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娟, 关亦容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语言态度是人们对某种语言或方言的价值评价及其行为倾向[1]。它是指人们怎样对待语言,及人们对语言使用价值的看法,包括对语言的地位、功能及发展趋势等的看法,是社会心理的反映。语言态度包含三方面意义:一是情感体现,即“说话人或听话人在说到或者听到某种语言时,在情绪或情感上不自觉的、下意识的感受和反应”[2];二是价值评价,即对语言的社会地位、社会功能、使用价值及发展前景等理性的衡量和评价;三是行为倾向,即对语言维持和语言计划的行为倾向。“语言态度是人们在交际中选择使用不同言语形式达到同样交际目的的直接原因。有什么样的语言态度就会有相应的对待该语言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心态又会制约人们语言使用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语言的全貌。”[3]112。语言态度通过影响人们的语言行为,进而影响语言的发展和演变。本文主要从庄河人对庄河话与普通话的情感认知、价值评价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展开对庄河人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以期对庄河话和普通话在庄河市的发展前景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测,从而为当地的语言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在庄河市区范围内以滚雪球的方式抽取被试。被试均在庄河出生和成长且父母均为庄河本地人。向被试发放问卷并请其当面填写,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并辅以访谈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被试产生不同语言态度的缘由。本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9份,有效回收率为86.3%。被试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被试社会特征信息表
尽管语言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无法通过直接观察得到,但往往可以通过对人的言语、观点、意见、情绪和倾向等表现间接测量得到。在对语言态度的研究上,西方社会语言学家主要采用了两种研究手段,即直接手段和间接手段。直接手段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向被试提出一系列问题,直接考察被试的语言态度。问题主要围绕语言评价、在特定语境中的语言使用倾向、学某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渴望程度及缘由、对使用某一语言变体的社会群体的评价、语言使用情况的自报、对于改革或维持语言政策的意见等。间接手段主要包括Lambert首创的配对变语法等社会心理学方法,通过被试对同一说话人的两种变语的评价间接诱导出他们对不同语言变体的语言态度[4]。本文根据陈松岑的十个语言态度特征(好听、亲切、友善、有权威、文雅、有身份、精确、用处多、方便和容易)[2]采用直接手段设计出一套共12道封闭式选择题的调查问卷,调查庄河本地人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的情感认知、价值评价和行为倾向。
情感态度指“说话人或听话人在说到或听到某种语言时,在情绪、感情上的感受和反应”,包括好听程度和亲切程度等[2]。本部分从好听程度和亲切程度两方面调查庄河人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的情感认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的情感态度调查结果
1.情感态度的整体分析
问题1和问题2调查对庄河话和普通话好听程度的认知。表2显示,67.6%的被试认为庄河话好听,仅有32.4%的被试认为不好听。但当与普通话比较时,却只有29.0%的被试认为庄河话更好听,高达71.0%的被试认为普通话更好听。访谈中,一部分人认为庄河话没有普通话好听的原因是“土”“声音大”“不好听”。
问题3调查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的亲切程度的认知。表2显示,高达90.0%的被试认为庄河话更亲切。访谈中,虽然一部分被试认为庄河话很土,但他们认为的“土”并不是贬义,并不影响他们对庄河话的评价,即庄河话更亲切,更能拉近他们和亲人、老乡们的距离。本次调查中,一位庄河本地人表示,当其与本地访谈者交流时,更容易放下戒心,更愿意敞开心扉表达自己。
方言主要是通过文化和身份认同来实现的,表现为“文化效应”或“认同效应”[5]。综上可见,庄河人对庄河话的情感认同高于普通话,因为他们自幼生长的环境受到庄河话的熏陶并习惯使用庄河话,所以虽然觉得庄河话“土”,但仍认为庄河话亲切,对其形成了情感性认同。
2.情感态度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社会语言学倡导从社会的各个方面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真实面貌,不仅应联系说话人的年龄、性别,还应联系其职业、受教育程度等社会因素,从而考察这些社会因素对于语言使用的影响[6]146。
(1)年龄与情感态度
社会语言学理论认为,年龄是影响语言使用的重要因素,而语言态度又影响语言的使用。为了考察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情感态度是否存在差异,我们按年龄将被试大致分为老、中、青三组:30岁以下为青年组,31~60岁为中年组,60岁以上为老年组,并按年龄组别对问卷结果做百分比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年龄组问题1问题2问题3好听不好听普通话庄河话普通话庄河话老年组88.012.044.056.00100.0中年组63.037.069.230.86.893.2青年组69.530.579.120.916.183.9
在对庄河话和普通话好听程度的认知上(问题1~2),老、中、青三组认为庄河话更好听的人数比例分别为56.0%、30.8%和20.9%,即年龄越大越认为庄河话更好听;相反,三组中认为普通话更好听的人数比例分别为44.0%、69.2%和79.1%,即年龄越小越认为普通话更好听。将三个年龄组数据进行ANOVA方差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间的显著性概率为0.008,小于检验水平0.05,表明老、中、青间对于庄河话和普通话好听程度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在对亲切程度的认知上(问题3),三个年龄组均认为庄河话更亲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认为庄河话更亲切的人数比例升高,老年组甚至达到100%。方差检测显示,三个年龄组间的显著性概率为0.013,小于检验水平0.05,表明对亲切程度的认知不同年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综上,不同年龄群体的语言情感态度存在显著差异,老年组对庄河话的情感价值评价高于中、青年组,青年组对普通话的情感评价高于中、老年组。
(2)性别与情感态度
拉波夫等在语言变异研究中发现,女性比同一社会阶层中的男性更多地使用标准变体,并且在正式场合中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标准变体[7]166。而语言态度影响着语言的使用[8],那么性别是否是影响语言情感态度差异的因素呢?我们对此做了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性别问题1问题2问题3好听不好听普通话庄河话普通话庄河话男77.122.958.541.510.289.8女59.640.480.919.19.990.1
在对庄河话和普通话好听程度的认知上(问题1~2),男性和女性中均有超过半数的被试认为普通话相较于庄河话更好听。但相比之下,女性认为普通话更好听的人数比例高于男性。方差检测显示,不同性别间的显著性概率为0,小于检验水平0.05,表明在好听程度认知上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亲切程度的认知上(问题3),男性和女性中均有超过80.0%的被试认为庄河话更亲切。方差检测显示,不同性别间的显著性概率为0.949,远大于检验水平0.05,表明在亲切程度的认知上,性别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综上,在性别因素中,男性被试与女性被试对庄河话的情感认同并无太大差异,而对普通话的情感认同上,女性要高于男性,存在一定差异。
(3)受教育程度与情感态度
除了从年龄和性别方面进行调查外,我们还将259名被试按受教育程度分成三组,即初等文化组(小学及以下学历)、中等文化组(初中及高中学历)和高等文化组(本科及以上学历),用以考察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的情感态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如表5所示。
文化程度问题1问题2问题3好听不好听普通话庄河话普通话庄河话初等文化70.829.233.366.70100.0中等文化70.829.271.128.911.288.8高等文化49.350.785.414.612.787.3
在对庄河话和普通话好听程度的认知上(问题1~2),认为庄河话更好听的人数比例由初等文化组的66.7%降至中等文化组的28.9%,后降至高等文化组的14.6%,即受教育程度越低越认为庄河话更好听。而认为普通话更好听的人数比例由初等文化组的33.3%升至中等文化组的71.1%,后升至高等文化组的85.4%,即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认为普通话更好听。方差检测显示,三个文化组间的显著性概率为0,远小于检验水平0.05,表明三个文化组间在好听程度的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对亲切程度的认知上(问题3),初、中、高三个文化组中认为庄河话更亲切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00%、88.8%和87.3%。纵向比较,随着文化程度的降低,认为庄河话更亲切的人数比例升高。但方差检测显示,三个文化组间的显著性概率为0.131,大于检验水平0.05,表明对亲切程度的认知不同文化组间差异不显著。
综上,针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的情感态度调查的显示,初等文化组对于庄河话的情感认同高于中、高等文化组,高等文化组对于普通话的情感认同高于初、中等文化组。
(4)职业与情感态度
在大城市中,社会阶级是区分语言行为的可靠标准[7]180。但关于什么是“阶级”,以及“如何划分阶级”,社会语言学家的看法却不尽相同。以往有关社会语言学的调查,一般用说话人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代替西方语言学家所使用的“阶级”[6]151。为考察职业差异是否会导致庄河人(排除学生)情感态度差异,我们按职业将被试大致分为两组:脑力劳动组(包括教师、公务员和企业文员等)和体力劳动组(包括工人、农民和服务员等),并将问卷结果按职业组别做百分比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
职业组问题1问题2问题3好听不好听普通话庄河话普通话庄河话脑力劳动64.435.682.417.614.885.2体力劳动71.828.255.544.53.696.4
在对庄河话和普通话好听程度的认知上(问题1~2),脑力和体力劳动组中认为普通话更好听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2.4%和55.5%,均超过半数,且脑力劳动组中持此观点的比例高于体力劳动组。方差检测显示,两个职业组间的显著性概率是0,小于检验水平0.05,表明不同职业组间对于好听程度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在对亲切程度的认知上(问题3),脑力和体力劳动组中认为庄河话更亲切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5.2%和96.4%,均超过85.0%,但体力劳动组中持此观点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脑力劳动组。方差检测显示,两个职业组间的显著性概率是0.001,小于检验水平0.05,表明不同职业组间对亲切程度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
综上,不同职业群体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的情感态度差异显著,脑力劳动组对普通话的情感认同高于体力劳动组,而体力劳动组对庄河话的情感认同高于脑力劳动组。
社会认知是社会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和主体摹写,是对社会客体的一种主观规定。而语言认知态度主要表现为对某种语言价值的评价[3]113。本部分从社会地位、社会功能及发展前景三方面调查庄河人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的价值评价,结果如表7所示。
问题 选项 1.您认为哪种话听/说起来更文雅、有文化?普通话(88.4)庄河话(11.6)2.您认为哪种话听/说起来更有身份?普通话(81.1)庄河话(18.9)3.您认为说哪种话对一个人的发展更有用?普通话(93.4)庄河话(6.6)4.您认为庄河话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吗?有(88.0)没有(5.1)不确定(6.9)5.您认为庄河话是否会被普通话取代?会(16.2)不会(73.0)不确定(10.8)
1.价值评价的整体分析
问题1~2调查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社会地位的评价。问题1中,88.4%的被试认为说普通话更文雅、有文化,而仅有11.6%的被试认为庄河话更文雅。一直以来,受教育被认为是有文化的前提,学校是普通话推广的重要阵地,故讲普通话更能和有文化联系起来。问题2中,81.1%的被试认为说普通话更有身份,仅有18.9%的被试认为说庄河话更有身份。2004年大连市人民政府发布《大连市进一步推广普通话的规定》,规定推广普通话要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主要公共服务行业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重点对象。可见,普通话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问题3调查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社会功能的态度。高达93.4%的被试认为普通话对一个人未来学业和事业的发展更有用,而仅有6.6%的被试认为庄河话更有用。普通话主要通过促进语言沟通而发挥作用,表现为“工具效应”或“信息效应”[5]。访谈中,一部分被试谈到他们说普通话是为了实现流畅的交流和沟通,显然庄河人对普通话已经形成了工具性认同。
问题4~5调查对庄河话和普通话发展前景的评价。此处我们主要调查庄河话的语言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问题4中,88.0%的被试认为庄河话有存在的必要,因它的形成及发展已有百年的历史,且是庄河人祖祖辈辈习惯使用的语言,而只有5.1%的被试认为庄河话没有存在的价值。问题5中,73.0%的被试认为庄河话不会被普通话所取代,其中41.3%的被试认为庄河话“绝对不会”被取代,31.7%的被试认为“可能不会”,可见被试对庄河方言的未来发展前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综上,庄河人对普通话的价值评价高于庄河话,但依然认可庄河话存在的价值,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持积极的态度。对特定语言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地位的理性评价,即理性的语言态度,不能不受社会舆论的影响,且主要取决于特定语言在使用中的功能,以及它可能附加给说话人以什么样的社会地位[2]。庄河人对普通话的价值评价和功能评价都高于庄河话,因为普通话是国家推广、政府颁布规定并具体实施推广的,其显性威望和社会功能远远大于方言,所以大部分庄河人都能理性、务实地意识到普通话在其未来升学、就业中的价值。
2.价值评价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为了研究庄河人的语言价值评价是否受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因素的影响,我们将问卷数据按四个变量分别做了百分比统计。
(1)年龄与价值评价
年龄是一个时间概念,不同年龄的人,其语言态度往往带有所处时代的印记。为此我们考察了不同年龄组间的语言价值评价差异,结果如表8所示。
问题选项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问题1普通话88.484.992.4庄河话11.615.17.6问题2普通话72.081.581.4庄河话28.018.518.6问题3普通话100.089.396.8庄河话010.73.2问题4有 100.086.886.7没有 07.13.2不确定06.110.1问题5会 014.922.2不会 100.075.263.1不确定09.914.7
在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社会地位的认知上(问题1~2),三个年龄组中均有超过七成的人认为普通话听起来或说起来代表说话者更有文化、更有身份,也就是说,他们均认为普通话更有社会地位。纵向比较,直观数据看似有差异,如认为普通话更有身份的比例由青年组的92.4%降至老年组的88.4%,再降至中年组的84.9%。但方差检测显示,以上两题中,三个年龄组间的显著性概率均大于检验水平0.05,表明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的社会地位认知三个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
在对社会功能的认知上(问题3),三个年龄组均认为普通话有更高的社会功能。中年和青年组中持此观点的人数比例接近或超过90.0%,而老年组更是高达100%。方差检测显示,三个年龄组间的显著性概率为0,小于检验水平0.05,表明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社会功能的认知不同年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在对庄河话和普通话发展前景的认知上(问题4~5),三个年龄组均认为庄河话不会被取代:老、中、青三组中持此观点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00%、75.2%和63.1%。方差检测显示,三个年龄组间的显著性概率为0.001,小于检验水平0.05,表明对庄河话未来的发展前景的认知三个年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综上,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的价值评价数据显示,老、中、青三组均认为普通话的社会价值更高,而老年组对于普通话的社会价值评价最高。而对于庄河话未来的发展前景评价,年龄越大越坚信庄河话不会被普通话所取代。
(2)性别与价值评价
除从年龄方面进行调查外,我们还对118位男性和141位女性的调查数据分别进行统计,以考察不同性别间是否存在价值评价上的差异,结果如表9所示。
问题选项男女问题1普通话85.690.8庄河话14.49.2问题2普通话79.782.3庄河话20.317.7问题3普通话92.494.3庄河话7.65.7问题4有 87.388.7没有 5.14.9不确定7.66.4问题5会 20.312.8不会 74.671.6不确定5.115.6
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的价值评价,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均认为普通话有更高的社会价值和功能:认为普通话更有文化的男性比例为85.6%,女性为90.8%;认为普通话更有身份的男性比例为79.7%,女性为82.3%;认为普通话对人的发展更有用的男性比例为92.4%,女性为94.3%。纵向分析,以上各题中,女性被试对于普通话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的认可比例都要略高于男性,但方差分析显示,针对上述各题,不同性别间的显著性概率均大于0.05的检验水平,表明无显著差异。对于庄河话未来的发展前景,虽然女性中认为庄河话不会被取代的比例略低于男性,但方差检测显示,不同性别组间的显著性概率大于0.05,表明对于庄河话未来发展前景的认知不同性别组间无显著差异。
综上,不同性别群体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的价值评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均认为普通话有更高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但依然深信,庄河话不会被取代。
(3)受教育程度与价值评价
我们按受教育程度将被试分成三组,以考察受教育程度差异是否会导致价值评价差异,结果如表10所示。
问题选项初等文化组中等文化组高等文化组问题1普通话70.887.595.3庄河话29.212.54.7问题2普通话83.372.991.5庄河话16.727.18.5问题3普通话91.790.797.3庄河话8.39.32.7问题4有 83.482.893.0没有 8.36.24.5不确定8.311.02.5问题5会 020.310.4不会 100.064.585.5不确定015.24.1
在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社会地位的认知上(问题1~2),三个文化组均认为普通话的社会地位更高,且与初、中等文化组相比,高等文化组更加认可普通话的社会地位:初、中、高三个文化组中认为普通话更文雅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0.8%、87.5%和95.3%,认为普通话更有身份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3.3%、72.9%和91.5%。方差检测显示,以上两题中,三个年龄组间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检验水平0.05,表明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社会地位的认知三个文化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在对社会功能的认知上(问题3),初、中、高三个文化组均认为普通话更有用:三组中持此观点的人数比例分别为91.7%、90.7%和97.3%,直观数据看似有差异,但方差检测显示,三个文化组间的显著性概率为0.527,大于检验水平0.05,表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对庄河话和普通话发展前景的认知上(问题4~5),三个文化组中均有超过60.0%的人认为庄河话不会被取代,且初等文化组中持此观点的比例高达100%,明显高于中等文化组(64.5%)和高等文化组(85.6%)。方差检测显示,三个文化组间的显著性概率为0,小于检验水平0.05,说明存在显著性差异。
综上,在不同教育程度的社会群体中,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普通话的价值评价越高。但是,高等文化组对庄河话的价值和未来发展仍持积极态度。
(4)职业与价值评价
除从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角度考察外,我们还按被试职业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百分比统计,用以考察职业差异是否会导致价值评价差异,结果如表11所示。
问题选项脑力劳动组体力劳动组问题1普通话94.080.9庄河话6.019.1问题2普通话86.673.6庄河话13.426.4问题3普通话96.689.1庄河话3.410.9问题4有 91.383.6没有 3.47.3不确定5.39.1问题5会 11.410.0不会 71.175.5不确定17.514.5
在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社会地位的认知上(问题1~2),两个职业组均认为普通话的社会地位更高,而纵向比较,脑力劳动组明显更加认可普通话的社会地位更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组中认为普通话更文雅的人数比例分别为94.0%和80.9%,认为普通话更有身份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6.6%和73.6%。方差检测显示,针对以上两题,两个职业组间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检验水平0.05,表明对于庄河话和普通话社会地位的认知两个职业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在对社会功能的认知上(问题3),两个职业组均认为普通话的社会功能更强,而脑力劳动组中持此观点的比例(96.6%)明显高于体力劳动组(89.1%),可见,脑力劳动组更认可普通话的社会功能。方差检测显示,两个职业组间的显著性概率为0.025,小于检验水平0.05,表明对于庄河话和普通话社会功能的认知两个职业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在对庄河话和普通话发展前景的认知上(问题4~5),两个职业组均认为庄河话不会被取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组中持此观点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1.1%和75.5%,直观数据看似有所差异,但方差检测显示,两个职业组间的显著性概率为0.445,大于检验水平0.05,表明对于庄河话未来发展前景的认知不同职业间无显著差异。
综上,不同职业群体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的价值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来说,与体力劳动组相比,脑力劳动组更加认可普通话的社会价值。在对庄河话的未来发展前景层面上,脑力劳动组和体力劳动组均持乐观态度。
语言态度影响着语言的使用,甚至制约着语言的演变[8]。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仅从庄河本地人对普通话的价值评价高就推断出普通话将成为庄河的唯一通用语言,或者推断出庄河话将会被普通话所取代,进而消失不见。因为语言态度本身就存在内部差异,语言态度是可变的,且语言态度并非是影响和制约语言使用的唯一因素。本部分共4道封闭式单选题,调查庄河人对自身和他人学习庄河话和普通话的行为倾向,结果如表12所示。
问题选项1.如果您的孩子不会讲庄河话,您的态度是什么?很不应该(34.4)无所谓( 64.5)很自豪(1.1)2.如果您的孩子不会讲普通话,您的态度是什么?很不应该(56.0)无所谓(44.0)很自豪(0).03.您是否支持孩子讲庄河话?支持(57.5) 无所谓(34.0)反对(8.5) 4.您是否支持孩子讲普通话?支持(90.0) 无所谓(10.0)反对(0) .0
1.行为倾向的整体分析
在考察被试对自己的孩子不会讲庄河话或普通话的态度上(问题1~2),表12数据显示,虽然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试认为自己的孩子若不会讲庄河话是“很不应该”的,但仍有近三分之二的被试持“无所谓”态度。相较而言,超过半数被试认为若自己的孩子不会讲普通话则“很不应该”;在考察是否支持孩子说庄河话或普通话方面(问题3~4),虽然超过半数被试支持孩子学习庄河话,但持无所谓态度者也超过三分之一。相较而言,支持孩子讲普通话的人数高达90.0%。
可见,社会价值因素先于情感因素成为庄河人学习某种语言的动因,庄河人不仅在社会价值和功能上认可普通话,且行动上也更支持讲普通话。
2.行为倾向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为了说明庄河人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的行为倾向是否受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因素的影响,我们将调查数据做了百分比统计,结果如表13~16所示。
(1)年龄与行为倾向
为了考察年龄是否是语言行为的重要外部因素,我们做了不同年龄组间庄河话和普通话行为倾向差异对比,结果如表13所示。
问题选项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问题1很不应该68.036.823.3无所谓 32.062.674.8很自豪 00.61.9问题2很不应该44.054.961.3无所谓 56.045.138.7很自豪 000问题3支持 88.056.552.1无所谓 12.033.339.7反对 010.28.2问题4支持 84.089.192.5无所谓 16.010.97.5反对 000
问题1和问题3调查对庄河话的学习倾向。对于“孩子不会说庄河话”,只有老年组中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很不应该”,青年和中年组中均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无所谓”。纵向来看,年龄越大越认为庄河人不应该不会说庄河话,年龄越小越认为不会说庄河话是无所谓的。这种年龄组间的差异也体现在他们对于庄河话的学习倾向上:老、中、青三组中支持庄河话学习的比例分别是88.0%、56.5%和52.1%,即年龄越大越支持庄河话的学习。方差检测显示,以上两题中,三个年龄组间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检验水平0.05,表明不同年龄组间对于庄河话的行为倾向差异显著。
问题2和问题4调查对普通话的学习倾向。对于“孩子不会说普通话”,老、中、青三组中认为不应该的人数比例分别为44.0%、54.9%和61.3%。对于普通话的学习,老、中、青三组中表示支持的人数比例分别是84.0%、89.1%和92.5%,年龄越小越认为不应该不会说普通话,且越支持普通话的学习。方差检测显示,以上两题中,三个年龄组间的显著性概率均大于检验水平0.05,表明不同年龄组间对于普通话的行为倾向不存在显著差异。
综上,在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的行为倾向上,年龄越大的被试越支持庄河话的学习;而对于普通话的学习,不同年龄群体间则无显著差异,均表示支持。
(2)性别与行为倾向
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对语言与性别的关系进行更为全面的探讨,其中包括语言态度与性别的关系。我们按性别对259名被试的调查结果做出百分比统计,以考察不同性别间是否存在语言行为倾向上的差异,结果如表14所示。
问题1和问题3调查对庄河话的学习倾向。在“不会说庄河话”这一点上,虽然两组中认为不应该的人数均不足一半,但持此观点的男性人数比例为44.9%,明显高于女性的25.5%。对于庄河话的学习,两组中均有半数以上的人是支持的,且持此观点的男性比例为58.5%,明显高于女性的56.7%。可见男性更加支持庄河话的学习。方差检测显示,以上两题中,男、女组间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检验水平0.05,表明对于庄河话的行为倾向不同性别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问题选项男女问题1很不应该44.925.5无所谓 54.273.0很自豪 0.91.5问题2很不应该54.257.4无所谓 45.842.6很自豪 00问题3支持 58.556.7无所谓 37.331.2反对 4.212.1问题4支持 89.889.4无所谓 10.210.6反对 00
问题2和问题4调查对普通话的学习倾向,两组中均有半数以上的人认为不会说普通话是不应该的:持此观点的男性比例为54.2%,女性为57.4%。男性和女性中支持普通话学习的比例分别为89.8%和89.4%。纵向比较两组数据,直观差距不是很明显。方差检测也显示,以上两题中,男、女组间的显著性概率均大于检验水平0.05,表明对于普通话的行为倾向不同性别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综上,对于庄河话的行为倾向,男女间差异显著。男性更认为庄河人不应该不会说庄河话,且更支持庄河话的学习。而对于普通话的行为倾向,不同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均认为孩子应该会说普通话,且支持他们学习普通话。
(3)受教育程度与行为倾向
除了从年龄、性别方面进行调查外,我们还按学历的不同对259名被试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以考察不同教育背景人群是否存在语言行为倾向差异,结果如表15所示。
问题1和问题3调查对庄河话的学习倾向。在“不会说庄河话”这一点上,初、中、高三个文化组中认为不应该的人数比例分别为66.7%、28.6%和24.6%,持无所谓态度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3.3%、69.4%和75.4%,即受教育程度越低越认为庄河人不应该不会说庄河话,而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认为会不会说庄河话“无所谓”。方差检测显示,对于会不会说庄河话的态度,三个文化组间的显著性概率为0.002,小于检验水平0.05,说明存在显著差异。初、中、高三个文化组中支持庄河话学习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9.2%、56.7%和51.6%,直观数据看似差异明显,但方差检测显示,三组间的显著性概率为0.885,大于检验水平0.05,说明对于庄河话的学习倾向三个文化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问题选项初等文化组中等文化组高等文化组问题1很不应该66.728.624.6无所谓 33.369.475.4很自豪 02.00问题2很不应该79.252.643.2无所谓 20.847.456.8很自豪 000问题3支持 79.256.751.6无所谓 12.535.437.6反对 8.37.910.8问题4支持 91.788.191.4无所谓 8.311.98.6反对 000
问题2和问题4调查对普通话的学习倾向。在“不会说普通话”这一点上,初、中、高三个文化组中认为不应该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9.2%、52.6%和43.2%,持无所谓态度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0.8%、47.4%和56.8%,即学历越低越认为不应该不会说普通话,而学历越高,越认为会不会说普通话是无所谓的。方差检测显示,对于不会说普通话的态度,三个文化组间的显著性概率为0.010,小于检验水平0.05,说明存在显著差异。初、中、高三个文化组中支持普通话学习的人数比例分别为91.7%、88.1%和91.4%,直观数据差异不明显,且方差检验显示,三组间的显著性概率为0.941,大于检验水平0.05,表明对普通话的学习倾向三个文化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综上,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对庄河话和普通话的行为倾向显示,受教育程度越低越认为庄河人不应该不会说庄河话和普通话,且越支持庄河话和普通话的学习,而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认为会不会说庄河话或普通话是无所谓的。
(4)职业与行为倾向
除从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等角度考察外,我们还按被试的职业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百分比统计,用以考察职业差异是否会导致庄河人的语言行为倾向差异,结果如表16所示。
问题选项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问题1很不应该31.538.2无所谓 67.160.9很自豪 1.40.9问题2很不应该59.152.7无所谓 40.947.3很自豪 00问题3支持 54.461.8无所谓 36.230.9反对 9.47.3问题4支持 91.986.4无所谓 8.113.6反对 00
问题1和问题3调查对庄河话的学习倾向。在“不会说庄河话”这一点上,脑力和体力劳动组持无所谓态度的人数比例分别为67.1%和60.9%,均超过半数。而这样的语言态度导致两组中支持庄河话学习的比例均不超过62.0%。方差检测显示,以上两题中,两个职业组间的显著性概率均大于检验水平0.05,表明对于庄河话的行为倾向不同职业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问题2和问题4调查对普通话的学习倾向,在“不会说普通话”这一点上,脑力和体力劳动组中认为不应该的人数比例分别为59.1%和52.7%,均超过半数。两组中支持普通话学习的人数比例均接近或超过90.0%。方差检测显示,以上两题中两个职业组间的显著性概率均大于检验水平0.05,表明对于普通话的行为倾向不同职业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综上,对于庄河话和普通话的行为倾向不同职业群体不存在显著差异,均更支持普通话的学习。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结合日常观察,我们认为,庄河人对于庄河话和普通话均持积极、肯定、理性的态度,对庄河话有较强的情感认同,对普通话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和功能认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复合性的语言认同。对庄河话的认同源于它是该地区的方言,是在亲友的微观语言环境下形成的,而对普通话的认同源于它是国家的通用语言,是在国家和政府的宏观语言规划和外在利益驱使下形成的。居民同时掌握通用语、方言,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家乡的情感依赖和认同,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9]。所以,庄河人的语言态度对于该地普通话的普及、庄河话的传承以及经济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意义深远。调查结果也表明,庄河人不同的语言态度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有关。
调查发现,有些庄河方言词汇的用法正在或已经发生改变,还有一些词汇已经或正在淡出当地人的交流用语。这些现象虽然在语言演变中不可避免,但不能否认的是,庄河人的语言价值意识和语言保护意识淡薄也是以上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方言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通用性语言,不仅是该范围内人们交流的工具,而且是该地区文化的活化石,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国家和地区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应加强对方言的生态保护,提升民众的语言价值意识和语言保护意识,在进行语言规划及语言治理之前,做好语言国情调查。且在实施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把握适度原则,避免因过度关注普通话而忽视对方言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