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物流专业教师核心胜任力素质的培养

2022-06-12 05:20林丽金陈乐群范娥娟谢雪莲
物流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胜任产教素质

林丽金,陈乐群,林 芳,范娥娟,谢雪莲

(1.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2.福州工商学院,福建 福州 350715)

1 高职教师核心胜任力概念界定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的行业之中,它针对个体的特质进行激励,能够选拔、培训、激励有助于组织构建竞争优势的员工。在明确的胜任力素质要求指引下,员工可以明晰职业发展方向,进而自发培育组织所需能力,实现组织战略与员工目标双赢,帮助组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创新变革。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David·McClelland提出,他认为传统的学术能力和知识技能测评并不能预示工作绩效的高低和个人生涯的成功,应该直接发掘那些能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提出了胜任力概念,并指出胜任力就是那些造成绩优异者和绩效平平者之间差异的最显著特征。

之后国内外学者纷纷提出自己对胜任力的理解。但其主要内涵包括:(1)胜任力是决定未来绩效好坏差异的个体特征;(2)胜任力包含如知识、技能等外显成分,也包括如动机、态度、特性等内隐成分;(3)胜任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岗位性和职业特征,反映任职者与岗位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行为表现的匹配状态;(4)胜任力具有可观察、可测量、可指导、可习得、动态等特性。

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或某一岗位、企业组织需要具备的胜任力的总和。胜任力模型理论更强调隐藏的个人特质、动机、态度及价值观深层次因素,它认为深层次因素难以开发与培养,但稳定持久,决定了知识、技能外显胜任力因素。它是核心胜任力,也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稀缺性、不可替代、可迁移性、动态性,决定着一个人现在与将来的职场适应能力。

高职教师核心胜任力素质是高职优秀教师所具备的与高职教育教学工作成效直接关联的有知识、技能、能力、职业态度、心理资本、个人特质等胜任教书育人的核心素质,决定了教师在职场中现在及未来的表现及绩效。

2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物流专业教师核心胜任力研究的必要性

2.1 产教融合对高职物流教师胜任力素质的期许

随着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人才需求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未来工作对人才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政行企校更加重视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模式,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追求质量,提升内涵,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2019年职教20条里进一步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而专业技能不足的师资队伍,将成为制约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障碍。

如何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教师是产教融合的支点、协调者、实施者。高职教师是否具备适应产教融合的胜任力素质直接关系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建构对高职专业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招聘、选择、定岗使用、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而教师队伍的管理反过来也决定着产教融合下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学生职场的胜任力。所以研究专业教师的核心胜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由于专业需求的不同,对专业教师核心胜任力具体要求也会不同。以下仅针对高职物流专业教师核心胜任力素质进行研究。

2.2 物流专业教师核心胜任力素质及应用现状的要求

物流专业教师核心胜任力素质应用的缺失影响到物流专业教师胜任力水平。人力资源科学管理的前提是职位的分析,通过职位分析形成职位说明书的内容:包括职位的职责权特征及对人的任职资格。而任职资格其实是职位的胜任力要求。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管理普遍存在采用传统重学历聘人的方式,对性格、气质、价值观核心胜任力特质较少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导入职位分析及教师胜任力分析,因人设职,而非因职设人,造成的结果容易产生人岗不配。

由于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设置与发展相对其他专业滞后,特别在设置之初可供应的物流背景的教师匮乏,专业教师主要是转专业过来的,总体数量与质量都难以胜任专业需求。物流专业教师存在胜任力要素不明晰的情况,导致对教师的聘、用、训等存在教师与专业需求脱节问题:专业教师队伍专业背景不合理,文科为主,工科缺乏;院校毕业的为主,具有实践经验的缺乏;双师型教师更多的是双证型教师,而非双能型教师。知识与实践能力与产教融合需求难以接轨。由此导致教学内容脱离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行企发展需求。由于教师个人及教师团队胜任力的不匹配,导致应该开的课由于没有相应教师而无法开设。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长的教师数量较多,没有新鲜血液注入,缺少变革力与创造力,面对新时代的产教融合等项目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个人胜任力难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求,也会导致社会服务、理论实践教学、科研水平难以提升,培养出的学生胜任力情况也不容乐观。从这方面来说,对物流专业教师核心胜任力的研究与发展有利于科学的用人,人岗匹配,人尽其才,岗尽其功。

2.3 物流行业的剧变对教师核心胜任力素质的动态要求

胜任力素质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外部环境变化,胜任力素质同样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对胜任力素质的研究绝非一劳永逸,而是不断跟踪“产教”融合中的“产端”的变化、“教端”的变化,对教师胜任力素质进行动态研究与改进。

产教融合背景下,产端(企业)随着电商及OTO发展,对成本、质量、效率的追求也越来越精益化,物流已成企业挖掘第三利润的源泉,也成为各行业提升服务质量吸引维系客户的核心竞争优势。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技术的革新应用,也推动了物流从传统走向现代,走向低碳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物流行业翻天覆地的革新对人才需求也发生重大的变化,从对低端的操作人员需求,到现在是对成熟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物流技能需求已从仓配运等具体业务技能转变为更高端的过程设计和管理、项目管理、敏捷物流、物流金融、商业分析等创新能力、综合能力。不同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也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特征。职业教育的变革未能跟上行企的变化速度,导致物流人才供应链与需求链脱节,也就是产教未能有效地融合。解决这个问题,取决于高职教育的变革,而这其中变革的核心力量就是教师,三教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都离不开教师主体。行业及岗位的变化,产教融合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物流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物流专业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不断增大,特别在教师分类出台前,更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心理抗压能力、复合型知识、快速学习能力来适应行企教的变化,而这些恰恰是隐性胜任力,也就是核心胜任力要素。由此可以得出价值观、态度、个性、学习力构成了物流专业教师核心胜任力要素。隐性的胜任力决定了教师能否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3 高职物流专业教师核心胜任力素质的构建

通过上述的分析,以及走访调研,并结合教师核心胜任力文献的查阅研究,提炼出高职物流专业教师核心胜任力素质主要有四大方面:职业素养与心理素质、跨专业的知识结构、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双师双能)、学习研究与创新能力。

3.1 职业素养与心理、个性胜任力素质

职业素养与心理胜任力素质是隐性胜任力素质,是知识与能力有效运用的前提。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与使命。立德树人的关键是教师,师德是做好教育的前提。教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人文素养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职业素养表现在:四心守一,爱心(敬业爱岗爱生)、专心、精心(精益求精)、责任心,四心守一这是教师发挥自身潜能,追求卓越,以身效行,做好教书育人的前提。

高职教师要有开放包容积极心态,要有接纳推进变革、承受压力的积极个性。当下高职教师面临着三教改革、课程改革、专业变革、岗位变革、行业变革、产教融合等种种变革的冲击,身处一线,直面素质参差不齐的高职学生,工作量繁琐,心身压力可谓不小。李亚云、董爱国通过研究得出将近一半的高职教师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症状明显,去个性化症状较轻。职业倦怠作为一种有害的负性情绪和个人感受,正在消耗着高职教师的工作动力和热情。这也说明了职业素养与心理胜任力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表现与工作绩效。只有积极的职业素养与心理个性胜任力,才能更好地胜任高职教育的重任。

3.2 跨行业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产教融合,行业融合的趋势越发加快,物流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催生了物流金融、跨境电商物流、制造业物流、商贸业物流、敏捷物流、智慧物流等新生事物,物流专业教师要打破封闭式的自我管理,要眼观八方,行走四方,不仅有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还需要跨专业跨行业的相关复合知识,理解专业所面向的区域,所服务的行业岗位群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及岗位任务,并将其转化为学习领域,让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不仅要有书本的相关行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从行业企业获得的实践知识,才能适应各行业之间融合、产教融合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3.3 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胜任力,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因素,其包含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教学设计、资源开发、组织管理、沟通与评价能力,教学能力是诸多与教学有关的能力的有机结合。对于高职教师来讲,现在面临的教学挑战之一是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也就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对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指导、训练与评价。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要强调理实一体化,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趋势,教师就需要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并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利用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形式创造更灵活、丰富、互动性、精准、泛在的教学方式,打破教学时间空间的界限,满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需求。

另一方面,职业性是职教的重要属性,其强调职业教育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这是由于理论与实践存在差距,传统的理论教学型教师往往缺乏实践经验,纸上谈兵脱离实际,抽象空洞,难以胜任职业性目标的达成。而企业来的兼职师傅往往有岗位实践能力,但又缺乏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理论,同样也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物流专业是培养面向行业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内容涵盖量大,涉及到物流规划设计、仓配运实操、系统软件操作、设备技术运用……理论与实践性强,理实一体,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方能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性,以及学习的意义。这就需要物流专业教师应是懂行懂岗位、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双师型教师不仅是具有双证的教师,更是要有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兼具的教师。

3.4 学习研究与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教行企生的需求是在动态变化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变革创新能力,善于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把这些融入到教学中,推动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对变革的体会,进行学习、研究,也会促进其他能力的发展:如技能比赛指导力、科研能力与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社会服务能力。通过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不断精进自身的知识与能力,促进各项胜任力要素的再发展。

4 产教融合下物流专业教师核心胜任力的培养

4.1 建立基于核心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教师的个人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岗位与胜任力的对接性。基于岗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往往以岗为本,更关注的是考核与奖惩,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忽视了对人的关注与胜任力水平的提升,忽视了岗位真正想要的人员胜任力要素,就会造成人岗不符等错配错用现象,影响了人力资源胜任力水平。首先要构建基于物流专业教师的核心胜任力素质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引进、培养与考评专业教师等方面发挥作用。基于核心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利于识岗识人,有利于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岗尽其功,帮助教师胜任物流专业发展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胜任力差距情况,从而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4.2 改进教师的胜任力水平背后的影响因素

核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既有教师个人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也就是学校管理因素。学校管理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直接影响胜任力的因素,也包括学校的组织文化。制度与组织文化的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员工的价值观、心态与行为。识别、关注与改进高职教师的核心胜任力背后的影响因素,方能保证核心胜任力的发展与发挥。

有关教学标准、制度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有利于教师对职业、专业的自我效能感、信心的建立,进而强化职业素养。构建以胜任力为依据的选用考评激励机制,合理公平,有利于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胜任力水平。

其次,培训因素。培训计划制定的前提是专业的发展分析、岗位任务分析、教师胜任力情况的分析,了解教师胜任力素质的差距,通过持续性的系统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胜任力水平。注重对教师的心理、个性、价值观等隐性胜任力的培训,掌握心理学教育与自我教育,对于教师的压力管理,建立良好的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教师的思政、职业道德培训有利于教师培养爱心、精心、专心与责任心。隐性胜任力素质的培训加强教师的核心胜任力,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另外院校毕业的教师侧重于加强实践能力的培训,兼职教师应侧重于教学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要培养及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要对绝大部分教师这方面的短板加以培训。现行情况对创新创业教育及相应比赛,很多老师是一头雾水,也就谈不上自信与热情参与。X证书制度的推行,也要有教学团队的培训与参与,否则就会造成对证书、课证融通的理解与执行困难。信息化教学素质的培训,有利于减少心理排斥感与陌生感,更快地把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

支持与引导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工作需求,如果没有相应的资源支持与公平分配,是难以激励教师开展各项工作的。比如专业的教学团队结构是否合理?教师个人的胜任力及教师团队的胜任力是否与专业发展相称?教学与科研所需的图书、设施、设备、技术等资源分配是否合理公平,是否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绩效考核是否真正做到科学公平?能否有效地激励教师实施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学变革,教改科研水平的提升,技能比赛水平的提高,等等。

关注高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好的心身健康,才能保障有更好状态的职业素养与能力表现。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是隐性胜任力,决定了教师工作绩效。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压力、职业倦怠、工作满意是必要的。学校管理只关注教师的工作及绩效考核,过于理性,忽视了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及职业倦怠。高职学生相对较差的素质,工作的繁琐,各种变革下的项目任务的实施,绩效考核的压力,或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不均衡都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甚至力不从心。这些均消耗了教师的大量心理能量,极易出现职业倦怠,进而影响到工作绩效。

因此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关注教育、关注教师的重要体现,主动了解教师职业倦强怠产生的原因,帮助教师了解心理舒缓,抗压的方法,健全公平公正的规章制度,科学确定工作量及绩效考核标准,避免工作量的过度与绩效考核的不公平,营造宽松富有人文气息的组织文化氛围,人性化的沟通,丰富教职工活动提升工作的意义与趣味,也可起到心理压力舒缓的作用,避免出现职业倦怠。

4.3 教师学会反思与终身学习

教师核心胜任力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反思与努力,反思出改革,反思促科研。反思自身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与实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先进教学方法及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情况,找出胜任力差距,通过学习取长补短。

教师要重视职业素养、心理个性、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学习研究与创新力的培养。特别要强化“以德育人”的教育意识,将自身的思想、行为修养视为培养学生良好思想素质的先决条件,要对教育事业怀有“四心”,在教学过程中渗入正确的价值观、课程思政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清醒职教改革带来的各种挑战,做好思想、心理准备。教学育人要以学生为本,服务行企为理念,善于学习新的职教理念与方法,学习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打磨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对行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业务等进行认知与实践,把真实工作情境运用到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各项实训与创新创业,让自己成为与时俱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师的责任心,行动力同样也会感召学生,能点燃学生的职业信念,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胜任力素质的学生。

5 总结

产教融合的实施关键的是高职专业教师的核心胜任力素质,主要针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胜任力素质现状,提出物流专业教师胜任力研究的必要性,构建核心胜任力素质要素。关注与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健全学校管理制度与文化氛围,提高教师核心胜任力,提高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胜任产教素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