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应深入贯彻“两山”发展理念,走生态治理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各类人才的促进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推动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推进文明传承、文化繁荣。
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发展阶段,我们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要全面系统把握和认真践行“人民中心论”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边,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走好群众路线、办好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三秦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①现实地看,陕西省农业农村人口比重大,落实“人民中心论”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在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相结合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把乡村工作对象转向所有村民,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深入推进“三农”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深入贯彻“两山”发展理念,走生态治理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我国建设的现代化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生态环境也是关涉到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和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关涉到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升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望已经成为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人们强烈盼望加快改善生态环境面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奋斗目标,回应和解决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是我们党的最重要的使命所在。凝聚人心是重要政治任务,必须积极主动回应人们的所想、所盼、所急,努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供给更多高品质生态产品,不断实现人们日益增长的良好生态环境的愿望。②故而,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就成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陕西地处黄河中上游和长江上游,坐拥保存着古老植物成分、对南上北下的气流有屏障作用的大秦岭,并由此形成了中国中东部地区南北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陕西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关涉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涉到全国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大局。要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全面保护和系统协调治理,大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绿色转型,加快推动美丽陕西建设。③陕西农村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沿阵地,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对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米脂县考察时就指出,高西沟村是陕西进行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典型范例,他们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与不断发展农村事业相结合的路子是对的。我们要大力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念和发展理念,把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充分结合起来,坚持走出一条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相互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④故而,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推广高西沟村的生态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模式,发挥其在全省的引领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倡导因地制宜,支持和鼓励各地方创新,大力挖掘和发展与自身生态治理能够实现有效结合的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乡村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在不断进行生态环境治理中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相结合,从而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和农村美的美好期待。
其中,尤其要注重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和数字化农业产业建设,在推动绿水青山发展中大力推进种业的科技研发、农副业产品的高品质提升与品牌打造及标准化生产,运用大数据平台通过网络直播、沉浸式体验和乡村旅游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营销模式,培育和打造更多“小木耳、大产业”式的特色产业。同时,要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安全利用和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尤其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生态环保工作的观念和实践等层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增强农民群众的生态环保观念和提升他们的生态素质,推动他们在高度自觉的生态循环观念中积极使用有机肥,促进土壤的良性循环使用,并积极参与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和污水的防治、净化处理。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各类人才的促进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推动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
我国建设的现代化,不仅有物质层面的现代化、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而且有制度层面的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切实落实“人民中心论”的发展理念、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作用、保障和提升人民福祉的重要方面。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就指出,“陕西省农业农村人口比重大,必须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在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相结合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把乡村工作对象转向所有村民,把乡村工作任务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农业强起来、乡村美起来、村民富起来。⑤其中,乡村振兴中的“治理有效”,就是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促进组织振兴中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故而,提升乡村整体治理效能,促进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历史地看,中国乡村基层治理体系主要是在传统的治理经验、新中国成立后自主探索的治国理政经验和西方现代社会的治理经验交汇融合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中国传统的乡村基层治理是胥吏、地方精英(又称“乡贤”)和传统农村行业协会辅助地方官员一起治理乡村的治理体系。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传承传统治理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治理理念和群众工作方法,并在行政体系内实践,形成了动员组织力更强的高效又低成本的全新民主实践治理体系。当前,我们就是在继承和发展这两大历史治理方式和治理经验、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多元治理、去中心化治理等现代治理方式治理经验基础上,促进三者在乡村治理实践中互动融合,创造形成以群众路线的治理方式和治理理念为基础、以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为主,各类人才参与治理等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新时代治理体系。就陕西乡村治理而言,就是要通过继续贯彻落实各项就业帮扶和产业帮扶等方针政策和措施,继续推动脱贫攻坚期内的各个企业和产业的繁荣发展,健全和完善各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各个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平台和機制,⑥与此同时,促进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和帮扶企业人员及其他帮扶相关人员在“群众路线”的全过程民主治理实践中共同治理乡村,推动乡村事业全面发展。在这里,尤其要继续发挥郝家桥村等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和带动农民群众始终勤劳奋进、开拓创新,并鼓励和支持他们敢为人先、奋力拼搏,努力推动乡村振兴,还要鼓励和支持并推动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统筹推进文明传承、文化繁荣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高度的文化自信和繁荣昌盛的文化发展,是国家和民族崛起的重要条件。而且,我国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不仅如此,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也是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方式和重要途径。陕西拥有悠久的历史,很多乡村地区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源流,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和独特优势。陕西还诞生了延安精神、西北根据地的革命精神和陕西苏区精神,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核心和精髓。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陕西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势。我们要在持续的守正创新中努力“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新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和任务,推进“文明传承、文化繁荣、文物保护”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陕西互动融合、发展升华。⑦就乡村文化振兴而言,乡村保存着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仁爱、和谐、克己复礼、入世进取等思想及相关伦理规范、道德准则和深厚的革命精神,这些文化内涵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家风、家训、民俗、礼仪等方面,涵养和塑造着乡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共识、行为准则和精神品格,故而我们不仅要保护好、传承好老祖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对传统文化蕴含的优秀成分和优秀因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通过家风建设、民俗礼仪建设将其转化为村民现代社会生活中日用而不知的观念和习惯;还要大力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并在加快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其时代化和大众化,近而促进人们对党史的认识和理解的深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注释
①③⑤⑥⑦《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陕西日报》,2022年6月2日。
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选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59-360页。
④《习近平在陕西榆林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新华网,2021年9月15日。
作者簡介
王景华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认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