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霞
每个周六的下午,女儿都会去上一节美术课,时长是两个小时。可我每次去接女儿时,一起学画画的孩子基本上都走光了,宽敞的画室里,除了老师在整理画具,就只剩下女儿一个人还在埋头画。
最开始,我会因为女儿像蜗牛一样的速度而着急,一进门就对她说:“你也太磨蹭了!别人都画完回家了,怎么就你……”培训班的美术老师是个脾气温和的年轻女孩。她做出一个让我不要打扰孩子的手势,指指女儿的画,又指指其他同学的画,小声对我说:“糖糖(女儿的小名)是个追求完美的孩子,她画得比别人慢,但她在画画时注意细节,每一个花纹都画得很认真。你瞧,同样的主题,她的画总是格外细腻、饱满……”
经过老师提醒,我仔细观察了一番孩子们的画作,真的像老师所说的那样。我的女儿性子比较慢,但慢有慢的好处,她能把每一处线条都描画得很精细。自从发现了女儿身上的闪光点,我便不再急躁地催促她。再去培训班时,我会带一本书。女儿没画完时,我就坐在画室的一角慢慢看书。女儿感知到了我的变化。有一天她把画具收拾好之后,搂着我的脖子说:“谢谢妈妈等我这么久。”我也笑了:“你做事认真又专注,妈妈当然愿意等。”
女儿开心的笑脸,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动画短片《飘》。故事讲述了一个天生会飞的小男孩,父亲刚发现孩子这项特殊能力,还没来得及从惊讶中缓过神来,就发现对面的邻居们已经把儿子当成怪物一样开始议论了。为了躲避流言蜚语,父亲决定把男孩关在家里。转眼间,小男孩长大了,拥有漂浮超能力的他,在家里飞檐走壁,墙上、屋顶上全是他的涂鸦。画面中的父亲则变得那么憔悴,脸上总是写满了疲惫,连头发和胡子都很久没去打理。
为了防止别人发现儿子的不正常,每次出门时,父亲都要将儿子全副武装起来:给他系紧兜帽,不让邻居认出来;把足够重的石头放进儿子的背包,阻止他飘起来;拿一根绳子,一端绑在儿子的背包上,一端父亲牵着。这样还不够,出门前他要先看看外面有没有人,如果有人走来,就迅速抓住孩子躲到车后。就算如此严防死守,父亲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当看到游乐场里其他小孩在愉快地荡秋千、玩滑梯时,小男孩按捺不住,扔下背包开心地飛了进去。
父亲粗暴地揪住儿子往回拉。孩子委屈极了,他奋力挣扎,大喊大叫。忍无可忍的父亲终于爆发,对儿子怒吼:“你就不能正常一点吗?”整部短片中,小男孩几乎都忍住了委屈,唯独听到这句话,孩子的心被击碎了。小男孩变得安静了,他把自己包裹在衣服里,闭上眼睛,泪流满面。
看到这里时,我忍不住默默心疼起这个会飞的男孩。他何尝不想正常一些呢?可他天生就和别人不一样啊。如果说别人用怪异的眼光看他,他还能承受得了,当最亲爱的父亲也视他为“异类”时,孩子的心怎能不碎?好在短片的最后,男孩的父亲终于放下所有的包袱和压力,接纳自己孩子的与众不同。他不再想要改变孩子的特质,而是任由孩子发挥他的天性。看到这样的结局,我也如释重负。
为人父母,难免对孩子有所期望。但是,期望不等于现实。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与众不同时,不要急躁,要静下心来观察、思考,去发现“不同寻常”背后的另一面,顺应孩子的特性去引导。也许他未来要走的路与你想象中完全不一样,但那是属于孩子自己的风景。每个与众不同的孩子,都值得被接纳,更值得我们给予他特别的爱。
编辑 | 温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