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雪梅
摘要:大数据背景下,智慧财务建设成为了各高校财务工作的着力点和重点,高校要以“智慧校园”为契机,构建财务“零接触”网上报账新模式。本文通过剖析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积极探寻构建高校智能网报新模式,提出建设智能网报的保障措施,旨在为高校财务“零接触”智能网报新模式构建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高校;人工智能;网上报账
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高校财务要依托互联网+技术转变财务管理模式,借助AI技术实现从“职能财务”到“智慧财务”的角色转变,构建全智能“零接触”网报新模式。
一、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报账模式效率低
传统报账模式:报账人整理粘贴原始票据填写纸质报销单,根据使用经费项目类型、金额找领导线下审批;签批结束流转至财务前台会计审核,待会计审核无误后编制记账凭证,流转至学校出纳办理支付。这种线下投递、人工审核的传统报账模式,严重影响了报账效率,财务人员需要花费绝大量时间在每一笔纸质报销材料核对计算、审核、归档、查询等重复机械工作上,效率低、出错率高。
(二)高校系统间对接不足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项目投入逐年上升,高校信息化系统也随之成倍增长,但业务系统间数据并未實现良性互通,仍需人工进行数据对接,例如财务的报账核算系统无法直接对接财务的预算系统、采购系统,财务不能直接关联报销项目的预算情况,项目支付与项目预算及采购脱节,导致预算执行不规范,造成财政资金浪费等风险。系统壁垒使财务内控力大打折扣,难以有效控制高校经济活动风险点。
(三)财务人员核算压力大
2017年财政部颁布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2019年起高校全面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2019年12月财政部出台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要求高校逐步执行成本核算、2021年财政数字政府系统全面上线……近年来高校财务核算业务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革,财务人员除了应对全新的核算模式外,还有处理繁琐重复的机械审单业务,常处于高压疲惫的工作状态,不利于推动财务工作模式的转型升级。
二、“零接触”网上报账新模式
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零接触”的智能网上报账模式满足了特殊时期的财务管理需要。在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化、影像化和智能化的“智慧财务”是高校财务发展的趋势,智能网报新模式借助AI技术,旨在全方位释放财务人员的双手,全面提升财务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前期人工智能采集数据
智能网报系统的前期数据采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票夹、智能填报和智能稽核三大模块的人机协同方式对报账数据进行校验、纠正和补录,为业务输出准确率>99.9%d的高质量、高可靠性数据。报账人首先通过扫描仪或者手机拍照导入票据相片到网报系统,票据包括行业通用票据、学校内部表单和业务往来文件等,网报系统AI识别票据结构化数据提取可信文本,识别票据的真伪及有效性,审核通过后存入票据夹,从源头管控好财务基础单据和数据;接着报账员通过选择票据夹的票据,即可一键填报报销单,智能填报通过AI实现业务场景推理还原自动完成报销单填制工作;最后报销单会进入智能稽核模块,自动完成上百项合规检查,像多名“老会计”同时进行“推理”,确保报销单准确性、合规性、有效性,稽核结果清晰可视,全面高校解放审核会计人员。
(二)中期线上审批智能核算
报销单通过前期AI识别稽核后以经费项目类型为判断节点根据固化审批流程流转到各级领导审批,领导线上审批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报销单通过领导审批后,报账人可在无人值守的24小时不间断服务智能投递机进行原始票据投递,智能投递机会将纸质票据与系统电子数据进行校验匹配完成报销单预审。财务人员只需定期到投递机提取原始凭证,确认一键生成记账凭证即可进入支付环节。出纳即可连接统一支付平台办理网银或国库集中支付,平台会将支付结果反馈至智能报账系统通知报账人,“零接触”报账流程结束。
(三)后期影像化归档数据分析
“零接触”的网报模式借助AI技术升级了纸质财务档案归档的传统模式,实现电子凭证单据影像化归档,方便后续凭证查阅和专项资金审计。另外智能网报系统的功能不仅局限于报账业务,它还能依托报账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可视化个性化数据分析和统计报表,为高校项目绩效考核提供佐证材料,为高校内涵式发展决策提供财务数据支撑。
三、实现智慧网报新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和软硬件投入
高校智能网报系统的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管理者对智能网报系统引起足够重视,从顶层设计出发加大项目建设的财政投入和人才支撑。高校财务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借助软件公司的信息化技术将智能网报系统植入到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打通高校系统间的壁垒,实现全校系统间的数据互通共享。同时学校要加大智能网报系统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让教职工用最短的时间掌握网报系统的使用,缩短新系统推行的阵痛期。
(二)优化财务网报流程和应急机制
智能网报系统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梳理全校的业务流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固化报账业务的风险点和审批流程,并利用信息化技术嵌入到财务智能网报的AI审批程序中,实现智能网报的人工智能稽核。这项工作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才能实现,在梳理规则的基础是进行流程优化。财务部门要制定好财务的应急机制,做好处理突发财务事件的预案,开通专项资金的绿色支付通道,确保各项项目资金能快速到位,为高校内涵式发展保驾护航。
(三)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支出结构
高校要在党中央“过紧日子”重要思想的引领下,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开源节流将“过紧日子”的精神落实到学校有限经费中,打破支出固化格局优化支出结构,大幅缩减高校三公经费和各项无效公用支出,同时强化绩效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通过信息化技术对高校项目执行全流程监控,从源头上减少财务人员的审核压力,有效防范财务内部控制风险,同时也为高校财务成本核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艳萍.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智慧财务”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营销界,2019(9)139-140.
[2]汪家常.“零接触”改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业务流程[J].管理会计研究,2020-02-26.
[3]戴建青.新一代AI技术赋能高校财务智慧升维研究[J]会计之友,2021(1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