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文化推广人侯琨的“冬奥X”

2022-06-10 05:35中国报道王哲
中国报道 2022年6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冬奥北京

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

15年前,当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向还是青涩大学生的侯琨打开一扇绚丽多彩的奥林匹克之窗时,也许所有人都不会想到,这件事让他走遍了世界,广拓了友情,找到了爱情,更成就了他一辈子的事业。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2003级乌尔都语专业的侯琨机缘巧合地从事了10多年奥林匹克文化推广工作。如今的他,身上和奥运有关的头衔数不胜数: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体育集邮与收藏协会常务副主席、北京冬奥宣讲团宣讲员、北京奥运火炬手协会理事,曾担任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但最让他引以为豪的,还是被称为“奥林匹克文化推广人”。

从2008到2022年,北京成为“双奥之城”。侯琨的生活、事业和家庭也在这期间与奥林匹克紧密相连。他像一株东方小苗,在奥林匹克的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为了一棵大树,又将带有奥林匹克精神基因的种子播撒到世界四方。

一次志愿经历,与奥林匹克结缘

侯琨与奥林匹克结缘要追溯到他的大学时代。2007年,北京奥运的筹办工作如火如荼,爱好集邮和体育的侯琨有幸成为第13届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的志愿者。博览会上琳琅满目、充满故事的一件件奥运藏品深深吸引了侯琨,震撼了他,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短短3天的志愿者经历,让侯琨结识了很多奥林匹克收藏家和爱好者,其中有两位对侯琨的影响很大。一位是意大利老人多米尼克,他因为小时候被父亲带去看了罗马奥运会而对奥运产生了浓厚兴趣,走上了奥运收藏之路;另一位是斯里兰卡老人金迪,他曾经作为400米跑运动员入选1948年伦敦奥运会,最终因为贫穷无缘参赛,可因此喜欢上了奥林匹克收藏并全家移民到了夏威夷。

这次做志愿者的经历,让侯琨认识到,奥林匹克不仅仅限于体育竞技,更承载了深厚的奥运精神和奥运文化,这些在他的心里深深埋下了种子。

毕业后,侯琨像其他同学一样走上了职场,可是他觉得这并不是他一生想要从事的事业。2010年,冥冥中一种命运的呼唤让他辞掉了从事不久的金融工作,开始了自己奥林匹克文化宣传之旅,十几年来,他把最初的爱好变成了终生的事业。“我算是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先驱’了,那时候,还没有‘双创’的概念,更没有我从事这个领域的行当,开公司的所有事情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我就是想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并没有预想到自己的选择和国家的大势完美契合,从这方面来讲,我是非常幸运的。”侯琨说。

从白手起家创业到加入国际奥委会,从自发个体行动到得到大众和官方认可,支撑着侯琨走到今天的,是他自己对奥林匹克的热爱,更是国家对奥运事业的关注与支持。

现在侯琨想来,他无意间踏准了最好的风口,一个最好的时代给他提供了最好的平台和机遇,把个体的命运与国家的方向完美结合在一起,他从未感觉到创业艰难、孤单无助或者失去方向。事业蒸蒸日上、目标陆续实现、前途一片光明的创业过程,让侯琨充满了成就感和荣誉感。

一次环球行,领悟奥运精神的真谛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曾为侯琨题词:祝贺你完成了一项真正的奥林匹克行动,感谢你对传播奥林匹克价值观作出的巨大贡献!

巴赫先生说的,就是侯琨历时近8年时间完成的“奥林匹克环球行”。从2012年至今,侯琨遍访了所有举办过冬季、夏季奥运会和青奥会的26个国家的47个奥运城市。

经常有人问侯琨,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

侯琨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奥运热情,但侯琨发现大家更多的是关注赛场上顽强拼搏的运动员,而对“和平、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精神认识却不够明确和清晰。

一个探访全球奥林匹克城市的梦想就此诞生,侯琨想看看,奥林匹克运动到底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参与。2012年1月1日,侯琨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环球之旅,用自己的足迹去探寻曾经举办过奥运的城市,希望通过旅途的见闻加深自己对奥运精神的理解,也在一路上将奥运精神的种子传播到四方。这项行动的本身,就是对奥林匹克“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演绎。

在刚启动环球行时,侯琨幸运地得到了一本1936年柏林奥运会运动员签名影册,其中属于中国代表团的那页有18位运动员的亲笔签名,当侯琨得知其中的铁饼运动员郭洁老人还在西安生活时,立即赶赴老人家中拜访。当时被称为“中国奥运活化石”的郭老已经整整100岁了。

当时,郭老一边翻看影册一边追忆往昔,当年中国内忧外患,经费短缺,69名参赛运动员只能乘坐邮轮最低级的船舱,在海上颠簸了27天,才在奥运会开始前不到一周赶到柏林,只有一个运动员进入了决赛。郭老遗憾地说:“我那时候满心希望为国争光,可连复赛都没进去,我们当时没有教练,没有训练器材,连鞋袜都是自己花钱买,怎么能像现在的运动员这样为国争光?”国家积贫积弱,连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都是遥不可及的事儿,国家强大、民族自信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继承发扬奥运精神的关键所在。

侯琨在首届奥林匹克徽章周展览上向媒体介绍徽章展览。

让郭老感到骄傲的是,北京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97岁高龄的他成为最年长的火炬手,“可惜的是,郭老2015年去世了,如果他今天还在世,肯定为北京冬奥会的盛况感到骄傲。”侯琨说。

一路走来,在这47个城市中,给侯琨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我国奥运首金的诞生地洛杉矶,不是3次举办奥运会的伦敦,也不是风景如画的小城圣莫里茨,而是1984年冬奥会举办地萨拉热窝。

当侯琨换乘了5次航班历尽艰辛在深夜抵达萨拉热窝机场时,他被眼前的一幕“惊吓到了”。这座在国人心目中名气很大的东欧城市、二战中的英雄城市,曾举办过“完美的冬奥会”的奥运城市,比想象的还要萧条:只有两层楼的机场大厅已经关闭了大部分照明,仅有的几个小店铺也早已打烊关门,机场外一片漆黑,没有出租车更没有公共汽车。第二天当他走上大街,眼前的断壁残垣和楼体上随处可见的弹孔,让侯琨明白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萨拉热窝冬奥会结束后不到8年,整座城市就陷入波黑战争的硝烟之中,无数城市平民死于战火,部分当年的冬奥场馆沦为废墟。

但当侯琨与当地人谈起30多年前冬奥会的盛况时,他们的眼睛马上亮了起来,脸上显露出神采。“你看,我们也是曾举办过冬奥会的城市,那真是太棒了!真希望我们能再办一次!”一位老人指着一家五星级酒店外墙上的奥运五环标志对侯琨说。令侯琨印象深刻的是,历经沧桑,这座当年冬奥会指定酒店的奥运五环标志是如此的鲜明醒目。老人坚定地说:“虽然我们现在有些糟糕,但和平已经到来,生活以后一定会好起来。”

侯琨还清楚地记着,临别的时候,当老人得知北京将举办2022年冬奥会由衷地说:“中国是我们的好兄弟,中国的发展很好,很让我们羡慕,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办奥运。如果可能,我也希望到时能去北京看比赛。”

一路奔走一路观察一路思考,侯琨发现,奥运遗产保存得最好的模范有德国慕尼黑、美国洛杉矶和日本长野,他通过调查发现这跟城市和民众自身的体育基因密不可分,也离不开各组织与机构之间的密切配合,来延续奥运场馆、公园等奥运遗产价值,北京有很多值得向这些优秀奥运举办地学习并借鉴的地方。

在行走的过程中,侯琨还会把自己在中国的生活通过语言与音像分享给世界各地的人们,让他们了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通过奥林匹克这个载体讲述中国故事,全世界的人们都喜闻乐见,容易理解。

一位宣讲者,将“和平、友谊、尊重”理念推向全球

在10多年的推广奥运文化生涯中,侯琨结识了许许多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更让他感到欣慰的还有一路上因奥运而结缘的友情与爱情。

来自法国的奥林匹克收藏家协会主席Christopher与侯琨因为奥运收藏的兴趣结缘,每当有与中国相关的奥运推广活动举办时,侯琨都能得到Christopher的大力支持,每一次侯琨邀请他参加与中国有关的奥运展览或研讨,他每次都会准时出席捧场,反过来,侯琨也尽全力支持奥林匹克收藏家协会的各项工作。他们也在一次次奥运的活动中不断加深对彼此以及两个国家的相互了解,成为无话不谈、亲如家人的忘年交。

“为共同的奥运理想,我和我爱人算得上真正的‘一见钟情’,第一次见面就有聊不完的话题,第二次见面就基本确立了恋爱关系。”在一次奥运文化推广活动上,侯琨结识了他的爱人——跆拳道奥运冠军吴静钰,两人就此谱写了一段“奥运佳话”。

因为家庭和朋友的支持,侯琨在奥林匹克文化推广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2022年立春之日,作为北京冬奥会的1200名火炬手之一,侯琨在象征着“古今通衢”的大运河森林公园参与了奥运火炬的传递,终于实现了自己在“家门口”传递奥运火炬的梦想。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侯琨从始至终自己全面参与的本土奥运盛事,他也将奥运文化与精神在此次的工作当中继续发扬光大。

从2013年底北京市提出申办冬奥会开始,侯琨就全程参与了北京冬奥会申办。从2015年7月31日申办冬奥成功,再到国内筹办,加入北京冬奥宣讲团,其间侯琨并没有停下环球行的脚步,一直在国际上为北京发声。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宣讲团一名光荣的宣讲员,侯琨一做就是7年。7年的时间里,直接聆听过他讲授的观众数量累计达到了15万人,线上参与的人数更是不计其数。

侯琨在北京冬奥组委组织的大V冬奥行活动上为外国朋友介绍中国奥林匹克文化。

宣讲团的工作经历让侯琨收获良多,在这个温暖的集体里,他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他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将他所理解的奥林匹克分享给了更多的朋友,为这届令历史铭记的冬奥会作了一个精彩的注脚。

除了宣讲,侯琨在本次冬奥会前后还有一份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动国内各地奥林匹克博物馆和公共设施建设。正如侯琨在“奥林匹克环球行”当中所感受到的,奥运精神给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带来的影响是长久的、是持续的,奥运遗产之于一座城市的规划建设与文化社会的意义深远。对此,一直生活在北京的侯琨也深有体会。目前,侯琨已经作为专家团成员,推动了两座体育博物馆的筹备和开幕,其中苏州体育博物馆的筹备期长达8年,这些文化体育设施,都将在冬奥结束后继续服务大众,让奥林匹克深入百姓生活。

当自己成为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的那一天,侯琨就有了一个梦想,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前现场为总计10万人进行奥林匹克文化讲座,分享自己的奥林匹克环球行经历,将东西方文明互鉴的精髓传递给中国青年人,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来。如今,这个梦想已经超额实现,那么接下来,他的梦想又是什么?

“奥运会是对过往的朝圣和对未来的信念。”最近,侯琨在演讲中常常引用“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说过的一句话,北京冬奥会,是侯琨的梦想,也是他人生的重大节点。后冬奥时代,侯琨有着特别多的灵感想要去实现,可以把它们统称为“冬奥X”,“X”代表广阔的未知和更迅速更大范围的传播。奥林匹克是侯琨的热爱,也是他的人生信念,作为“奥运使者”的他将继续履行自己的使命,让奥林匹克精神以及北京冬奥精神影响到更多的人。

此前,侯琨就受到人类徒步环球旅行第一人——潘德明的启发,筹备重走潘德明当年走过的道路,百年前为了向世界证明遭受战乱苦难的中国人的顽强勇敢,潘德明完成了环球旅行的壮举。而如今,侯琨期望在未来疫情完全消散之后,将奥林匹克文化和北京冬奥精神带到更多非奥运主办国的发展中国家。“所有国家的所有人都希望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下、在一个有尊严的社会中生活。我希望通过奥林匹克精神以及北京冬奥精神的传播,将‘和平、友谊、尊重’理念推向全球。”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冬奥北京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