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华,聂天军,班兆丹,李小勇,郑 虚,覃维志,刘国敏,廖玉娇,熊发前,韦荣昌
(1 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宁,530007;2 广西力拓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南宁,530022;3 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南宁,530007;4 贺州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贺州,542899)
罗汉果Siraitia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 ex A.M.Lu et Z.Y.Zhang,别名光果木鳖[1]、野栝楼[2],异名Thladianthagrosvenorii、Momordicagrosvenorii,雌雄异株,是葫芦科攀缘草本植物[3-4]。罗汉果药食同源,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药用和甜味剂植物[5],也是著名的广西道地药材[6]。罗汉果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均有记载,主要以干燥果实入药,性凉,味甘,归肺、大肠经,具有润肺清热、开音利咽和通便滑肠的功能[7]。
长期的压蔓繁殖导致罗汉果病毒病严重,而组培苗具有不带病毒、抗逆性强和增加产量等优势,但是价格昂贵(4~8元/株),大规模种植时面临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而利用组培苗作为母株,扦插扩繁后再种植,则能收到双赢的效果[8-9]。为了进一步提升罗汉果扦插苗质量,笔者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实施指南为指导,在深入产区调研和查阅文献报道的基础上,经过试验验证,制定了罗汉果扦插苗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罗汉果扦插苗规范化生产的物种选择、圃地选择、搭棚、母株培育、扦插育苗、出圃、装框、运输和档案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广西境内罗汉果扦插苗的规范化生产。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这些文件包括:《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DB 45/T 532 无公害中药材 产地环境条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和《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葫芦科罗汉果属植物罗汉果Siraitia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 ex A.M.Lu et Z.Y.Zhang。
在适宜罗汉果生产的生态分布区内,选择远离污染源、排灌方便、背风向阳、交通便利,前茬无花叶病、青枯病、斑枯病和根结线虫病发生的地块,建立采穗圃和扦插圃,两者面积比例以1∶3为宜。不得选用前茬为茄科、葫芦科和攀缘作物的地块作圃,以防病虫害交叉侵染。砂土保肥保水能力差,为根结线虫侵害植株根部提供方便;黏土排水和透气性能差,容易导致植株根茎感病,均不得用作采穗圃[10]。采穗圃和扦插圃均应符合《NY/T 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和《DB45/T 532无公害中药材 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圃地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以上浓度限值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不得高于《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规定的农用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农田灌溉水质不得高于《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规定的基本和选择控制项目限值。
根据圃地温湿度情况,搭建防虫网(25~40目)大棚,以南北朝向为宜。棚顶覆盖可调整透光率的活动遮荫网,根据罗汉果的光照需求和天气情况,及时调整光照强度。
6.1 整地 秋末冬初,耕翻地块,土层深度不得浅于30 cm,自然暴晒土壤。翌年1—2月,整地,拣出石块、树根等杂物,每667 m2均匀撒施生石灰100~200 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1.0 kg、腐熟有机肥4 000~5 000 kg,钙镁磷肥15~25 kg(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和《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的规定),耙碎土块,将土壤和肥料充分混匀。平整地面,按宽100~120 cm,高20~25 cm起畦,畦与畦之间留30~35 cm宽的人行道,地块四周开好排水沟[11]。
6.2 定植 “清明”时节前后,当土温持续不低于15 ℃时,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按株距20~25 cm,行距25~30 cm,栽植性状优良的合格罗汉果组培苗。
6.3 水肥管理 罗汉果性喜湿润,抗旱耐涝性较弱,忌持久干旱和长期积水,因此,旱时应适量淋水,雨后应及时排涝,保持田间持水量为60%~80%。定植后每15 d追肥1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淋施腐熟的有机肥水0.5~1.0 kg/株,或株施腐熟有机肥0.5~1.0 kg+钙镁磷肥50~100 g。
6.4 吊蔓抹芽 在小苗高20~25 cm,尚未倒伏之前,利用吊绳引导其直立向上生长。选择阴天或晴天,待露水干后,穿戴一次性使用PE(聚乙烯)手套或乳胶手套,抹去腋芽,以集中营养供应主蔓。手或雨水等不得直接触及伤口,以免病毒侵入。一株处理完毕,更换一次手套,再处理另一株,以防交叉感染。
6.5 病虫害防治 一旦发生病虫为害,应优先轮换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方法。当确实需要化学防治时,应按照《GB/T 8321.1—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NY/T 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交替使用多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防产生抗药性[9]。
花叶病。花叶病主要通过棉蚜和汁液摩擦传染[12]。一经发现中心病株,立即连根挖起,连同根际土壤装入封口袋中,带离圃地销毁。同时,往病株中心及其周围撒施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
青枯病。当罗汉果上部叶片在中午和下午出现萎蔫现象,夜晚和次日上午又能部分恢复时,表明植株已感染青枯病[13]。小心扒开根兜表土,露出主根,用40%溴菌多福可湿性粉剂+芽孢杆菌B47或其提取物灌根[14],交替使用抗生素类药剂如广枯灵等叶面喷施或灌根。
斑枯病。斑枯病(病原菌为Stagonosporopsiscucurbitacearum)主要危害叶片,表现为叶片出现黄褐色斑点,病斑四周褪绿转黄,随后转呈黄褐色,病斑中心穿孔,叶片逐渐枯萎。交替喷施45%甲霜·恶霉灵WP(1 g/L)、60%咪鲜胺锰盐WP(0.5 g/L)、60%唑醚·代森联WP(0.5 g/L)和80%戊唑醇WP(0.25 g/L)[15]。
根结线虫病。每667 m2用含有烛台霉属(Candelabrellasp.)菌株的多效菌(8~10 kg),与等体积的腐熟有机肥拌匀、做成堆,覆盖塑料薄膜,沤制30 d;或用米乐尔(2~2.5 kg)与等质量的细土混匀,撒施畦面,通过整地混于土壤中,并于夏季根结线虫高发期,沟施在植株根际周围[16]。
蚜虫。蚜若虫和成虫主要通过吸食罗汉果嫩芽、嫩茎和叶片背面的汁液为害植株。更严重的是,蚜虫是花叶病传播的主要媒介,由蚜虫传播花叶病毒病而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蚜虫为害本身。在地块四周,每隔3~5 m,悬挂1张与植株同高度的黏虫黄板,诱杀有翅蚜虫成虫,或采用10%啶虫脒·氯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40%乐果1 000~2 000倍液、50%芽松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 d喷1次,连喷2~3次。
红火蚁。红火蚁直接取食罗汉果的根、茎、叶、花、芽,严重影响植株生长,甚至导致植株死亡。此外,红火蚁还会攻击圃地工作人员,严重者导致休克。可向蚁巢中直接灌入沸水,或血散薯内生真菌菌株Stdif6、Stdif9、J-12乙酸乙酯粗提物毒饵[17],或0.01%除虫菊素毒饵诱杀[18]。
斜纹夜蛾。斜纹夜蛾幼虫通常群集在叶片背面啃食叶肉组织,3龄后分散蚕食植株嫩叶、嫩芽和嫩茎,造成叶片残缺,影响植株生长。应及时清除初孵幼虫群集的卵块和“纱窗叶”;可在糖醋液(糖∶醋∶水=3∶1∶6,加少量90%敌百虫)盆上悬挂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杀雄蛾;用200亿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颗粒剂12 000~15 000倍液、5%虱螨脲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3龄前幼虫[19],每7 d喷1次,连喷1~2次。
7.1 整地 清除杂物,平整地块,做成高8~10 cm、宽100~120 cm的苗床,在苗床上方120~150 cm处设置雾化喷头,苗床之间留30~35 cm宽的人行道。每667 m2均匀撒施生石灰300~400 kg。铺一层板材或煤渣等材料,避免育苗袋与地面直接接触。
7.2 育苗袋准备 按照《LY/T 1000容器育苗技术》的规定,将充分腐熟的育苗基质装入无纺布育苗袋(上口直径6~8 cm,高10~12 cm)中,压实,基质所占体积不得超过育苗袋容积的4/5,将育苗袋整齐摆在苗床上。扦插前3~5 d,以多菌灵1 000~1 500倍液和阿维菌素1 500~2 500倍液喷洒基质,每2 d喷1次,连喷2~3次。同时,密闭大棚,用棉隆、威百亩等熏蒸剂消杀土壤,连熏2~3 d,扦插前通风换气1~2 d,以防药害。
7.3 采集穗条 选择当年种植、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植株作为采穗母株。采穗前1~2 d停止抹芽。在阴天或晴天上午10时前采集穗条,保留根茎基部1~2片功能叶后剪断植株,得到穗条。将穗条基部置于盛有少量清水的容器中。如果采穗圃和扦插圃距离较远,应先将穗条置于保鲜袋中,再放入装有冰袋的保温容器内,穗条与冰袋之间以纸隔开,并注意防止冰袋表面液化的小水滴渗入保鲜袋中,快速运至扦插圃附近的无风、阴凉处。
7.4 插穗准备 先剪除穗条顶部未纤维化的幼嫩部分,再将剩下的(半)纤维化部分剪成长5~10 cm、携带“一芽一叶”的插穗。插穗上端应在离腋芽0.5~1.0 cm处平剪,下端斜剪(剪口呈45°),剪口平滑。剪掉插穗上1/4~1/2的叶片,以减少蒸腾。将插穗基部置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中浸泡20~30 min,再置于促根剂(生根粉200 mg/L、萘乙酸100 mg/L、吲哚丁酸200 mg/L)中浸泡5~10 min。取出插穗,在阴凉处晾至表面不滴水。
7.5 扦插 9—10月,将经过处理的插穗倾斜40°~50°扦插于育苗袋中,压实,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2/3,插后喷水至基质湿透。
7.6 田间管理 光照。插穗生根萌芽前,光照强度需求低,一旦阳光直射,应立即启用遮阳网,控制透光率为10%~30%。插穗生根萌芽后,光照强度需求高,应逐步增加光照强度至50%~70%,并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温度。秋季温度过高时应启用遮阳网,降低光照强度;启动抽风机,通风散热;定时喷雾,降温补水,确保温度不超过35 ℃。冬末春初低温时密封大棚,只在中午进行0.5~1.0 h的通风换气,必要时可在畦面上覆盖塑料薄膜,晚上覆盖遮阳网,确保温度不低于5 ℃。
湿度。插穗生根萌芽前,应通过启用遮荫网和定时喷雾,保持扦插圃内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插穗生根萌芽后,应将空气相对湿度降至60%~80%。
水分。定时喷雾和通风换气,保持基质相对含水量为60%~80%。出圃前7 d,应逐渐将基质相对含水量降至50%~60%。
追肥。插穗生根萌芽前,应每7 d叶面追肥1次。插穗生根萌芽后,应每15 d淋施1次腐熟有机肥或复合肥水溶液。
培土除草。一旦发现插穗根部裸露,应及时覆盖基质,压实后喷水。根据育苗袋内杂草生长情况,及时清理,避免与插穗争夺肥水。病虫害防治参照6.5的规定执行。
翌年春天,当扦插苗高达8~15 cm,须根≥6条,功能叶≥5张时,即可出圃。
将扦插苗按表1的规定分为两个等级,每6~10株用塑料袋包好,育苗袋部分用包装绳捆紧,只露出种苗地上部分,装入比苗高5~10 cm的塑料筐内。框内附上苗木出圃检验合格证,注明编号、品种名称、亲本来源、质检员、检测等级、生产单位和出圃日期等。
表1 罗汉果扦插苗等级
苗木调运前,应按《GB 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的规定进行检疫,取得植物检疫证书,证书随车同行。苗木装车时,应轻拿轻放,整齐叠放,不得过度挤压。长途运输工具应配备防风、防晒和防雨设施。
对物种选择、圃地选择、搭棚、母株培育、扦插育苗、出圃、装框、运输和档案等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记录,建立生产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