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
——以新疆L市X学校为例

2022-06-11 01:02何懿枭
英语教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问卷中华英语教学

何懿枭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是人类前进的精神动力(魏承坤、袁军兰 2018)。英语作为一种传播交流的媒介,不仅是通向西方文化的窗口,还是讲好中国故事的语言支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还能为其世界观尤其是文化观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

一、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别采用自编问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教师卷)》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学生卷)》进行调查研究。教师调查问卷主要从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态度、融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等方面展开,学生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感兴趣程度、学习动机及学习方法等问题,以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英语课堂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L市X学校三至九年级的学生及英语教师,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获得样本。选取教师共计15人,其中汉族教师6人、其他民族教师9人;高级职称4人、一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3人。选取三至九年级学生各40人,共计280人。其中维吾尔族学生100人、哈萨克族学生55人、回族学生85人、汉族学生28人,其他民族学生12人。

教师调查随机选取该校三至九年级英语教师15人,共发放问卷15份,收回15份。经审查,15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达100%。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280份,收回276份。剔除未按照要求填写的问卷,经审查,269份有效,有效率达96%。

二、结果分析

(一)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第一,该校英语教师年龄基本在35—50岁之间,大多数英语教师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在教学中长期存在“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导致学生无法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表达自己所了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该校英语教师自身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到位、了解不深入等问题,因此很难做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高度融合。据调查结果(见下页图1、图2)显示,仅有20%的教师经常在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课程标准中长期以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导致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明确的目标与导向,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80%的教师认为平常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不多,因此课堂中会忽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第四,英语考试中鲜有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教学评价体系中也没有专门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评价要求,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重视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二)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大家园。在本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中,维吾尔族学生占36%、回族学生占30%、哈萨克族学生占20%、汉族学生占10%、其他民族学生占4%。问卷结果(见表1、图3)显示,45%的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感兴趣程度一般的则高达50%,只有5%的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太感兴趣。关于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的来历及典故,完全知道的占10%;完全会用英语介绍春节的占7%。关于“上英语课时,教师是否会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问题,经常会讲解的教师不足30%。由此可见,即使大部分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中接触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这说明中小学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显不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春节相较于其他传统节日,如乞巧节、寒食节、下元节等,是学生最熟悉的,然而只有极少数学生了解其节日来历及典故。这说明,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尚有欠缺,融入效果不理想。

表1: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

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新疆L市X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英语教材中缺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科书作为主要的知识载体,肩负传承人类文化的使命。一方面要将现代文明成果载入历史;另一方面要延续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根基与源头(王燕 2015)。查阅我国小学英语教材不难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题材也不够丰富,大部分内容是讲述英语国家的文化及生活,没有很好地处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学阶段使用的是人教版小学英语(PEP)(三年级起点)教材。教材分单元呈现,每个单元以一个话题为中心,如食物、家庭人员、身体、运动、职业等。四至六年级的话题更多关注学生的成长,包括规则、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PEP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化内容大多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生活有关,所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明显不足(见下页表2)。

表2:人教版小学英语(PEP)(三年级起点)教材中文化占比统计分析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初中阶段使用的是新目标(Go for it!)初中英语教材。相比人教版小学英语(PEP)(三年级起点)教材,初中英语教材中所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占比较大,且相对完善,包括名胜古迹、神话故事和饮食等。但是,在编排形式上存在比较单一且内容不够新颖的问题。教材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相对简单,缺乏深层次挖掘,在取材内容和编排形式上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见表3)。

表3:新目标(Go for it!)初中英语教材中文化占比统计分析

(二)英语教师缺乏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学科素养及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直接因素。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和奥瑟斯特(Goodlad&Associates 1979)将课程分为理想课程、正式课程、感知课程、运作课程和经验课程五个层次。然而,一堂课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即理想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学科素养是其中之一。调查结果显示,X学校的英语教师虽然有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但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缺乏深度思考,创新意识欠缺,加之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了解不够深入,感知有偏差,没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学习,很难达到教科书编写者预期的目标和意图。

(三)英语测试中缺少传统文化内容测评

长久以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各级各类英语测试中,对学生语音、听力、词汇、语法、文本分析等内容的考查占据重要地位,中小学英语教学定位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课程总目标的“文化意识”被放置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后。教师和家长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英语学习的重要依据,导致学生陷入一个误区: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在无形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错误的导向——只要掌握了语法、词汇、语音等内容,考到好成绩,就达到了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这种错误导向扼杀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阻碍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受这种错误导向的影响,将高分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向学生“灌输”大量的以语音、听力、词汇、语法、文本分析等内容为主的教学内容。在这种被动学习方式下,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使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化为泡影,导致文化失语现象产生。

(四)学生自身传统文化知识薄弱

X学校学生中汉族学生仅占10%,其余均为少数民族。虽然从幼儿园起少数民族学生已经开始接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若想运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讲好中国故事,难度会更大。根据调查结果得知,少数学生对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感兴趣;完全会用英语介绍传统文化内容的学生更少。从上述结果可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了解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学习热情有待提升。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指出:“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转引自马晓晔,2009)教材是教学的核心,编写者应考虑在教材中增加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译文和文章,完善编排形式。例如,融入上元节、清明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满汉全席、驴打滚、汤圆、馄饨等传统美食,故宫、长城、圆明园、华山等著名景点,“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思想观念。

(二)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培养出色的英语人才离不开优秀的英语教师,即教师的学科素养及知识储备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站在对本民族文化高度认同的基础上讲授外国文化,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方面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与积累,不断汲取和接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教师应在工作之余多学习、多钻研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如儒学、哲学、典籍、民风民俗、传统思想等。最后,学校在今后的各级各类培训中,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训内容相融合,邀请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参与培训。同时,在校内开展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教师亲身体验,自我感知。

(三)完善中小学英语测试体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小学生在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存在不足,在这一问题上英语考试形式难辞其咎。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测试侧重听力、词汇、语法等内容的考查,对相关文化能力的考查不足。大多数学生以考试成绩衡量自己的英语学习水平,把获得高分作为自己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在改革考试方式上下功夫。在今后的测试中,可以增加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型。例如,在作文题中,可以以书信的方式向外国朋友介绍我国人如何庆祝新年等传统节日;在阅读题中,可以增加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文本等。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还为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风向标。

(四)培养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意识

首先,要推行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对文字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只有攻克语言这一难关,才能更好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学校要有计划地开展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带领学生诵读经典、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此达到树立民族自信、增强国家认同感的目的。最后,以“文化润疆”为契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每一个中小学生心中。

结语

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还能通过语言的学习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及文化认同感。因此,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提升文化素养、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力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融入教学。

猜你喜欢
问卷中华英语教学
浅谈O2O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