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金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陕甘边斗争时期凝聚的智慧和结晶,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陕甘革命道路问题而形成的革命精神,蕴涵着丰富的时代特征和实践品性。2015年2月14日,正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铜川市照金镇,参观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和革命旧址,指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總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2021年9月,照金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
照金精神的科学内涵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者和领导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以及广大红军指战员和边区干部群众表现出来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质,熔铸成了照金精神的基本内核。
(一)在“左”右之争中实现“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
对党忠诚的伦理意蕴在于,共产党人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变为自身崇高的社会道德准则,转变为政党高度认同的道德情感。在陕甘地区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志士历经磨难,多次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下狱、身负重伤,被“左”倾领导者错误指责,但始终对党忠诚、顾全大局,这是一种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人格的政治锻造。刘志丹在陕北错误“肃反”结束后说:“过去的事都不要放在心上,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是路线问题,要相信党中央和毛主席会解决好的。要听从中央分配,到各自岗位上去,积极工作。”后来《解放日报》刊文称刘志丹“虽受人诬陷,不自矜功,宁肯自己冤死,毫不失革命立场;其艰苦朴素,知有党不知有身之优良品质,尤堪称道。”
(二)在反“围剿”斗争中凸显“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
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就是对传统英雄人格之精神气质的继承与超越,体现了共产党人对英雄精神气质的全新理解和价值升华,表达的是不畏强暴、顽强斗争的精神风貌。在陕甘边革命斗争中,一大批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和崇高共产主义信仰的共产党人,勇敢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用鲜血和生命彰显了伟大的英雄气魄,构筑了不畏强暴、顽强斗争的民族精神脊梁。在陕甘革命根据地成长起来的革命骨干的共同之处,就是拥有视死如归、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英雄气概和英雄精神对于提升人们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有着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也是革命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柱。陕甘共产党人胸怀正确的英雄观,保持革命的英雄主义,在革命面临挫折的艰难时刻,表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崇高信仰,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真正的人民英雄本色。
(三)在苏区建设中坚持“扎根群众的工作作风”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本质上就是回答“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思想的信仰最终要转化为行动的逻辑,理论上的彻底也会转化为情感的真挚。只有忠诚于党,才能不负人民,只有心中有党,才会心中有民。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陕甘共产党人,着眼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实情,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和农民运动相结合,把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相结合,努力排除“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干扰,成功探索出了西北地区苏维埃革命的成功道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家们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扎根群众,依靠群众,从而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照金苏区和照金精神的历史地位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苏区的斗争史,就是一部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土地革命“三位一体”互相结合的理论探索史。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照金精神,具有鲜明的真理性、价值性和实践性,也是红色割据理论探索的实践结晶。
(一)在西北地区成功实践和发展了红色武装割据理论
照金精神的本质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西北革命实践,具体是指陕甘边革命领导人结合西北地区的具体实际情况,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进行创造性地运用所产生的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1927年中共陕西省委“九二六会议”,明确提出“党到农村中去”“党到军队中去”的口号,先后发动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旬邑起义等70多次武装起义和兵变,推动了群众斗争的深入开展。1931年9月南梁游击队的恢复重建,标志着陕甘边的革命斗争从兵运阶段过渡到武装斗争阶段,是从民间武装发展成党完全领导下的革命队伍的创新实践。刘志丹、谢子长和习仲勋等在照金苏区的革命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所开辟的井冈山革命道路。
(二)为陕甘宁边区土地革命提供了实践依据和历史经验
刘志丹、习仲勋在照金苏区发动群众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和地主佃租,镇压罪大恶极的反动地主恶霸,将没收地主的牲畜和生产工具分给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翻身得了解放,成为苏区政权的坚定拥护者、支持者和建设者。1933年春,照金苏区根据中华苏维埃政府《土地法》,领导人民群众没收地主、反动富农和祠堂寺庙的土地,分配给雇农、贫农,并给土地不足的中农以补充,避免了“一切土地归苏维埃”的极左做法,极大激发了陕甘边区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也为后来陕甘宁边区的土地革命提供了经验借鉴。
(三)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落脚陕北做出了重要贡献
照金苏区武装斗争和根据地政权建设的过程,是中共陕西党组织和陕甘边区革命领导人,把军事运动和农民运动相结合的一次探索和实践,是一次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的尝试。1933年11月3日,包家寨会议决定开辟三路游击区,根据地中心从照金转到甘肃南梁地区,迅速扩大陕甘边根据地的规模。这就为后来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发现这块红色的土地并将其确定为落脚点提供了条件,党中央才有机会使这块红色的土地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出发点。毛泽东对刘志丹等提出的“狡兔三窟”的根据地发展战略有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样就能“创出局面,这很高明”。
(四)为中国革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重要领导骨干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锻炼和成长起大批优秀的治党治军的革命干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是西北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卓越的创建者和领导人,此外还涌现出了金理科、秦武山、黄子文、吴岱峰、汪锋、王泰吉、黄子祥、陈学鼎等一大批革命人才。照金苏区革命斗争中走出的军政骨干,不仅创建和发展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也为创建南梁苏区和陕北根据地,最终形成统一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批革命骨干在对敌军事斗争、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有相当一部分革命者,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无私奉献。
照金精神的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熔铸的革命精神谱系有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隐含着共同的精神密码和精神基因,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是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动力。照金精神作为百年精神图谱的重要一环,对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保存发展显示了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是进行新的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的精神资源
挖掘照金精神中的宝贵资源,认真探讨陕甘边革命斗争中的奋斗经验和伟大实践,可以为化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危机和挑战提供历史镜鉴。在照金苏区的革命斗争中,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具有政治信念的坚定性和方式方法的科学性,这是陕甘共产党人为了伟大事业、坚持伟大斗争的根本体现。陕甘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走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道路,善于把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同陕甘实际相结合,排除“左”的和右的错误干扰,从实际出发集体决策,尤其在危急与重大时刻不等不靠、独立处理问题。这样一种革命精神,鼓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为实现“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的宏伟目标砥砺前行。
二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精神借鉴
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是照金精神中蕴含的对党忠诚的内在要求。在照金苏区,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刘志丹按照古田会议精神,批判了部队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对党员干部开展统一战线教育。为了创建和壮大党领导下的正规红军,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者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开展游击战争,建设照金苏区,使陕甘广大劳苦群众受到土地革命的洗礼,深刻懂得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勇敢起来武装反抗压迫,才能寻求自身解放的道理。听党话跟党走,这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也是照金精神内涵中的崇高理想、人格力量和价值追求所彰显的革命哲理。
三是实现伟大梦想、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精神指南
照金精神传承着特有的红色基因,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必将为新时代奋力走好赶考之路提供丰富的理论滋养和精神借鉴。照金精神表明,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政治韧性。在实现初心使命的奋斗征程中,必须保持鲜明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追求,这是政党韧性的支柱力量。照金精神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将精神家园建设与化解政治风险挑战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充分发挥革命精神的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力量凝聚的功能,不断深化革命精神的内涵外延,才能将各种政治风险挑战转化为革命精神生成生长的动力,才能统筹应对“两个大局”的风险挑战。照金精神从根本上说,彰显了陕甘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担当,蕴含着丰富的理想信念、顽强斗争、扎根群众的精神基因,为赓续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激励共产党人勇毅前行发挥着伟大历史性作用。
作者简介
袁文伟 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