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 张丽艳
为了有效落实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在深度解读美术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从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笔者以湘美版美术教材《纸杯变变变》内容为例,对教材的“二次开发”策略做具体阐述。
教材内容的替换。“替换”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实际,将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或活动进行合理替换,用符合时代要求和学情的内容替换原教材的部分内容,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纸杯变变变》是综合材料运用方面的学习活动,旨在通过联想、变化、改造等方式,将纸杯构想成有趣的小动物,并运用剪切、粘贴、添加、描画等方法,将想象的小动物形象通过纸杯制作出来。原教材中的三个范图皆为白底纸杯,而学生能够准备的纸杯有不同的颜色和花纹。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从纸杯原有的颜色、花纹等方面进行想象,笔者将原教材范图三替换成带有黄色底纹的长颈鹿纸杯联想作品。这样替换,当学生拿出带有不同颜色、花纹的纸杯时,他们就能够快速地根据纸杯特点联想到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形象。
教材内容的删减。“删减”是教师对教材中偏难、重复或不符合学生地域文化特点的内容进行删减,以聚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
《纸杯变变变》教材编者以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纸杯为主材料,力求“变废为寶”。教材中出示了三种图文结合的制作方法:方法一,剪切杯身;方法二,为杯身添加装饰;方法三,根据动物的特征,剪切、改造纸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二年级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理解方法一和方法三之间的差异。例如,在进行制作方法讨论时,一名学生说:“我想要用改造杯身的方法做一匹小马。”另一名学生反驳:“小马要用剪切、改造纸杯的方法。”基于此,笔者在对本课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时,将方法一删除,只保留了方法三。适宜的删减让学生简便地理解了纸杯制作的有效方法是“将纸杯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剪切、改造”,不需要再逐一区分、理解什么是“剪切杯身”,什么是“剪切、改造杯身”。
内容编排顺序的调整。“调整”是对教材中偏难和容易混淆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增减或简化处理。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原教材中的方法一和方法三容易增加学生理解难度的问题,笔者在删减了方法一的基础上,对制作方法的步骤图片和文字说明进行了顺序上的调整。调整后的方法一是在杯身上进行适当的添加、组合,这对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操作;方法二是先想好要设计的动物形象,然后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剪切、调整。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引导学生分析第一种方法,然后进行第二种方法的探讨学习。同时,针对“剪切杯身”,笔者先示范并指导学生把动物的头、尾和四肢剪出来,再进行添加装饰方面的指导。同时,笔者还引导学生观察纸杯形状的特点,依形就势地发挥联想。这样教学让学生直观、快速地理解并掌握了学习内容,体验到手工制作的乐趣,提升了美术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刘莉,宜昌市点军区桥边小学;张丽艳,宜昌市点军区点军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