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迎梅
摘要:统招“专升本”背景下,高等外语教育被赋予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肩负着为国家战略发展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历史使命,“关系到高等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互鉴,更关系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建设”。作为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和核心通识课程,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承担时代重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职;大学英语;思政
一、分级教学,分类拓展,服务校本特色
大学英语教学应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基于学校办学特色开展个性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一)分级教学、分类拓展
学校结合校本实际,按照办学层次、英语水平、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级、分类。普通类分为三个级别,最高级别为校级实验班,第二学年开设高级英语课程,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单设艺体类、视障类、听障类,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教学。例如:根据听障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发“听障大学生英语”慕课,实践混合式教学,激发眼动、脑动、手动,增强学习效果。分级教学、分类拓展初步地解决了多元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问题,为服务校本特色专业奠定了基础。
(二)多途径服务校本特色
联合特色专业的专家团队,建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例如:第一种途径是与学校国家级一流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团队合作,在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院士的指导下,共同建设人工智能英语方向的微课系列和两门慕课(上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发三本教材(已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同时,团队在线下开设人工智能英语选修课,开展混合式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助力学生在国际专业比赛中运用英语并获得大奖。第二种途径是结合特色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开展专题学习周、英语专项竞赛、读书学习活动等,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内运用英语的能力。针对师范生特点,开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用专业讲好专业知识”教学实践展示、优秀学生当小老师带读英语经典等活动,在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提升教师基本功,为未来当教师打下基础。第三种途径是参与专业知识的国际化传播或专业课程的开发,如为“北京学”学科翻译非遗系列丛书,参与商务专业的“跨境电商”线上线下课程和教材建设等。通过多维途径的融入,大学英语团队与各校区、各学院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为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注入了更强的外语力量。
(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
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疫情和后疫情时代,影响更为深远更为广泛。“新时代高教40条”指出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也倡导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早在2014年,学校大学英语团队就开始致力于开发优质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与线下教学实践相融合,研究并实践“有效输入—人机交互—翻转课堂—过程考核”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经过连续多年不间断的建设,成体系建成了“校本自建课程资源+以国家精品教材为本的配套资源+教师自主补充英语学习资源”的立体资源,含19门在线课程和248个微课,既解决了国家精品教材校本化的使用问题,也解决了多校区办学的资源共享问题,满足不同水平、不同类别、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确保了“有效输入”。以外语专业教学平台和慕课平台为技术环境,实现“人机交互”“翻转课堂”,丰富线上线下考核内容,细化“过程考核”,改变了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输入、课堂互动不足的传统模式,使教学更加个性化、精细化、科学化。这一教学模式获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获批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新时代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二、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功能定位明确、育人功能突出、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为推动新文科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20年10月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在“课程定位与性质”部分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学英语教材充分考虑了时代发展和新一代大学生的特点,选材富有时代气息,主题多样,涵盖社会、历史、经济、哲学、科技、文化等不同领域,注重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培养学生以多元视角看待个人、社会和世界。丰富的主题及鲜活的文本十分有利于教师挖掘素材,将思政教育巧妙地、有机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既有国际视野,又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有仁爱之心,有扎实学识的新型人才。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从文化、情感维度设定思政教育的目标,提炼教材中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寻找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通过微课输入等相关素材,要求学生课前登录大学英语智慧教育云平台,学习微课、预习课文及相关拓展资料(包括精选的思政数字课程材料),针对视频讲解、资料学习等做好笔记,完成(进阶)作业,提出问题或分享感兴趣的主题。通过线上教学,教师在语言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融入理想信念的指引,做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
三、线上线下教学高度混融
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的高度混融,需明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加强线上与线下教学内容与方法之间的衔接力、转化力与生成力,凸显双线混融教学的“通融”与“共生”。首先,教学团队需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基于课本,充分挖掘和整合素材,按照语言知识、文化背景、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四个维度设计和制作微课;其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设计导学案,要求学生在线学习若干微课,先对相关知识进行自我消化,借助平台完成课文的预习,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要求提出一到两个问题或帮同学解决一到两个问题;最后,各小组长将未解决的问题汇总,教师根据小组长的问题汇总及教育云平台上学生的分享与提问,设计线下教学活动,既要避免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的割裂状态,又要杜绝“炒旧饭”的现象发生,将线上学习内容原封不动地再次灌输给学生。这种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混融与共生有赖于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管理。基于在线学习的大数据,教师需及时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总体情况及个体情况,对其学习风格及学习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一方面是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是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线下教学活动,尤其是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任务选择。因此,教师需考虑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无论是在线上学习、任务布置,还是课堂活动设置中,都需提供“必修项”和“选修项”,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从而促进和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共生还有赖于双线混融教学评估模式的建构。根据线上教学的优势,教师需建构一套注重过程性评估的多元评估模式,充分利用教育云平台的大数据,记录和管理学生线上学习的点滴,让学生在得到即时学习获得感的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其他同学在学习上的差距,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四、结束语
通过研究统招“专升本”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实践,希望能够为新时代外语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会不断地面临新的课题。惟有识变、应变、求变,踏准时代节拍,攻坚克难,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发挥好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为学生创建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设计有层次的问题情景和建立多元的课程评价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水平,采用恰当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索。与此同时,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尤其是理、工、农、医科专业的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性质的作用,将语言知识传授、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融为一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完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甘晓丽.基于在线直播课的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11):79-87.
[2]李岩松.虚拟学习环境支持的课程教学设计及应用成效研究[J].外语界,2019,(2):119-122.
[3]李小梅.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共促一流外语学科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20,(3):2-6.
[4]刘晔.新型混合式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的探究——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20,(11):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