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安聪
初学写作的人都會遇到这样两个问题:写什么和怎样写。对小学生而言,回答这两个问题更不容易。笔者认为,对这两个问题的最好回答就是“从生活中取材”和“从范文中取法”。
一、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
对小学生来说,写作素材的来源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的事物;二是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三是学生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并与自己产生情感共鸣的事物。
怎样引导学生生动地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呢?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记生活日记或者观察日记。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记日记,逐渐养成记录生活的习惯,用心体验每一天,真实记录每一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再是生活的局外人,而是生活的记录员、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既能保证写作素材的积累,又能保持不间断的练笔,学生也会慢慢地培养起写作意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从生活中取材”。一旦学生大量记录并积累了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写作时也就能够从日记中看似琐碎的素材中去捕捉灵感了。
强调“从生活中取材”是没有错的,但是,所取素材并不一定是学生个人亲力亲为的事情,写作除了取自学生实际的生活,还有一条获取写作素材的途径,那就是阅读,甚至于“道听途说”。比如教材中的《难忘的泼水节》《掌声》《海底世界》等,文中所写的事情不一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作者可以从报刊、科普书籍,甚至别人讲述的故事中获取写作素材,然后依据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来筛选、提炼材料,使之成为一篇有鲜明主题的完整文章。如果让学生从间接途径获取素材,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并养成随时摘抄和记录的习惯。
二、从范文中获取写作技法
掌握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只是奠定了写作的基础,而要正确、顺利地下笔成文,对学生来讲,最便利的方式就是借鉴范文,从范文中学习写作技法。
任何一种文章体裁都有其特点,甚至有其独特的固定格式。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记叙文是写作其他文体的基础。小学生写作,需要一个比较系统的训练过程。如何训练呢?俗语戏称“古来文章一大抄”,笔者认为,这里的“抄”字并不是在宣扬抄袭,它更多的是强调“模仿”,也就是常言所说的“依葫芦画瓢”,笔者将其转化为“从范文中取法”——从优秀的例文中去模仿、学习写作的技巧。
能够作为“习作范文”供学生参照、模仿的文章有三类:第一类当然是被精心遴选并编排在语文教材里的文章,第二类应该是课外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第三类则是教师的下水文和学生习作时完成的优秀作文。下面,笔者着重从学生借鉴第一类范文的角度谈一些具体做法。
在小学阶段的写作中,一年级以句为主,要求学生把话说明白;二年级由句到段(句群),要求学生说话有条理;三年级主要是对段的训练,要求学生写作层次要清楚;四年级注重开头和结尾,要求学生完整表述一件事;五年级着重学习写作技巧,强调描写要生动;六年级着眼于记叙文的综合训练。明确了这六个层次,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就能有侧重地加强写作训练,用好课文范例。以二年级训练重点“由句到段,说话有条理”为例,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由说到写”的关键时刻,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说得明白。二年级课文的故事性强,如《小蝌蚪找妈妈》《曹冲称象》《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复述故事,这是很必要的练习。学生复述故事时,教师可提出三个层次的要求,即准确、完整、生动,即使是背诵故事,也必须准确无误;要注意故事本身的完整性,依据故事的起承转合来复述;要加入自己领悟的内容和情感,可以增减若干文字,力争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教师则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所想、所说记录下来。
小学生应该从范文中借鉴什么呢?笔者认为,不外乎遣词造句、句子表述、段落结构、布局谋篇、首呼尾应等。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这些写作因素。三年级课文《陶罐和铁罐》是作者编创的一篇童话故事,事件并不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而是作者依据陶与铁的物质属性、按照生活逻辑编创的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文章是通过对话来显示人物性格并推进故事发展的,文章开篇就点明了故事“主人公”的身份,而且强调“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课文中两者的对话是训练和模仿的典型范例,陶罐与铁罐对话时的语调、语气,话语所展示出来的迥异性格,以及行文所展现的格式,都值得学生认真学习和模仿。
“从生活中取材”侧重于丰富写作内容,“从范文中取法”侧重于借鉴写作技巧。学生若能长期训练,文章内容会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作文的形式也会更加规范,构思更加巧妙。
三、走好四步,完善写作过程
拥有一定的素材,掌握了一定的章法,固然可以写成文章,但要保证文章的质量,写出让自己满意、让别人感动的文章,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完善写作过程。
一篇好文章的诞生大致要经过四个阶段:一是根据题意搜集素材并提炼主题;二是苦思冥想地打腹稿、拟提纲、写草稿;三是正式写作初稿;四是全面修改。在此,笔者仅就第二阶段进行阐释。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尤其是考试写作中,学生看到题目就提笔写作,似乎来不及思考,好像也能够勉为其难地拼凑成一篇文章。这是因为学生写作水平很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恰恰是学生未能养成正确的写作习惯的表现。因此,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不能忽略第二阶段的训练。古人常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举,这说明了反复斟酌对于写作的意义。打腹稿就是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就是再次筛选材料,就是尝试着综合运用叙述、说明、描写和议论等手法搭建起文章的初步框架。拟提纲是当下许多师生都忽略的步骤,认为打好腹稿直接成文岂不便捷?殊不知缺了这一环节,头脑中的文章框架就可能不完整了,所以,列提纲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构思,有了提纲,才可以进行第三步——写草稿。如果说打腹稿是在育文之魂,拟提纲是在塑文之骨,那么写草稿就是在丰文之肉。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小学百花校区)
责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