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桂军
(1.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排球运动学院,北京 100084;2.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了高校立德树人、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无论是古代私塾教育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现代教育,德育一直是中华民族永恒的教育价值追求。而新时代我国教育工作更是将课程思政立为“教育之本”,将学生品德培养居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首位。中国女排经过几代人的刻苦训练、奋力拼搏创造的“女排精神”是重要的中华体育精神,其精神中蕴含着优秀的体育品德,是高校排球专选课程建设最生动的思政元素。
高校排球专选课是为爱好排球运动、未来致力于排球教育工作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目标是为中小学排球教学和训练培养“德才兼备”之才,提升中小学排球师资队伍水平。因此,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排球专选课如何实现在排球知识技能传递的同时融入“女排精神”,完成新时代“女排精神”的弘扬重任及“德才兼备”之才的培养需求,是新时代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排球专选课程优化亟须解决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提出的“五爱”、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四有”、21世纪初的“德育为先”到现在的“课程思政”,都突出了德育在我国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大量查阅女排精神相关论文成果、媒体报道的基础上,对“女排精神”内涵进行抽绎,研究认为,“女排精神”蕴含着我国优秀的道德品质,是高校排球专选课程最生动的思政元素。“女排精神”可以通过3个层次体现思政元素:(1)以勇敢心、拼搏志、谦虚礼、创新智为代表的个体品德;(2)以团结仁、感恩义、尊重悌、宽容恕为代表的群体道德;(3)以爱国情为代表的祖国大德。
我国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经历了多个阶段:(1)借鉴国外教育家布鲁姆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目标分类;(2)2001年根据新世纪社会发展需求提出的运动参与等5个目标;(3)2016年以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依据,提出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目标。从国家对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来看,从情感、心理及社会适应再到体育品德,体育目标对体育品德的设置更加清晰和明确。但是,通过访谈多位高校排球专选课教师发现,排球专选课对德育目标的设置并不明确,虽在教案中有所体现,但是并未将之作为主要的目标去实现。另外,在国家高度重视、大力弘扬“女排精神”的背景下,高校排球专选课教师并未将中国“女排精神”所体现的个体品德、群体道德融入高校排球专选课教学目标。因此,“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排球专选课教学目标在注重排球知识技能传递的同时也要考察“女排精神”的融入程度,理论知识学习上要求大学生掌握丰富的“女排精神”内涵、了解“女排精神”蕴含的体育品德和饱含的思政元素;排球技战术学习上要求大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品德上要求大学生时刻以“女排精神”为价值引领,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体育道德水平。教学目标如此设置,对“女排精神”弘扬、“女排精神”在高校排球专选课的切实融入及德才兼备之才培养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访谈多所高校排球专选课程教师发现,传统高校排球专选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主要包含排球运动价值作用、发展趋势、基本概念、动作要领、裁判规则、竞赛组织、排球训练、排球运动队伍管理等方面,这些内容也是传统高校排球专选课程理论知识评价的重点,而对中国“女排精神”内容的讲解和考核基本不涉及。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女排精神”要想发挥其思政元素价值,应融入高校排球专选课程理论知识教学:(1)理论知识教学时将“女排精神”发展历程、价值内涵等专门设置一节课进行讲解和探讨,并布置课后作业,让大学生写出对“女排精神”的感悟;(2)建立微信群,精心搜集一些中国女排发展历程、经典比赛、郎平及中国女排成员访谈等视频资料,也搜集一些关于“女排精神”的科研成果,不时传递给大学生,并鼓励大学生在群里探讨,发表自己的体会和观点;(3)理论知识考核设置“女排精神”内容。
在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基本技战术的讲授,融入思政元素以提升大学生的体育道德水平,完成立德树人、育人育才的终极教学目标,是当前高校排球专选课基本技术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访谈专家和多年排球专选课实践发现,排球的基本技战术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女排精神”思政元素,具体体现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排球专选课基本技战术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借助高科技手段的新型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教学法、“互联网+”教学法等)进行排球课程教学,收到了高效、高质量的效果。也有一些依据以人为本、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原则创新的新型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分阶段分层教学法等,为不同大学生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支持。因此,高校排球专选课的教学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用一些科技手段支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同时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大学生排球学习的兴趣和体育品德的修养。例如,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提高大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体育品德;利用微视频教学,剪辑中国女排夺冠场面传递给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剪辑女排队员感恩教练员的场景,培养大学生感恩之心等。
目前高校排球专选课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技术战术、学习态度3个方面,忽视了体育品德评价,对大学生德育建设方向指引不足,即使一些高校评价体系中的学习态度有一部分德育内容,但也没有具体的指标和权重,而主要依据教师的主观判断。终结式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只关注结果,忽略了大学生的进步情况,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大学生互评不足,对大学生的尊重、团结等德育指标难以有效地体现。因此,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排球选项课评价体系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优化:(1)在理论知识考试中加入“女排精神”内涵和体育品德内容,使大学生从理论上熟练掌握“女排精神”内涵和了解蕴含的思政元素;(2)在基本技能的考查中,加入过程性评价,对一些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永不言弃的大学生,可以适宜提高过程评价分数;(3)加入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评价,并赋予一定的权重;(4)引入大学生互评,促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同学,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团结协作水平,营造和谐文明的学习氛围。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教学的主导,既是学者,又是学习者;既是指导者,也是大学生的榜样;既是知识技能传递者,也是科研工作者。因此,多角色下体育教师的选择与培养,应该是使其成为“德艺双馨”的体育教育工作者。
师资队伍的优化,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1)多角度评价新进排球专业教师,既要重视教师的知识技能熟练程度和实践能力,又要重视新进教师的品德修养,也可以参考企业人才招聘,如给予教师一年左右的试用期,最后在领导、同事和大学生的共同评价之下决定教师的去留;(2)注重在职排球专业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定期组织师德师风建设培训,积极传达国家相关部门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政策文件和要求;(3)鼓励排球教师外出学习,如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新时代的中国女排精神高端论坛”,旨在让高校排球专业教师切身感受“女排精神”的强大精神力量;(4)树立新型师生关系理念,教师是指导者,也是大学生的榜样和益友,课堂教学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和关怀大学生,并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的道德素养和奋力拼搏的意志品质。
在 课程思政背景下,“女排精神”承载着勇敢心、拼搏志、谦虚礼、创新智等个体品德,团结仁、感恩义、尊重悌、宽容恕等为代表的群体道德和爱国情为代表的祖国大德,“女排精神”是高校排球专选课程建设最生动的思政元素,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对实现立德树人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