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摘 要:阅读是语文的核心关键,它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进而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逐渐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学习技能,还可以使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有所突破,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阅读是语文中“听、说、读、写”的综合,阅读是语文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是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目前,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主动去进行大量的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进行思考,令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来获取现阶段所需掌握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可以在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样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才会随阅读的持续进行而不断提高[1]。
一、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是一项工作,是教师们愿意为之付出终身的事业,因此需要教师为之投入时间与精力,热情与激情,还要讲求方法,使用技巧,做好本职工作。教师需要脚踏实地,从眼前做起,而不是好高骛远,沉迷于幻想,而当下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用好习惯引领学生进步,提升阅读效率[2]。
例如,在阅读《将相和》这篇文章时,笔者布置了自读活动,由学生自己阅读文本,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在自读过程中,因为文章篇幅较长,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多时学生就开始东张西望,发呆、玩耍等行为,走神现象严重,见此情景,笔者急忙制止了大家的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还调整了阅读计划,不要求学生一口气阅读全文,而是边读边讲,将整体划分为一个个的自然段,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此外,笔者还教授学生用笔圈画重难点句式,用心阅读文本,还要借助字典、课外辅导书籍解惑答疑,取得进步。学到《祖父的园子》这一课内容时,笔者没有布置过多的任务,只要求学生找到“我”在祖父园子干的趣事,阅读目标明确,阅读任务单一,因此对学生来讲难度不大,也有助于养成学生善于筛选、分析、辨别的能力,提升其专注力。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与环境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考虑的一个物质条件便是授课环境,阅读活动是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环境与空间,给予学生氛围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进行学习与探索。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个闲置教室,摆放一些书架、书籍、桌子、椅子等,使他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下进行阅读和思考[3]。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用一些绿植来进行装饰,使整个阅读环境充满生机,给予学生一定的温暖。其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阅读指导,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在阅读教室要安静、轻声说话等。这种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使学生从内心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使他们能够很好地投入阅读当中,从书籍中去吸收知识,开阔自身的视野,以此使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获得发展。
三、实现趣味教学,提升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信息、提升能力、丰富认知、获得发展的主要途径,更是促进学生写作、交流、表达等素养塑造的基础与根本。而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导向而言,实现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浓厚阅读兴趣激发、丰富知识储备强化,既是重点,又是关键,而且成为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好发展的必然保证。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最为基础的目标和要求。大部分小学生在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只有在兴趣的推动和引导下,才能够自主地、长时间地专注于课堂学习。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而言,开展趣味性阅读教学,增强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性的任务之一。就其具体的过程而言,教师可以从两种思路出发来实现这一目标。
思路一是,教师可以从贴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阅读内容以及课堂活动的创新。要想使阅读课堂对于小学生具备吸引力,教师就需要充分了解班级内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选择贴合小学生兴趣和日常生活的阅读文章作为主题阅读的课外拓展和延伸。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阅读的基础知识讲解环节采用游戏、竞赛等能够刺激小学生参与兴趣的形式,降低教学内容的枯燥感。思路二是,教师可以从转变阅读教学表现形式的角度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开展。在进行阅读导入时,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文字性导入转化为多媒体视频或者是舞台短剧,以此来增强导入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在阅读的基础知识、方法讲解环节中采用微课的形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总之,只有保证阅读课堂的趣味性,才能够增强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语文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想象。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自主质疑的空间以及技巧引导,将学生的自主质疑和思考相结合,确保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取有价值、有意义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学习《海底世界》时,笔者让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实际经验了解章鱼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分析章鱼有多少条腿。学生会发现课文中插图与个人的实质想象存在一定的区别,进而产生了一定的疑问。笔者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自主搜集资料,解答学生的疑惑,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在考试中占据的分值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都应该引起师生们的高度重视,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攻克这一难度,帮助学生获得自身的发展。当然,只有态度与热情远远不够,还需要讲究方法与技巧,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笔者结合实际总结出上述几点建议,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鑒,为教育教学事业尽微薄之力。此外,还有很多好的方法与途径等待着教师同仁们去挖掘,去使用,笔者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克喜.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的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23.
[2]余婷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54.
[3]倪昌胜.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策略思考[J].考试与评价,2020(1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