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新山
关键词: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5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6--01
重症肺炎是一种高发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发热、肺部湿罗音和呼吸困难等,且多数患者还会伴有呼吸衰竭,为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治疗中会对患者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但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方式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但治疗中极易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儿会增加撤机难度[1]。为进一步提高本病的治疗效率,此文中笔者详细分析了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其患者治疗的影响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现将我医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采取随机分组对照方式进行研究,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人数各有30例,两组患者中男性人数为17例/16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3例/14例,两组患者年龄平均值为(52.0±2.2)岁、(52.5±2.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值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治疗内容主要包括止咳平喘、抗感染、营养支持、解痉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有创机械通氣治疗,吸气/呼气压力分别为0.294kPa、0.490kPa,呼吸频率设置为10-15次/min,潮气量设置为6-10cmH2O,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各指标变化,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参数;观察组则采用有创联合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有创治疗同对照组完全一致。无创治疗时给予患者口鼻面罩,呼吸机导管连接后,将呼气和吸气压力分别调整为4-8cmH2O、16-25cmH2O,呼吸频率调整为每分钟16次,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患者各指标变化直至撤机。
1.3观察标准
(1)详细记录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气血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2)详细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两组计量指标数据描述用(x±s)/t检验,当观察与对照两组患者各指标数据对比后显示为P<0.05则证实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指标结果对比差值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总机械通气时间和肺功能指标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占据优势(P<0.05),见表1、表2。
3讨论
重症肺炎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当前临床针对该病主要是通过药物和机械通气治疗改善患者症状。但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由于患者病情较重,采取单一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由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因此会延长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2]。为此,本文中对重症肺炎患者采用了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并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无创序贯机械治疗是通过选择适合的口鼻面罩通气,可减轻有创通气时间过长所引起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和呼吸机依赖性,同时运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方案可将两种通气方式进行相互结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通气模式,提高患者的通气治疗耐受性,最终可确保患者的氧气充足,及时纠正患者缺氧症状,减轻患者肺功能损伤程度,并且能够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3]。
以上结果表明,将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方案应用于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对于提高临床疾病治疗效率以及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起着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婉凌,贾金广,魏然.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气指标和血清IL-1、IL-6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2021,41(10):63-64.
[4]王春.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复合医学,2020,6(2):83-85.
[5]陈咏梅,韩从华,许文娟,等.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0):81-84.