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视域下我国电子竞技发展及青少年参与途径研究

2022-06-10 05:39张新生金圣杰刘雪杨谭长青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5期
关键词:电子竞技竞技青少年

张新生,金圣杰,刘雪杨,谭长青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电子竞技又称电子体育运动,作为互联网与竞技相结合的产物,现已转变为使用高科技硬件和软件设备作为运动设备的人们之间的智力体育对抗。目前,电子竞技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活动和新型艺术表现形式,呈现了“喜忧参半”的局面。“喜”的是电子竞技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多方经济的发展、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增强了参与者的智力、为休闲娱乐拓宽了方式,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特的电子竞技文化;“忧”的是我国电子竞技行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缺乏完整的产业链,具体表现为政府职能缺失、社会负面舆论难以抹平、俱乐部倒台快、游戏崩盘多、学校抵制、家庭管控困难、专业人才极度匮乏等,导致电子竞技融入体育难、发展受阻等困境。青少年作为电子竞技的主要受众,备受社会各层关注。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竞技体育视域下我国电子竞技发展及青少年参与途径,以期为我国电子竞技更快、更好、更绿色地发展提供参考。

1 我国电子竞技的发展现状

电子竞技起源于1986年美国ABC电视节目中直播两名孩子使用任天堂游戏机进行游戏对战,随后1990年任天堂在全美举办了“超级马里奥兄弟”“Red Racer”“俄罗斯方块”3款游戏的比赛,进而形成电子竞技的雏形。近年来,电子竞技产业发展迅速,从早期的网吧游戏发展到如今的国际赛事,从单一的游戏发展到多重的周边行业共同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电子竞技行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21年8月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09亿,占网民整体的50.4%。2018年,电子竞技开始被国际奥委会和亚洲奥委会所承认,目前电子竞技已得到国家和政府的肯定与支持。然而,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体现了官方对电子竞技的审慎与担忧,说明目前仍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社会对电子竞技的态度。电子竞技发展至今,社会各界人士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电子竞技常被冠上“电子海洛因”等帽子。有数据显示,70.66%的人读过有关网络游戏的负面报道,也有调查研究表明,70%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与60%的青少年被害案件都与网络游戏有关,因此很多家庭对电子竞技“谈之色变”并采取全盘否定的政策,加之政府和社会始终面临“谁来管”“如何管”的问题,学校对此也处于摸索状态等诸多原因导致电子竞技在我国的发展受阻。

2 对电子竞技的理性分析

目前电子竞技发展中尚未解决的最大难题是社会主流意识的误解,因此合理分析电子竞技和网络电子游戏的不同和关联,才能对电子竞技进行正确定位并将二者进行区分和比较。电子竞技不等同于网络游戏,青少年沉迷网络、学习成绩下降等负面作用与电子竞技并没有必然联系,不能仅凭主观意识和社会舆论就将电子竞技“打入冷宫”。研究发现,2001年之前有关电子游戏的报道都呈负面性,而从2011年后负面报道逐渐变少,表明电子竞技的舆论导向已经有所改观。如今,电子竞技在我国已经从小众娱乐发展成新时代的主流运动,电子竞技产业正在引领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带动了若干其他产业发展,并对当地的社会凝聚力等具有正向作用。2019年中国的电子竞技市场规模已超过1 175亿,成为我国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衍生出电子竞技员和电子竞技运营师等新职业。电子竞技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仅带动了与之相关的产业,如游戏、体育平台直播等的发展,还带动了数据网络设施的基础建设、网络工厂、电子设备等多个领域的发展。电子竞技的玩家也逐渐向规模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但由于缺乏完整的电子竞技产业链,导致我国很多俱乐部和各级电子竞技赛事昙花一现,最终草草收场,逃不过倒闭的结局。因此,电子竞技始终难以名正言顺地与其他体育项目“平起平坐”。

电子竞技作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合理的电子竞技活动,青少年可以有效地提升思维方式、反应速度、心理素质、手眼脑协调能力,增强团队和竞争意识。有研究显示,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和交流是当代青少年主要的心理问题形成因素。因此电子竞技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使青少年释放自己压抑的苦闷和过多的外界压力。另一方面,过度沉迷电子竞技也会对青少年的身体和精神带来一定的伤害。与传统体育活动相比,电子竞技几乎不涉及身体和四肢的运动,久坐和长时间操控电子竞技设备的不健康方式会伤害青少年的身体,主要包括手腕、肩颈部和腰背部的慢性损伤以及各种心血管、肥胖、痔疮等疾病,这已经脱离了一项运动原有的目的和初衷。有研究发现,参与电子竞技的青少年和心理疾病之间同样存在密切联系,随着PC端游的持续发展和手游的迅速普及,青少年参与电子竞技的时间不断增长,导致青少年电子竞技成瘾、体力活动下降和封闭内心世界等问题出现。因此,合理地参与电子竞技却能够对预防和治疗青少年心理疾病具有积极作用,然而青少年过度参与电子竞技运动也是导致或加重其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

2020年中国电子竞技市场规模已超200亿美元。全球疫情导致的居家隔离进一步促进了电子竞技产业化发展,预测电子竞技还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用户规模上看,2016—2018年,我国电子竞技用户规模从1.7亿上升至2.9亿,中国核心电子竞技爱好者预计达到7 500万人。可见作为一个新兴的体育项目,电子竞技已经发展成一个具有现代竞技体育精神且拥有雄厚用户基础的运动。然而庞大的数据背后,是电子竞技产业各种乱象暗涌,如电子竞技文化的缺失、资本介入的质变以及电子竞技项目的日新月异。有研究指出,政府部门部分职能的缺失是导致电子竞技行业管理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乱象”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反观电子竞技本身,电子竞技产业的爆发要求电子竞技人才往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发展,包括电子竞技教练员、数据分析员、陪练员、后勤保障等相关岗位更加趋于专业化。然而,目前的电子竞技行业鱼龙混杂,主要表现在没有系统化的职业选手选拔机制、后勤保障人员专业不对口等突出问题上。由于部分电子竞技从业人员只看重利益不注重电子竞技本身,导致部分电子竞技项目崩盘快。同时,随着电子竞技项目的迅速更新,大多俱乐部为了博取最大利益选择用现有资源追逐最热门的电子竞技项目,风险极高,在这种不健康的模式下电子竞技俱乐部多以解散告终,长此以往,导致电子竞技融入体育变得难上加难。

3 我国电子竞技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政府职能缺失

电子竞技行业想要健康、正确地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管理体系。目前,在我国的电子竞技行业管理体系中,权威的电子竞技协会尚未出现,电子竞技俱乐部的管理不健全、政府职能缺失是直接制约电子竞技发展的主要原因。多个政府部门同时参与管理,使电子竞技项目的管理时常出现越位、扯皮等现象,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电子竞技行业的发展,且由于电子竞技管理体系不健全,也导致电子竞技中出现了很多不健康的内容。例如,在部分网络电子竞技直播平台中,长时间存在暴力、扭曲事实、贬低他人形象等不良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产生了巨大的危害。诚然,电子竞技的疏于管控正在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制约着我国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和电子竞技人才的培养。

由于我国在电子竞技的选材和保障制度上的不完善,导致我国职业电子竞技选手稀缺,电子竞技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而且电子竞技职业化程度不够高,很多职业选手没有固定的收入。现今的电子竞技职业选手大多是在相关的电子竞技项目上段位较高或是表现优秀的普通玩家,被相关电子竞技运动队或是俱乐部邀请成为其中一员。此外,由于没有专门的电子竞技管理部门进行运动员的选材、训练、后勤、退役保障等问题的处理,导致许多电子竞技职业运动员在退役后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保障,阻碍了电子竞技高水平新鲜血液的注入。

3.2 社会负面舆论

由于电子竞技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专家学者对电子竞技的理论研究尚不全面,导致部分人将电子竞技与网络游戏画上了等号,不少学者和学生家长更给电子竞技扣上了“电子海洛因”“精神鸦片”的帽子,认为青少年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会损害其身心健康,使其建立不正确的三观,因此,电子竞技被多数人认为是负面行业,百害而无一利,难以被大众所接受。当前,由于缺少学术界提供的理论支持和足够的理论研究,近年来虽然媒体对电子竞技进行了较多的正面报道,但深入人心的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人们依旧以有色眼光看待电子竞技,使电子竞技行业社会认可度较低。

3.3 家庭管控两难

一项对电子竞技群体的问卷调查显示,电子竞技群体普遍呈低龄化,其中有54%的样本年龄为16~22岁,有近80%的从业人员年龄在30岁以下,40岁以上的人群仅占4%。电子竞技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竞技体育项目,符合新时期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具有竞技性高、观赏性强及门槛低等特点,迅速成为青少年之间的一种体育文化交流方式,使青少年成为参与电子竞技的主要群体。然而,青少年常喜欢寻求刺激,且还未树立正确的三观,加之法律意识淡薄,极易诱发和加剧青少年的犯罪。对青少年而言,游戏对其的诱惑力要远远大于学习。如果青少年的自制力不够强,就很有可能以打职业为借口来麻痹自己对游戏的沉迷,进而放弃自己的学业。同时,在长时间进行电子竞技后,青少年会失去分辨虚拟环境和现实世界的能力,这也是青少年缺乏安全感、不想面对现实世界才沉迷电子竞技游戏的表现。此外,电子竞技在价值观方面对青少年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青少年可能会荒废学业,贸然入行可能步入歧途自毁前程。因此,家长担心电子竞技的发展会对青少年的学业、身心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便对电子竞技进行抵制,却忽略了一味地禁止只会让电子竞技成为青少年眼中更加渴望好奇的新鲜事物,况且电子竞技吸金能力强大,资本争先恐后的投入让青少年一时难以拒绝灯红酒绿的诱惑。综上,家长在对青少年参与电子竞技的管控方面,始终面临着是放任不管还是严加管控的两难境地,进一步制约了电子竞技发展。

3.4 高校举步维艰

我国电子竞技专业起步较晚,高校对电子竞技专业学生的培养也只处于摸索阶段,导致各高校电子竞技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教材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虽然在政策引领下,各高校先后开设了电子竞技相关专业,但开设的课程类型单一,课程目标设置尚不明确,对学生的要求和培养计划还很陌生,这样一来反而加重了电子竞技教育的压力,让学生觉得更加无所适从,从而制约了电子竞技的专业化发展。

4 竞技体育发展路径对我国电子竞技发展的启示

与竞技体育的发展一样,电子竞技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两者都是社会时代发展的产物,以电子设备为载体和团队不断对抗是电子竞技最鲜明的特征。竞技体育是指在正式组织的体育群体成员之间进行制度化、体系化的竞争性体育活动。早在远古时期简单的竞技体育运动就已经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竞技体育的内容在不断改进中变得更加丰富并传播至世界各地。在不同的竞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分工协作,在各自的位置发挥着各自的功能,电子竞技亦是如此。竞技体育与电子竞技都具备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功利性、不确定性、娱乐性这7个主要特征,二者同样需要大量的练习、训练以及极高的天赋。

4.1 管理水平

相比竞技体育,电子竞技在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上尚不成熟,竞技体育管理水平是衡量竞技体育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电子竞技规则的不完善和各层面的管理不当,导致电子竞技被称为“电子海洛因”。不仅如此,在某些特点上电子竞技与竞技体育背道而驰,如电子竞技中很少出现女性选手、大龄选手,比赛时间不受控制,在一些电子竞技比赛中还存在允许投降认输和比赛中嘲讽对手等行为。

4.2 赛事品牌

随着电子竞技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竞技赛事逐渐受到重视。目前,我国重大电子竞技赛事主要包括全国电子竞技运动会、电子竞技职业选手联赛、全国高校电子竞技联赛、中国大学生电子竞技联赛等。在我国,游戏企业主办电子竞技赛事占主导地位,受到游戏企业版权奖励的限制,难以形成有影响力、自带流量的赛事核心竞争品牌,特别是缺乏得到国际游戏领域认可的品牌赛事。电子竞技赛事缺乏正确的组织和引导以至于体系不规范,出现协会和个人组织参与单位、参赛队伍基本处于分赛维护状态,同时运动员自掏腰包参赛也成为电子竞技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此外,由于缺乏正式的、系统的竞争规则以及专业的裁判员和仲裁员,导致我国电子竞技赛事难以得到规范化管理。同时,目前我国电子竞技在宣传方式上也存在明显不足,受众主要是年轻群体,从电子竞技赛事的传播渠道来看,电子竞技赛事主要以视频直播为载体,辅助以图片和文字,与竞技体育相比,电子竞技报道在主流媒体中的关注度较低。二者在发展趋势上都逐渐向联盟化的办赛形势,且在文化方面都承担着国家荣誉、民族自豪感等要素。

4.3 场 馆

我国电子竞技场馆主要是企业投资建设的专业电子竞技馆和政府主导的电子竞技小镇。不同于传统体育场馆,受举国体制影响,我国传统体育场馆大多由政府财政拨款建设,具有盈利性和公益性双重属性,而电子竞技场馆一般由政府支持、企业出资建设,以盈利为目的,投资主体呈多元化。且目前国内电子竞技场馆的建造思路多局限于赛事和日常训练,导致商业模式单一,表现出参与人数众多、收入渠道单一的局面。本文认为,主场化、专业化和联盟化才是电子竞技场馆发展的主要方向。

4.4 电子竞技选手职业化训练

随着电子竞技比赛的日益增多,我国电子竞技选手职业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对电子竞技选手的专业训练至关重要,但由于电子竞技在我国起步较晚,导致运动训练方面理论对电子竞技项目实践的指导和赋能还远远不够,存在电子竞技项目竞技能力特征理论分析不足以及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未能相互配合的情况。

5 我国电子竞技发展策略及青少年参与途径研究

5.1 政府、社会:合理规范

在经济主导电子竞技发展的局面下,政府等相关主管部门的力量将决定电子竞技能否登上大雅之堂,政府在为电子竞技立名设项的同时,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成立电子竞技相关部门,加强权威部门的统一管理,避免电子竞技行业向恶性方向发展。同时,要注意电子竞技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青少年身心健康保护之间的误区,设立专门监控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部门,关注青少年体质现状和心理健康与电子竞技之间的关系,国家政策既是引导,也能起推动作用,推动电子竞技行业走向社会,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的动力与活力,并约束电子竞技行业中不良竞争等行为。同时,政府还应整合社会相关资源,建立健全的、实力强劲的职业电子竞技俱乐部,促进联盟电子竞技的形成,以此作为电子竞技行业的领头羊。加强电子竞技小镇建设,逐步改善我国电子竞技场馆存在的地域发展不平衡、缺乏赛事依托、投资回报周期长、商业模式单一等问题。针对电子竞技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应颁布理性的政策法规,同时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需要不断根据电子竞技发展和具体情况对政策加以修缮,特别是要针对缺乏指导和管制导致青少年无限制参与电子竞技而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式问题提出建议,而对于目前青少年不允许进入网吧等场所的现状,政府可控制正确的舆论走向,戒网不是戒电子竞技,而是戒网瘾,相关部门也应审核电子竞技中可能出现的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并规避网吧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现象,也可参照竞技体育场馆建设,设立青少年专用电子竞技场馆、集中管理。观念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累积和阶段的转化,电子竞技想要摆脱“洪水猛兽”的负面形象,需要社会大众观念的包容与更新。政府要平衡媒体舆论的宣扬,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子竞技快速的发展离不开媒体的烘托,因此不仅要借力媒体帮助社会厘清网游和电子竞技的区别,改变社会主流意识的误解,还要引导大众充分意识参与电子竞技的利弊,体现媒体“旁观者清”的作用。

5.2 高校:电子竞技教育的主体

在国家和政府对电子竞技的大力支持和资金的大量涌入下,电子竞技教育却极大地滞后于电子竞技行业,要想改变电子竞技行业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高校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目前高校已经纷纷响应开设电子竞技相关专业,但高校优秀电子竞技文化的形成、培育和发展绝不在一朝一夕,在电子竞技热下高校应保持冷静思维,在发展电子竞技专业的同时兼顾电子竞技选手身体素质的培养。目前众多高校仅开设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一个专业,只是为了电子竞技产业而进行人才培养,所以本文认为,各大高校应该根据现实状况扩大电子竞技运营与管理、电子竞技解说、电子竞技心理与康复等专业的招生人数,以应对日益壮大的电子竞技市场。目前仅有西安体育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开设的电子竞技专业包括电子竞技解析、竞技运筹学、电子竞技心理学和电子竞技管理与运营等相关专业。此外,电子竞技教育的开设需要师资的专业化、创新化和包容化,上海体育学院在编写电子竞技教材时开创先河,邀请中国电子竞技著名选手李晓峰参与编撰教材,完善了教材的内容和理论。高校在摸索电子竞技教育时绝不能按图索骥,应面向全社会吸纳优秀电子竞技人才,聘请电子竞技人才进入高校进行讲学授课,他们的亲身经验能更好地解决未来电子竞技发展时产生的问题。除此之外,电子竞技行业要想稳定、健康地发展,也离不开电子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对电子竞技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同时,高校应开展电子竞技相关的讲座,建立对电子竞技运动的正确认识、营造专业的电子竞技学术氛围、给予高校电子竞技运动一个准确的定位,将健康的电子竞技运动形象展现给学生和家长。高校还应该改善软硬件环境建设并加强与其他高校间电子竞技运动的交流,从而进一步壮大高校电子竞技运动的规模。关于高校开设电子竞技专业的招生生源问题,对于刚进高校才接触电子竞技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学习电子竞技的难度较大,时间上也较仓促,加之电子竞技更新太快,项目日新月异,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即使兴趣再高也难以达到电子竞技运动员的层次。因此,高校招生可模仿竞技体育招生,在普招基础上针对高水平电子竞技运动员可采取单招或是特招形式。

5.3 电子竞技产业:加强自身发展

电子竞技已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力量,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助推器。电子竞技产业本身应该直面存在的产业周期短和行业不规范等问题,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加快转变电子竞技在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上尚不成熟的现状,积极促进对电子竞技规则不完善和各层面管理不当等问题的调整,促使产业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系化发展,形成政府、高校、家庭和电子竞技产业四方合作的局面。

电子竞技经过街机时代、电脑局域网和网络游戏时代、手机游戏和多端口时代一步步进化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更是息息相关,同时电子竞技的发展也不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改变。目前,在AI(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发达的情况下,本文认为应当加快电子竞技战略转变,将电子竞技项目与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相融合,使电子竞技逐渐向沉浸式体验上靠拢,实现电子竞技行业跨越式发展甚至是跨领域发展,让电子竞技融入运动的理念不再是纸上谈兵。

5.4 家庭:以教育为主

电子竞技在日益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备受家长的广泛关注。本文认为,在面对青少年参与电子竞技时,家长需要改变“电子竞技百害而无一利”的陈旧观念,以沟通为主,尝试和青少年共同参与电子竞技,通过共情化的沟通方式对青少年进行劝说和建议,尝试了解青少年内心的情感需求,加强情感联系。必要时,家长可带青少年参与电子竞技体验班,让青少年明白自己与职业选手的差距,明白从事职业电子竞技事业所需要付出的辛苦,了解“职业电子竞技”并不是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厌学的借口,从而明晰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家长也可为青少年制订计划;使其劳逸结合,娱乐学习两不误。笔者认为,家庭对学生沉迷电子竞技的教育,宜疏不宜堵。

6 结 语

电子竞技虽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参与电子竞技所致的青少年身心损伤仍是挥之不去的难题,想要完全改变大众对电子竞技的看法也不可一蹴而就。基于此,本文在竞技体育发展路径的启示下,针对目前电子竞技产业发展暴露出的问题,建议通过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和电子竞技产业的协调配合找到一条独特的符合我国电子竞技发展之路,确保电子竞技产业快速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电子竞技竞技青少年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基于Cite Space的国外电子竞技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电竞种植记
一封写给电子竞技的情书
过去回顾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