吨的红水河骨料生产线开工建设,同年8月投产;2016年4月对原有骨料生产线进行提产改造,年产能规模增加至100万吨,2016年12月建成投产。

——2016年12月,年产30万方的红水河混凝土项目开工建设,2017年6月建成投产。

——2017年3月,年产60万方的宾阳混凝土项目开工建设,2017年10月建成投产。

——2017年6月,红水河矿物掺合料项目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6月建成投产。

至此,华润红水河水泥“水混+混凝土+骨料+协同处置+掺合料”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成为目前国内水泥行业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基地,新的盈利增长点不断形成。

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华润水泥现已大规模进军骨料市场,仅在广西,至今已有富川、贵港、武宣、红水河、南宁5个骨料项目建成投产,南宁千万吨级、田阳500万吨级、武宣500万吨级等大型骨料项目已落地签约、全面启动。

此外,华润水泥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全面进军装配式建筑行业。2017年完成广西南宁武鸣PC构件生产基地的改造并具备生产条件;2018年广东东莞润阳、广西南宁五合项目建成投产;广西贵港项目与地方政府成功签约,成为两广地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领跑者”。

从东莞蹒跚起步,从红水河出发,一步步成为行业引领者,改天换地的背后,是敏锐求变的胆识、深入骨髓的危机意识和永不停歇的脚步。下一个20年,华润水泥依旧值得期待。BE519F72-15C0-44BF-B687-59DFE141D795

猜你喜欢
干法红水河华润
国产碳纤维干法缠绕成型工艺研究
红水河之百里画廊
转炉煤气LT干法除尘水处理设施设计
精神的落实与远游
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
干法除尘高炉煤气腐蚀探讨及综合防治技术在特大型高炉上的应用
断航39年红水河“复航”调查:东兰至广州航线已开通 全线复航“桎梏”仍存
浅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
起底华润系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