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莉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提出,各小学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有更高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阅读教学流程和课堂活动时应进一步提高其教学有效性和高效性,以确保小学生能够由此缓解学习压力,持续提升学习成效。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双减为背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创新思路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纵观教育发展,针对教学优化国家颁布了诸多文件和措施,尽管这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确实对教育质量提升有重要促进作用,但仍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因此,该现状下“双减政策”应运而生。该政策下,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应时刻秉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要以小学生群体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以促使阅读教学实效性能有明显提升。除此之外,双减政策下学校不再以分数评定学生,而是能够以多种角度培养学生,而这一改变对学生综合发展极为有利。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
双减政策要求下教师应做到帮助小学生缓解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针对此目标,语文教师应不断调整课堂教学方案,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则能将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牢牢掌握。而课堂阅读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需要针对阅读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方法,以此吸引小学生群体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这样一来课堂教学会更加高效[1]。除此之外,基于双减实施阅读教学,教师也应注意结合学生兴趣点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让其自觉参与文本阅读,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另外,阅读教学中应将阅读能力培养重要性全面突出,要确保小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后,不仅能够将整个文章脉络全面梳理,同时也能将文章表达的深层含义充分理解。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阅读情境
双减影响下为进一步推动阅读教学改革加快,培养小学生主体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创建阅读情境作为切入点,将学生吸引至课堂阅读情境中,提高阅读质量。与此同时,教师也可趁此机会将各种阅读方法引入,帮助学生加深文本理解,强化其语文素养。以《四季》教学为例,该文章是一首趣味性较强的儿歌,整篇内容以“春天草牙”“夏天荷叶”“冬季雪人”“秋季谷穗”几部分构成,该类事物皆属于每个季节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通过阅读该本文不仅能够领略四季不同特点,同时也可感受作者对四季的特殊情怀。鉴于此,为激发小学生群体阅读热情,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四季变化的动态视频,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四季如何更替,待视频播放结束后可向学生提问“最喜爱的季节是哪个,喜欢该季节的理由是什么”,针对此问题部分学生回答“春季是其最喜爱的季节,因为此时万物苏醒,天气宜人、十分舒适”;也有部分学生持有不同意见,其表明“秋季是他最喜欢的季节,因为这一时节万物收获,正是心情最佳的时候”。当学生全部回答后,教师可继续提问“如果让你描写四季,会从哪几方面入手呢”,通过该问题可引导学生思考,让其对该主题加深了解,最后教师则可引入课文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感受他人笔下所描写的四季景色[2]。这种阅读情境创设的方式可使学生在阅读时更加投入,同时也可让其在通过阅读找出文章关键点、体会作者情感、加深理解。
(二)优化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优化是保证语文阅读质量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双减政策下合适的阅读方法可有效减轻阅读负担,提高阅读速度。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此时刚步入小学生活,学习经验不足,阅读方法了解也十分有限,所以为改善弊端,增强其阅读能力,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同一文本内容进行阅读和分析,这样可在阅读教学中将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同时也可帮助学生总结阅读方法,改善阅读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课堂上教师可提问“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动物以及每种动物都是如何作画的”,问题抛出后,要求学生以该问题为根据进行阅读,并让其通过边阅读边记录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答案。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回答问题,同时也应询问其通过这种阅读方法对其是否有所帮助。通过亲自尝试后小学生可发现,一边阅读、一边记录,阅读准确性更高,条理也更为清晰,而小组合作也能更好的完成阅读任务。经过教师提问和参与阅读活动,小学生对于不同阅读方法的优势能够充分了解,这样一来在面对不同阅读要求时,其也能选择最佳的阅读方法辅助自身进行文本阅读。
(三)融合课外阅读
以双减为背景优化阅读教学,提升课堂有效性,应突破教材限制,加强课外阅读渗透,以此丰富阅读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同时,若教师能够做到结合小学生兴趣点筛选课外读物,也可充分激发其阅读动力,调整其学习心态,这一转变刚好满足双减政策要求。以《乌鸦喝水》教学为例,该故事情节突出,且蕴含深厚的教育意义,因通过该类阅读素材可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进行有效训练。鉴于此,该文章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将《乌鸦与狐狸》“狐假虎威”等故事加以引入,让学生趁此阅读契机学习更多知识,除此之外,语文教师也可在班级内设置课堂阅读角,要求每名学生选择一本最为喜爱的阅读素材放入阅读角,这样一来小学生所接触的文化内容会更加丰富,并且通过集体阅读的方式教师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意识与习惯,使其养成终身学习意识。或者教师为突出课外阅读趣味性,吸引更多小学生参与阅读任务,教师可设计“课外阅读竞赛”,具体实施方法,教师可让班级学生选择一本短篇绘本故事进行阅读,总阅读时间为一周,待阅读准备时间结束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抽签,选择竞赛顺序,让小学生通过口头讲述和表演的方式将所阅读的内容加以展示。最终由全体学生投票的方式决定最佳阅读者。这种阅读教学方式较为新颖且趣味性较强,所以以此开展教学不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但却能够对其口语表达和理解能力进行有效训练。
结论
双减政策下,应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效果,突破以往教学限制,在阅读教学改革任务中,教师可通过创设阅读情境、优化阅读方法和融合课外阅读等多种方式构建完善的阅读教学体系,并以此实现缓解小学生群体学习紧迫感,提高学习有效性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羅泽君.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2(15):107-109.
[2]杨春花.“读”出精 彩“悟”出道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小学生(中旬刊),2022(0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